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少林,公司;和尚,商人

火烧 2015-08-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少林寺与商业化的关联,分析寺庙经济、法事消费及寺庙建设对当地的影响,反映佛教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现象。

  题目里的“少林”专指少林寺。公司是指一般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僧人就是寺里的和尚,吃素念经撞钟化缘等等是他们的专长。商人是经商做生意赚钱的人,也是寺里的高级施主,人间有别于穷人的富人,不法商人和破产商人也是商人。今日写此小文,是受了有人实名举报少林寺住持大和尚“什么哪个”的影响,来凑个闹猛,瞎聊几句。其实,草民对佛法佛道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的。但记得刚生病不久的那一年,身居D国的侄女借回国探父的机会,送了我一本参禅悟道的书,可惜的是,一则看不懂,二则附近没有寺院,无处可去不耻上问,于是只翻了几页便搁置了,辜负了侄女要我静心养病的良苦用心。时至今天,佛教在本镇早已兴旺发达,“佛教业”方兴未艾。距草民居屋3华里处,在解放前所建的“娘娘庙”旧址上,改开开始后没几年就重建了“娘娘庙”,大殿里供奉着娘娘菩萨,往者是一日甚于一日,寺里的香火可谓旺盛矣;尤其是每逢各位菩萨的诞辰,大年初一,有求于菩萨(诸如想发财,想平安康健,想子女学有所成,等等)之时,用“踏断门槛”谓之,当不为过也。现在,有一位慷慨之富翁,出资500万元rmb,又一座更大的寺院正在建造之中,它座落在娘娘庙附近,规模则远甚于娘娘庙。有钱人就是这么的任性、豪爽。前几天四弟早跑跑到了那里,见有一名民间艺人正在刻凿佛像,旁边有已经刻凿好的龙凤等等雕塑。艺人对着四弟抱怨说“现在没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了。”“他脸上无可奈何的神情显露无遗。”四弟说。

  草民出生太晚,只听老一辈说本镇曾有“十庙九庵”,可我只见过很小的西门庙,三官殿,空无菩萨的福殿寺,等等。对于宗教,草民一概不感兴趣,但也从不排斥任何教徒,尊重教徒们就是守法的表现。不过,佛教也好,基督教也罢,都不要与市场经济联姻,这才像话。娘娘庙不但香火旺盛,前去做法事的也越来越多,一场法事做下来,费用是相当结棍的,普通人家是根本坐不起的;毫无疑问,寺里是赚了法事的大钱的。如今500万新建的大寺落成在即,法事的重心也将移至此寺,花费也必将增加,这与“文明进步新时代”则相去甚远,与佛教的本义想必也是违背的。而法事对市场却是贡献大大的,出钱做法事的一干人要吃要住几天、一周,忙忙碌碌的真假和尚们也得吃饭,从大量迷信品、糕点、素菜的购买这点来看,做法事的确能够拉动消费,政府不鼓掌就是鼓励了。现在的人大多见钱眼开,和尚是人,倘也跟俗人一样的见钱眼开,实际上也无可厚非。一切都在改变,寺院就不能改变嚒?

  说起少林寺,草民1984年10月到了郑州,却未去少林寺一饱眼福,故抱憾终身。当然,今少林寺已非昔少林寺,其已经具有了去外国发展的经济实力,其很漂亮地曰:“中国人可以引进迪士尼,为什么国外就不能引进少林寺?文化走出去是件很体面的事。”是的,是的,往昔由于帝国主义的严密封锁,中国有些“很体面”的东西走不出去;封锁被打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大量衣服裤子等等走出去了,外国的不但是迪士尼,就连毒品也被不法分子偷偷地“引进”来了。孔老夫子也走出去了,孔子学院扬名海外。然而,不可忘了,佛教文化的原产地在印度,是大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从印度引入中国的,所以,讲“体面”也轮不到咱中国。少林寺应该是佛门圣地,不应该是商业化十足、铜臭味熏天的所在,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假如连佛门也融入“市场”了,这世上还有净土吗?

  寺是寺,公司是公司;和尚是和尚,商人是商人;相互间是不可以混淆不清的。

  2015.8.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