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诠释之六
《大学》诠释之六
【原文】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释诠】 通过学习继承前人的科学理论,进行科学的实验研究,并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得到真知。有了真知,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有了远大的生活愿景,才能够修正完善自己的思维逻辑。有了完整的思想方式,才能身心协调如一。自己说到做到,率先垂范,才能够管理好家族宗亲。能把家族生活料理得好,使部族宗亲有良好的品德风貌,才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本国领导得好,人民品质高尚,生活幸福,才能导引天下人一起走进和平发展的文明世界。
【把握】 此一表述格式,则是整生逻辑的归纳、综合的再现。层次分明,而又相联互系。整体大于、统系部分,部分又干预和实现整体,整体是部分协同变奏之果。是“立异趋同”、“和而不同”。
它与西方归纳逻辑、系统综合的不同在于,归纳逻辑只讲某一种类事实某一数量性质的系统集合,不分层次。有共相,才能有整体,整体与部分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关系。是“以异否同”、“同而不合”。
这也就是西方人因理念论所导致的自我中心主义的封建宗教式独断思维之所在。除非是因为利益所至,否则就没有共同语言。所谓“足球是圆的,一切都可能发生”,就是一句从有限向无限扩张的错误“推理”或“命题”。
通过这两个格式的比较,有人一定会感到别扭,以为是对西方文化的误读或曲解。因为事实上,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与此处的结论是不尽一致的。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吸收了很多社会主义的策略方法之后,很多西方人、特别是西方学者已经不那样了。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们并不存在着对现象世界认识上的差别。因为这里讲的是文化本质,是潜意识里深藏的人格坐标。
我们这里的结论,当然是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和大自然的角度上,才表现出有些不尽西方情理(也就是现象活动)的意味。但是,如果我们说,康德的“二律悖反”,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说的正是您心里边感觉的别扭,您又当作何解释呢?
也就是说,实际上康德的“二律背反”和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只有放在由字母文字所产生的哲学或语言哲学中才是成立的,而对于汉语(象形文字)“跟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谁混淆了这一点,谁就不但搞不懂西方哲学的本质所在,也不会创新出中国的哲学来。谁就会在西方强势话语权下,被无赖的“合法性”所吓倒,被贬为洋奴而不自知。
反过来,只有在明了这一前提下,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作为中国20世纪的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在其《矛盾论》中,只强调“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而在其它场合又犹豫提出辩证法三大规律的另两大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有毛病,不正确的根本原因。
一是,无论是有着浓厚传统文化素养的毛泽东的思想认识,还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阐述,“对立统一规律”即“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都非常地接近阴阳观,即太极阴阳原理,也就是大道、恒道、常道。甚至可以说在字面意义上就是等同的。也正因为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成为了指导新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字母文字的语言哲学所必须。原理是,字母文字的概念(符号)属性只是对事物的符号理念规定,却又“不及物”,套用恩格斯的表述就是,“错误在于:这些概念是作为思想意志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的,而不是从它们当中抽引出来的。”所以是对其“所指”的否定。若要让概念回归“事实本身”,就必须进行对概念(符号)本身的再否定,以达到“能指”的目的。
而汉字(象形文字)则恰恰是从“自然界”中“抽引出来的”构形之要素的重构生象,因此,必然本能地否定这一“规律”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字母文字思维的肯定和象形文字思维的否定都是正确的,无疑义的。只要不将其搞反就好。这也正是那些半瓶子醋的中国“哲学家”们,只知鹦鹉学舌,用汉话理解西方哲学却批判中华文化,从而两面不讨好又永远进入不了世界学术“一流”行列的原因所在。
三是毛泽东对“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的否定,则体现出了他对理论的发展性和科学态度。这里,毛泽东所坚持的依然是“对立统一规律”中的阴阳不分,即质-量一体的确定性,也就是金岳霖所主张的“式-能不离”。
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这一规律的论述则又重新回到了西方“质心说”割裂思维的老路上(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否则就没有了辩证法的存身之地),将一个物体的本质的确定性来源于至少两种性质不同量度的比率构成,“偷换”成了“至少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而这种逻辑错误又是根本性的,所以,我们才能听到爱因斯坦“不以为然的微笑”。
当然,按理产生这一问题的责任应当追究始作俑者,对质、量独立地、煞有介事地作出哲学范畴规定的黑格尔的《逻辑学》上。但,幽默地是恰恰在这一点上,黑格尔还真就一再强调了“比率”、“调和”等问题,对质、量的规定性辨析得比较清楚,说明白了。那么,责任也就只能由恩格斯自己来负了。但愿这不是因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所造成,否则西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就要出现许多坏帐、呆帐和烂帐了。但是,即使如此,黑格尔主义者也是笑不出来的。因为,黑格尔将质、量的人为割裂,一如我们名家的“离坚白”对两种质进行割裂讨论一样,陷入了“理念”、“思辩”,甚至“诡辩”,既纯粹理性的芝诺悖论误区,才导致了对事物本身实际情况的曲解和“象牙之塔”的学术杂耍。
这不但是黑格尔哲学被定义为客观唯心主义的原因,也是唯物辩证法最不应该犯错误的地方所在。这里的诡异之处在于,看起来、听起来在纯粹思辨中没有错误,但一遇到现实,就会成为王明式极左思想的“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路线。很显然,质-量一分离,质的“比率”规定性就成了“质心”无限量的恶性放大。必须重申,质是有量度比率的规定性的,离开了量的纯粹质是子虚乌有。我们不妨仔细想想虚无主义的由来,看看其思维与此是否有绝对关系。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可怕的根本性错误完全是字母文字基因本身蘖生出来的残脑功能,是任何纯粹使用字母语言进行思维的人不管其多么伟大都无法逃避的思想陷阱。包括罗素、希尔伯特、康托尔、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爱因斯坦、M·克莱因、彭罗斯,甚至弦论的丘成桐等等。也就是说,他就像莫菲定律所言的一样,使人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总会必然发生。“爱因斯坦的微笑”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来讲是灿烂的,但是对于为了捍卫他的“相对论”从而与波尔们“量子论”进行的近三十年论战,则是节节败退的、苦涩悲凉的“一个可怜的犹太老头”的辛酸之泪。波尔解决这一问题的绝活则是将太极图供奉为族徽,作为保佑其幸福的图腾标识。
所以,当西方学人或者洋奴学者说中国无哲学,没有逻辑时,朋友们千万不要感到我们文化的悲哀、落后,而是应该笑才对。因为这一结论的“潜台词”正是那一残脑功能的字母思维所致,是智商的耻辱,而不是学术的自豪和骄傲。而运用“象形文字”进行思维的人,虽然一遇到骗子就常常吃亏上当,但是因为有整生逻辑、自然之道为依托的潜意识,又总能堤内损失堤外补,不断地化解种种忧烦。尤为至关重要的是,作为思维导图的《易龙图》,又能使您对整生逻辑和太极阴阳原理,即大道、常道、恒道一目了然。好学,管用。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