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潘振声:追寻春天的绝唱

火烧 2009-05-17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潘振声因脑血栓去世,留下未完成的56个民族新儿歌出版工程。他创作了《一分钱》《春天在哪里》等经典儿歌,被誉为‘中国儿歌大王’,一生致力于儿童音乐事业,追寻春天的绝唱。

         潘振声是谁?很多人不知道。但说起风靡了一个时代的少儿歌曲《一分钱》、《春天在哪里》,大家都知道。现在。这两首名曲的作曲,被称为《中国儿歌大王》的潘振声老人,带着他还没来得及实现的遗愿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个寻找春天的人,走了……

  “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音乐家潘振声,因患脑血栓经多方医治无效,于5月14日22时36分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追悼会将于20日上午8点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看到这条消息,心中一痛,又一个好人走了!

  我们发起“唱响荣辱观”全国新儿歌征文活动,潘振声先生是我们这个活动的倡议发起人之一。并为这个活动写了《我来帮助你》的歌曲,词曲都是他一手创作的。我与我的学生、中国儿童图书四大推广者之一的张锋曾登门拜访他,向他请教儿童歌曲创作的若干问题。还曾在南京的河东一家以“渔都”命名的饭店,把他从河西接来,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词作家金波先生、著名作家海笑先生一起讨论儿童文艺。为了他采风创作的《56个民族新儿歌》出版工程,我们颇费苦心,正在这出版工程将现转机之际,潘老竟突然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

  潘振声先生是上海人,他1933年1月18日出生于上海青浦,1950年毕业于上海现代影剧演员学校,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复员至上海市漕溪路小学任音乐教师,1957年调至上海市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58年支边调至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8年起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区音协主席,1991调任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1995年退休。潘老退休后依旧离不开音乐事业,采风,作曲,在家制作音乐CD,把录音棚都搬到了家里,热情不减,乐于助人,说到音乐,两眼就发光,有种青年人冲劲。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那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时代?民族精神意气风发,社会风气健康向上,一种集体主义精神、拾金不昧的美德,成为新一代人的自觉道德追求。曾几何时,还那样美好的一种社会道德塑造,被“一切向钱看”的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所腐蚀,道德沦落,为了钱,所作出的丑事,罄南山之竹,难以尽书!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潘老带着这种儿童式的诘问,寻找他的春天去了。留下我们如何把社会主义的春天唤回人间,任重道远!

  潘老,我知道你其实是不愿这样匆匆离去的,因为你还有两大心愿没完成,一是记录你曲折坎坷人生的自传没写好,一是《56个民族新儿歌》的出版工程没完成。《56个民族新歌》,这本是老音乐家向新中国六十华诞献礼的一份重礼,现在成了留给中国各民族儿童一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在跨世纪的这些年代,有谁像潘老那样,不为钱,不为利,走遍全国各个民族生活区,进行民族采风,为中国56个民族儿童一个民族创作一首具有该民族音乐风格特色的少儿歌曲呢?也只有潘老一人而已。斯人今逝,民族儿童音乐之缺失之痛,何其之深矣?草树云水,当同为一哭。

  放着潘振声先生送给我的他的音乐作品集,听着那些优美的音乐之声,我关上灯,静静听着,泪流满面。

  “童年家穷皮包骨,少年岁寒当学徒,青年得志遭厄运,壮年有家不幸福,老来伏案何所求,一生无愧大丈夫。”潘老曾写过这样一首自述诗,概括他的风雨人生。这个有骨气的人,饱经不幸的人,把不幸与苦难一人吞咽下,悄然带去,留给这个世界的,是音乐的美好:通过音乐表达的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心愿,以及他所发现创造的那种音乐本身的美!

  ——潘老,此去天堂,但愿不再有坎坷曲折,一路走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