“韬光养晦”正在被遗忘?
“韬光养晦”是大人们制定的立国之策。为了让人不致误解,把“韬光养晦”与“勾践栖会”等同起来,大人以语言大师的风度,用极为简练的三个字对“韬光养晦”进行了实质性定义——“不出头”。就是说,“勾践栖会”是为了迷惑敌人,让敌人麻痹,在敌人丧失警惕时,给敌人致命一击;而“韬光养晦”就是永远永远当缩头乌龟。
最近海地发生大地震,刘仰发文,介绍了海地的历史和现状,从中得知海地至今还没有同我国建交,而我国却在海地驻有维和部队。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向一个主权国家,甚至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派驻维和部队,似乎不是“不出头”的作派,而是“出头”得有点出格了。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韬光养晦”的立国之策,是否正在被逐步遗忘?
目前人们正在密切关注中的中国向美国开放瓦罕走廊问题,似乎可以为“韬光养晦”正在被遗忘增添一个证据。一个主权国家,不用说接受另一个敌对国家,即使接受另一个友好国家的驻军,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磋商”余地的问题,但据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称,中美正在为此进行磋商,就说是,中国可能又会忘记“韬光养晦”的遗训,要向伊斯兰世界“出头”,“借道”给美国和北约去攻打伊斯兰恐怖势力(归根结底是“借道”给西方肢解中国)。
时间再往前溯,还有朝鲜问题。中国与朝鲜,是用血肉凝结成的友好邻邦。只是中国的这个邻邦对美国有点桀骜不驯,美国需要狠狠收拾他一下,于是中国又马上“出头”了。先是参加六国会谈,卖力撮合,让朝鲜就范。此招不成,就一反在联合国安理会“不出头”的弃权策略,投票支持美国制裁朝鲜。在朝鲜问题上的此种表现,不也说明“韬光养晦”的立国之策正在被遗忘吗?
然而,仅据以上三点,还不能作出“韬光养晦”被遗忘的结论。回顾一下,当初美国在南斯拉夫“误炸”中国大使馆,在南海领空撞击中国飞机,在大西洋搜查中国商船“银河号”,日本在中国领土钓鱼岛宣示“主权”,东南亚几个小虾小鳖抢夺中国南海资源,法国家乐福用赚取中国人的钱资助中国的藏独势力,所有这一切发生时,“韬光养晦”倒是丝毫也没有忘怀,执行也十分到位。几个激愤的青年人“出头”发泄了一通爱国热情,马上就有人出来说,学生的任务是读好书,其他人的任务是做好本职工作,这才是最大的爱国,这才是对祖国的最好报效。就是不见有人“出头”对美国等说半个“不”字。
看来,这“韬光养晦”的立国之策,是时忘时不忘的。到底什么时候应该牢记,什么时候应该忘记,只有一个尺度,就是美国和西方的需要。当美国和西方需要中国“韬光养晦”“不出头”的时候,就坚决牢记“韬光养晦”“不出头”;当美国和西方不需要中国“韬光养晦”,而需要中国“出头”去咬谁的时候,就坚决忘记“韬光养晦”而“出头”去咬谁。再回头看一下大人上台后,处理国际关系的第一把火,就是为美国出气惩罚越南,就更不难理解“韬光养晦”之要谛,并不是永远永远绝对“不出头”。
过去财主家的狗有个最大特点,就是双面嘴脸,一面是对主人无比忠顺,一面是对穷人无比凶狠。即使在主人准备宰杀自己时,它也会毫不犹豫和毫不留情地去吠穷人,咬穷人。“韬光养晦”政策下的中国就是这样一只狗,尽管美国和西方时刻都准备着宰狗吃肉,它却宁可引狼入室,宁可自断臂膀,只要听山姆大叔夸奖一声:中国这狗真乖,也要去替主人咬穷人。
20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