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之:何不将豪华办公楼改成文革博物馆
看有关报道突发奇想:何不将豪华办公楼改成文革博物馆
近些年,一股竞相建造豪华政府办公楼的飓风吹得愈来愈猛。据新华社报道:3月4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在他的房间,向记者展示了一本相册,里面的133张照片拍自全国各地,展示了城镇化建设的各种怪相:有地方政府违规兴建的豪华办公楼,有规模惊人的开发区。 “这些办公新区有一个共同模式:离老城几公里或十几公里,配以几百亩、上千亩的硬质广场,有的在附近还建设豪华会展中心,人工开挖广阔的水景。”他翻着相册说,“这些豪华的大空间多数离人口和商业聚集区很远,一般老百姓是享受不了的。也可能在节假日,有钱人可以开车到那儿享受一下。”照片的拍摄者并非叶大年委员,而是他的同事、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叶大年委员说:“陆先生跑了很多地方,他发现,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政府办公楼一拨一拨地大迁徙,成片成片地摧毁民居和农田,建设新城,这是一种危险信号。”
又据报道,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省浑源县,今年县财政预算还不到1亿元,县检察院却耗费1000多万元建起豪华办公楼;而重庆市忠县黄金镇依山竟然建起形似天安门城楼的仿古式办公楼群;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徐洞村70%村民未脱贫,只有7个村干部的村委会却耗资400多万元兴建6层办公楼,2000平方米的院子有停车场、假山、喷泉、草坪。在不少城市和乡镇,最“气派”的建筑往往是党政机关的办公大楼。有的办公楼气派得像宫殿,有的办公区漂亮得像公园,不少办公楼都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有的领导办公室装修摆设甚至赶上了五星级宾馆。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豪华的办公大楼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协调,反差更明显。
名气较大的是河南郑州的“世界第一区政府”。郑州市惠济区委区政府拥有6幢豪华办公楼、1个巨大的半球形会议中心的惠济区委新办公楼楼群。该楼群因其山水景观式的建筑格局和530亩的占地规模,且外观状似“白宫”。这一“白宫”的区委书记冯刘成因为主持兴建这一工程而公私“双赢”,个人的GDP也净增675.8万元。
由此舆论抨击不由想到30年前的同类话题:文革浩劫中也有些地方出现过豪华办公楼展示,江苏南京的省委“×××书记楼”就是较为有名的一座,它曾被南京工学院也即如今的东南大学的红卫兵“造反”示众多日,“石城”的一部批判文革的书还专门写到此事。“极左”之无法无天且置无论,自今日视之,学生们未免小题大做:当年堂堂省委第一书记的办公处所,比之今日的县处级的豪华设施,已经相形见绌了,未免太少见多怪!系列组合办公室,其中包括卧室以及可以桑那的“洗脚”所在,在今天早已司空见惯普世化,这在30年尚不多见也。报载,一个县级交警队长,就有公费安装玛瑙浴缸的,当日的“小将”太少见多怪了。
巴金老人多次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可惜至今未果。看了新华社的报道在下突发奇想:何不将郑州“白宫”与忠县“天安门”之类豪华办公楼辟为“文革博物馆”,以之作为再现当年红卫兵受极左思潮煽动冲击政府无法无天的历史教育基地。虽然,李代桃僵张冠李戴有些美中不足,但可以省却“纳税人的钱”再大兴土木。纪念馆之类,讲究的是“神似”,不必过于拘泥于“形真”——比如,上海“百乐门”门前的黄包车,也只好以下岗工人配上假古董以代之,不然,谁也没法让骆驼祥子起死回生的。能够“神似”,使今日的消费者能够感受到“黄金十年”上海滩的氛围以“找到感觉”,也就够了。
这样的“纪念馆”除了教育老百姓免得再受“极左”“暴民思想”影响之外,还多少有点“现身说法”的启示意义———它可以告诉那些“一听见《红灯记》身上就起鸡皮疙瘩”的人们:对文革的反思也不要一味眼睛向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