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影越来越脱离现实。除了用大成本、大制作、大场面、高科技一类的噱头吸引人之外,似乎很难有什么创意了。最多也就以为艺术献身为幌子,让那些无知的女演员脱光衣服,上演一些床上戏,增加一点可以炒作的题材。还有就是时下中国最流行的那种为了迎合普世价值,借反思历史的的名义,用一些滑稽可笑、矫揉造作手法来彰显所谓人性的影片。好在这些年来的电影已经在我体内激发出了某种本能的抗体,使我对它们有了足够的免疫力。因此,不管如何宣传,许多影片我还是连想要去看的念头也不会有。

《凡尔杜先生》(又名《杀人的喜剧》)是我几年前看过的一部影片。与卓别林其它差不多都可以称为经典的影片相比,这部影片所反应的社会问题和对人的启示要更加深刻和尖锐的多。它的艺术成就和价值丝毫不比《摩登时代》逊色。
卓别林的许多影片都在控诉和嘲讽资本家的冷酷无情和贪得无厌。这与中国现在影视剧中的那些流着道德血液,不是身先士卒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就是呕心沥血领导工人打造国际化企业的资本家有着天壤之别。同时,他在影片中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辛酸与苦难的表现手法,总能让人们在笑声过后才会感到一种末名的悲凉。
卓别林通过动作、表情和音乐就能将一个角色演绎的惟妙惟肖、完美无缺,以致使人担心如果加入声音,会不会显的多余。但《凡尔杜先生》却使人感到,要是没有声音,这部影片是否还能完成。
影片中不时传出飞速旋转的火车轮“咔嚓咔嚓”的声响,似乎是在考问速度最终要将人类带向何方。的确,如果抛弃那些优秀的思想文化和理论体系,科学技术以及人类自以为傲的生活方式,都将会带给我们无尽的灾难。当这个世界缺少彼此的信任,国家之间尔虞我诈,互相算计,各自只想寻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那一切学说制度都会变的空洞,结果只会使人类深陷泥潭。
或许没有那部影片比《凡尔杜先生》更能切合如今的社会现实。当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们的行为方式不断发生变异时,是否想过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会去向何方!
很喜欢影片结尾的一段台词:
检察长:在法学史上,还从来没有,没有过这样可怕的记载,陪审团先生们。他是一个残忍的,玩世不恭的恶魔。你们看(当检察长将手指向凡尔杜先生时,他却回头去看身后。似乎也在寻找那这个残忍的,玩世不恭的恶魔)——仔细看看他的脸,这个人有头脑。如果天性善良就会是安份守纪的人。可是他偏要残害一些轻信他的女人。而且以杀人为生,我并非出于报仇。而是为了治安作出一点呼吁,我要求你们对这个杀人摩王处以极刑,把他送上断头台处死。公诉到此结束。
法官:凡尔杜先生,已经证明你有罪,在判决之前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凡尔杜先生:我有话要说,尽管检察长忘了提我很多的优点。至少他承认我有头脑,谢谢。我是有头脑,而且很本分的用了他三十五年。可以后没人需要他,于是我只好自谋生涯。至于说做杀人魔王,不足以受到提倡。但这个世界不是以杀人为唯一目的,正在制造毁灭性的武器吗?不是把那些轻信的女人和孩子炸的粉身碎骨吗?而且做的那样的科学(与之相比,我们今天不但做的科学,而且更加的文明。甚至为此制定出了更加严谨的法律和理论依据)。与他们相比,我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然而,我并不想愤愤不平。因为我就要斩首示众,尽管如此,在这生命的火花即将熄灭的时候,我要说的是,我们重见的目子不远了!不远了!(每个人都会因为缺乏公平正义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记者:你得承认,法网难逃,不是吗?(想起了我们那些面对落网的囚犯而一脸肃穆的记者,他们是否想过在这些罪恶的背后这个社会以及我们又应当承担什么)
凡尔杜先生:是的,专抓小的。
记者:什么意思?
记者:你要把这句自嘲的话留给后人吗?
凡尔杜先生:你不觉的此时此刻,理想主义不合事宜吗。有恶才有善,恶是太阳光底下的黑影。
记者:你说的善与恶是怎么回事?
凡尔杜先生:是因人而异的力量,善与恶都会毁灭人类的。
记者:这世界可不嫌善太多。
凡尔杜先生:问题是善不够。
记者:凡尔杜先生,我帮过你的忙,你也帮我一个忙,发表一篇发人深省的报道。你是一个被罪恶坑害的榜样。
凡尔杜先生:我看在这样罪恶的时代,没有人能做榜样。
记者:你杀了那么多人不是榜样吗?
凡尔杜先生:那是生意。
记者:可是别人不做这种生意。
凡尔杜先生:许多大生意就是杀人的历史。战争、冲突,这都是生意。杀人如麻是英雄,否则是凶手。杀人越多越没有罪。
记者:凡尔杜先生,我走之前还有话要说吗?
凡尔杜先生:有!再见。(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个视频,一个将要被处决的犯人对自已的亲人说,来世再见。)
警察:凡尔杜先生,法兰西共和国法院行刑厅,判决你上断头台处死。现在本庭命令,这个判决今天执行。
凡尔杜先生:谢谢。
警察:抽烟吗?
凡尔杜先生:谢谢。(拒绝)
警察递给他一杯朗姆酒。
凡尔杜先生:不,这是什么?
警察:朗姆酒。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