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左派必须加强经济领域的实践

火烧 2010-01-22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强调左派需在经济领域开展实践斗争,对抗资本主义路线,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呼吁组织工人阶级,推动社会主义实践。

左派必须加强经济领域的实践

左派必须在经济领域与资本主义路线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一斗争,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还将不可避免的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无疑走的是一条资本主义路线。回头看看这条资本主义路线的轨迹,我们发现轨迹的起点是小岗村的分田单干,然后逐渐开始了大包干、个体户、私营经济、砸三铁、国有企业的破产、解体和转制,现在发展到要由外资来收购中资企业了,一些人开始嚷嚷着要在政治改革方面进行攻坚了。分析一下这条轨迹,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走资派的策略是先经济后政治,先经济基础后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社会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德沦丧、拜金主义、极端的自私自利、黄赌毒的出现和泛滥,等等。原来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已经被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腐蚀地只剩下一个摇摇欲坠的空架子了。

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其实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案例。

怎么办?

左派做了很多方面的斗争。在政治方面,重新高举起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在思想文化方面,戳穿了走资派、官僚、买办、汉奸卖国贼的各种丑恶嘴脸和画皮,唤醒了部分群众;在历史方面,正确评价了建国后前三十年的历史功绩,揭露了各种历史谎言,捍卫了毛泽东思想。

但是,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左派在坚持和完善上述斗争形式的同时,必须加强经济领域的斗争。我们不能在经济奴役和沉重的生存负担下,只是牢骚、悲叹和愤怒了,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政治、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批判属于批判的武器。这些批判的武器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找到它们的载体。经济领域的斗争就是这些思想武器的载体。一旦经济领域的斗争被正确的思想所掌握,它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对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可以这样说,在和平条件下,经济领域的斗争具有特殊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一谈到集体经济,很多人都强调大环境,殊不知,我们自身的行动正是构成大环境的条件]政治上的权利老百姓可能不敏感,很多人的口头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或者是能有饭吃就行了。但经济上的权利,贫富分化的鸿沟却是显而易见的.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要求的反映。经济领域的斗争,必然是政治、文化、思想斗争的综合反映。

经济领域的斗争其实时时刻刻都存在着,都进行着,只是强度时大时小,进程时快时慢而已。广大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者其实每时每刻都在与资本家进行着经济领域的斗争。工人失业了,农民失地了,打工者的工资降低了,福利没有了,劳动强度增加了,这些都是经济斗争的表现形式。在以往的经济斗争中,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者一般都是失败者,资本家、官僚买办一般都是斗争的胜利者。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工农大众人数很多,但为什么没有力量,为什么总是失败,总是任人宰割?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组织起来!资本家、精英统治集团,人数虽少,却为什么总是胜利的一方,可以任意剥削、压迫劳动人民?就是因为他们是有组织的!什么时候工农大众组织起来,才具有了争得主人翁地位的物质基础。


所以左派必须加强经济领域的斗争。在经济领域进行斗争的最佳形式是什么?其实就是以前的国有、集体企业和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本来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经济实体被逐渐地削弱了,被无情地瓦解了。对于那些曾经在集体经济环境中生活过的人们,总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生活安定没有生存之忧,免费医疗,免费住房,职工之间的团结互助,企业出钱的技术培训,等等。集体企业中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大的方向没有错,如果能够真正落实鞍钢宪法的精神,则必将迸发出更大的活力和创造力。从工农大众的切身感受上讲,集体经济是美好的,从理论上讲,这种形式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的具体体现。无产阶级只有通过联合,控制了自己的生存条件,那么他们获得自身的解放才是有可能的。我们反抗资本主义统治,在经济领域进行斗争的第一步必须是广泛地重新实现工农大众在经济上的社会团结。所以,以集体经济的方式在经济领域进行斗争,决不是唯生产力论和单纯的经济观点,而是真正的毛泽东思想的捍卫者。

毛泽东思想的本质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大公无私!应该是为真理不惜粉身碎骨的精神!真正的毛主席的战士,应该拿出百倍的勇气来,不是消极等待革命机会,而是通过大家联合起来,在现实的条件下,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引,在掌握批判的武器的条件下,大胆地进行经济领域的斗争,实现武器的批判!

怎么办?
按照大的类型划分,现在的经济类型可以分三种: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即工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那么我们要创建的集体经济要立足于哪个产业呢?从长远和战略的角度看,服务业和工业都不适合左派来搞。因为一旦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服务业和工业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雄厚的实力是支撑不了的。我想,我们应该立足于农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所有产业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农业基础,我们就可以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工业及相关的服务业。从发展策略的角度看,也应该立足于农村和农业。农村人口大量往城市集中,农村有大量闲置的土地,相对于寸土寸金的城市来说,农村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立足农村,可以长期发展,基础相当的稳固。现在集体经济的样板都在农村,如南街村等,而城市里却没有一个。这就很说明问题。
   要在农村发展,但也不能局限于农村,而是要立足于农村,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城市是消费的中心,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都十分密集,而且也是农产品的消费中心,放弃了城市,对农村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套用毛主席时代的政策,应该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当地的农民相结合。这样,既能发挥城市知识青年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也可以发挥农民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结果将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下面是一个网友给我的留言,我认为很有道理。
   “其实,当下的城市所有行业要么被国有(实际是官僚资本,跟人民没任何关系)垄断,要么被民族资本家垄断,要么被外国资本垄断,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左派要想重新整合社会资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至于把这些行业建立成社会主义的企业更是不可能!唯一留有突破口的就是农业。有志于此的左派们,不要光在嘴上说,要拿出具体行动!农业投资不会太大,有大资本可以大搞,小资本可以小搞,逐步积累,逐步扩大。比方说,三五个、十个八个左派,各出十万八万,到农村去,组织农民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种养,加工,销售,所得效益按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进行分配。只要这样的形式能使农民比单门独户经营过得好,就有号召力,就会不断有人跟进来,社会主义组织就会不断扩大。左派要想真正有作为,重走毛主席当年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此外没别的道路可走!”

如果确定了在农村发展,如何选择项目呢?

从何下手呢。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从食用菌的栽培方面下手是一个好办法。


食用菌是供人们食用和药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常见的食用菌类如香菇、平菇、猴头菇、黑木耳、银耳、金针菇、双孢菇、鸡腿菇、杏鲍菇、白灵菇茶薪菇、姬松菇等。它们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历来被列为筵席上的美味佳肴。常见的药用菌类如灵芝、冬虫夏草、茯苓、马勃、竹荪、天麻、羊肚菌等。它们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我国的中药宝库中一直是治病的良药。

发展食用菌生产可改变人类的食物结构,增进身体健康;可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实现农业的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我生活在城市,为了验证这一想法的可行性,特地在一所空房内实验性地栽培了400个菌包,并获得了成功,初步掌握了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这说明栽培食用菌的技术并不难掌握。

下一步,我们将学习并掌握制作菌种和菌包的技术。家畜和家禽的粪便可以做食用菌的培养料,而用过的菌包中的材料又是很好的有机肥。因此,从食用菌入手,日后可以形成高效有机农业的循环链,发展前途十分远大。

思路和办法都有了,也已经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但怎样运作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呢?现贴出一些想法。
1、企业性质
①企业归劳动者集体所有。投资人必须承诺放弃以出资多少来行使股东权利的要求,其所有股权转移给企业全体劳动者(由公司章程规定,以符合现行法律的形式来实现集体经济的本质);
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杜绝按资分配和一切形式的高管高薪、红包奖励;
③企业内部实行广泛民主。所有决策都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向员工公开,受员工监督。尝试企业内部的“大鸣大放大字报”的形式,只要在企业内部而不向社会公开,均不得认为是侵犯了个人权利,更不得打击报复。
④企业管理者实行选举制。各类管理人员由企业劳动者进行民主选举,其经营活动、各项决策均受劳动者监督。
⑤企业劳动者实行终身制。除犯特定错误、由员工大会或员工代表大会按程序予以除名外,企业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裁减员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资金来源
①员工集资。
②社会捐助。企业欢迎各类投资、捐助,但不接受附加有违本企业宗旨的苛刻条件的捐助或投资。

左派在经济领域的实践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事业,更是需要群策群力的事业。希望有兴趣的网友提出宝贵意见,希望志同道合的同志加入我们的行列,让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它。我的QQ:337680145(蓝色水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