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刘仰:邓玉娇事件的多重视角

火烧 2009-05-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从法律、官员行为及社会舆论等多角度分析邓玉娇事件,探讨违法行为的处理与官员高消费问题,强调法律严肃性与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刘仰:邓玉娇事件的多重视角


  近日,邓玉娇刺死地方官员的事件,成为媒体和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各种各样的议论和评论很多,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阐述自己的看法。我看到一个自愿帮助邓玉娇的“网民”,被人骂得受不了,在自己的博客上以满篇脏话发动网络回击。这个现象让我看到,社会舆论对于邓玉娇事件有多个焦点,人们在看待这一事件时,往往不在同一个焦点上。因此想说点我的看法。

  从法律上说,邓玉娇是否违法?是否“涉嫌杀人”?任何人都难以武断下结论。只有法律才能认定。虽然人们对邓玉娇这个容貌清秀的弱女子有很多同情,但是,同情和弱势,不能成为对违法行为开脱的理由。如果司法调查和法律审判最终认定邓玉娇确实有罪,只要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邓玉娇要接受法律制裁的结果,也是必然的。制裁的轻重,相信法律会根据事实做出裁定。几年前,我接触到一个案件。一名农村妇女,经常被丈夫毒打。这名妇女不堪忍受,趁丈夫喝醉,将丈夫杀死了。全村人对这名妇女都很同情,联名要求法院宽恕这位饱受家庭暴力的妇女。但是,法院还是判决这名妇女犯有故意杀人罪,只是从轻处罚,没有判处她死刑。这个事例说明,在法制社会,法律的严肃性必须得到维护。只要是违法行为,不管是什么理由,都应该接受法律的惩罚。因此,看待邓玉娇事件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法律。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利,除了战争状态,从来都不是、也不应该是个人权利。

  邓玉娇事件中另一个焦点是被刺死的官员。这个官员死了,掩盖了一些问题。比方说,官员是否可以去色情服务场所?前几年我去四川的时候,一位老同学请我吃饭。那家饭店比较高档,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饭店门口停放了很多小汽车,饭店专门指派服务生,把每辆小汽车的车牌,用一个牌子挡起来。目的是不让记者或其他人看出来,这是某官员、某机构的汽车,或者是某些特殊人物的汽车。饭店只是吃饭,没有色情服务,饭店专门设计了这种“遮羞”的手段,无非是让官员们放心。这一现象说明,大家都知道官员的高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的众矢之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打算从根本上改变,只是用掩耳盗铃的手段,企图让老百姓眼不见为净而已。我对老同学说,幸亏你不是当官的,否则,也许就被人盯上了。

  一些官员与身份不符的高消费,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我认识一位省会城市的纪委书记,他令我敬佩的是,自从他到纪委系统工作,十几年来,从来没有在饭店吃过一次饭,任何人请吃饭都不去,哪怕是市长或市委书记。但是,这位铁面无私的纪委书记并没有高升,反而得罪了不少人。他的行为只是一种自律,他无法要求其他官员像他一样。对比之下,邓玉娇事件中几名官员的行为明显有重大缺失,甚至涉嫌违法。因此,在邓玉娇事件中,有人提出,除了要打击违法外,对于官员的日常行为也应加以规范。从目前的状况看,各级政府官员在这个问题上几乎处于失控的状态。前一段时间被广泛讨论的官员财产申报制,最多只是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个开头。

  然而,面对邓玉娇事件,即便法律公正执行、官员受到约束,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假设邓玉娇刺死的不是官员,而只是一个普通人,社会舆论会有这么大的反响吗?我认为不会。邓玉娇事件之所以会成为广泛的热点,关键就在于当事人的身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当今中国,官民矛盾已经成为最严重的社会矛盾之一。以至于在其他的某些事件中,官员的个人行为可能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只要一涉及到官员与百姓之间的纠纷,人心就会出现明显的倾向性。对这一现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官员与民众之间的矛盾根源在哪里?在我看来,它并不只在于官员个人的行为失范或不当,而在于利益的冲突。如今很多官员已经成为利益集团的保护人,甚至就是利益集团的一部分。这些在市场经济中疯狂赚钱的利益集团,一方面受到官员的照顾,另一方面大大挤压了普通百姓的致富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不少官员在个人行为上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但是,官员的职务行为本身就造成了与民众利益的对立。有人说,在邓玉娇事件上,网民的反应显得不理性、不成熟。在我看来,这不是“不理性、不成熟”的个案问题,而是政府职能的根本性问题。政府本来应该处于协调各利益集团矛盾的有利地位,但是,近年来,政府在某些重要的民生领域,在唯经济论的错误指导下,向利益集团的倾斜太明显,以至于自己身处利益冲突的漩涡之中,难以做到身正影不斜。

  因此,对于邓玉娇事件,就事论事,最后有什么样的处理结果,并不足以最终解决官民矛盾。邓玉娇事件所反映出来的民意,应该对政府部门有一个巨大的提醒:如何使政府的职能让更多的普通群众受惠,而不是在偏向利益集团的方向上,越走越远。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成就,的确值得肯定。但是,在经济压倒一切的观念下,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失衡,在经济发展的早期还不突出,如今已经越来越明显。要在这个问题上有突破性的改变,中国就不应该继续照搬很多美国社会的方式。美国社会基本上可以说,政府就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美国不过是因为财富总量巨大,而掩盖了政府与利益集团亲密合作所产生的种种弊病。对于这些弊病,在我的其他文章中多有提到,以后还会进一步揭示。也许有人对此观点难以接受,那是因为他们深受美国神话的影响。这里只指出一个问题,美国的工会是发达国家中最弱的。这完全是美国政府配合企业主的结果。

  如果邓玉娇事件或者其他类似的事件,能让政府部门真正认识到民意的根本所在,能让政府部门尽快改变政府与利益集团亲密合作的美国式发展模式,那么,邓玉娇的价值也许就得到了最大的肯定。对于中国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幸事。

  (刘仰:《中国没有榜样》作者,《中国不高兴》五作者之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