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性奴案被“国家机密”,董永亮拍砖:谁导演了这出雷人荒诞的离奇大戏

火烧 2011-09-2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6
性奴案被指为国家机密,洛阳方面试图掩盖,记者纪许光遭阻挠调查,引发对新闻自由与政府透明度的质疑,董永亮批评事件荒诞离奇。

性奴案被“国家机密”,董永亮拍砖:谁导演了这出雷人荒诞的离奇大戏  

董永亮  

花花世界,无奇不有;倘大中国,神马鸟儿都有。  

民族魂鲁迅先生说:“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古训在古老的神州大地如此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的。而当这种古老糟粕理念和当代特色病态社会一旦得到有机结合,就会产生“杀人不见血”、“行凶不留痕”的威力特色,这着实令刀枪棍棒直至核武器等所谓“家伙”黯然失色。  

董永亮君曰:“呜呼!鲁迅先生作品中主人公的后代们好杯具,因为他们至今还存活于一个惨不忍睹的经常‘被’的泱泱国度里。”  

中原大地,河南洛阳,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摇篮。一名叫做李浩的人,用一年时间在居民区开挖地窖,先后诱骗夜总会6名女子到地下室,并采取绑架、囚禁、威逼利诱等手段将她们“调教”为性奴。这起离奇的性奴案震惊全国。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本来,作为一个振聋发聩的新闻事件,“性奴案”在各大媒体广泛传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记者闻风而动是媒体记者职业使然嘛。然而,河南洛阳有关方面却把“性奴案”当成家丑不可外扬的“国家机密”,对来访记者采取“约谈”、阻挠等形式,企图对该事件进行掩盖,生怕这起离奇的案子丢了河南洛阳人的“面子”。  

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是社会良知的代言人。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洛阳性奴案”发生以后,正在当地采访洛阳电视台记者遇害事件的南都记者纪许光恰遇此事,出于获得细致客观求证的责任宿求、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的使命需要,纪许光义无反顾地“靠上去”。然而正当纪许光入住酒店时,两名始终没有亮明身份男子近乎粗暴地对他质问,“谁给你的新闻线索?”、“你这是在侵犯国家机密。”事后得知,该两名男子系当地有关部门派出同记者“约谈”的工作人员。据纪许光博客, 在洛阳警界,“洛阳性奴案”,早已成为不成文的“国家机密”。  

树欲静则风不止。真个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倒越糊涂了。一个新闻事件怎么变成了洛阳有关方面的“国家机密”了呢?如果说“性奴案”本身就是一起诡异案件,那么,洛阳有关方面对该案藏着、掖着、捂着的心思逻辑比案件本身还要让人惊奇。  

董永亮君拍砖棒喝:究竟是谁导演了这出雷人荒诞的离奇大戏?!  

据纪许光博客介绍,有两个现实问题是可信的,其一,古城洛阳正在申办全国文明城市。如此大案,于申办无益和政绩无益。其二,李浩作案手段极为残忍。专案组认为,过多的披露细节,或将引发社会恐慌。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众所周知,作为中国最早的国都,河南洛阳向来被称为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平心而论,这些古老文明的历史和冠冕堂皇的称号不但是洛阳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自豪。  

然而,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也认为,任何事物正如钱币的正反两面,是一柄双刃剑,都是一分为二的。性奴案本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既然发生了就该正常对待,使真相曝光于天下,让社会公众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让社会管理者理性思考,吸取教训,这对于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河南洛阳有关部门的“封杀”之举却有掩耳盗铃、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到头来只能落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之灰溜溜结局下场。  

试问诸君,生存和面子问题哪个重要?老祖先的话醍醐灌顶:“莫死要面子活受罪。”我们要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鞭挞假丑恶,追求真善。一方面是既得利益者大唱平安和谐的歌舞升平,一方面又是弱势群体们的惨不忍睹生活图景,莫非这就是文化中国和特色社会乎!?董永亮君曰:“非也非也!”这好比经卷是好的,只是被某些可恶的歪嘴和尚念歪了。  

不要忘记了,我们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使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