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企能做到的,公企就一定能够做到
公有制企业凭什么一定要私有化?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明白,我们现在搞的还不是真正的“公有制”,实质上还是“国有制”,国家的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第一步是“国有化”,由人民政府代表人民掌管着一切“生产资料”,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用“民主”的方法达到真正的由人民掌控一切“生产资料”,才能算完成真正的“公有制”。而从“国有制”到“公有制”的过程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其中的变数是非常大的,能看出这个问题的实质的人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国家是“多党参与的一党制”,由于共产党在夺取政权时期的作用独大,极容易在共产党内产生一党独大的思想,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共产党内极容易产生“打江山、坐江山”的农民夺权观,为了警醒全党,毛泽东警告全党“我们不做李自成”,提出“两个务必”,他将进入北京比喻为“进京赶考”并说:“我们一定要考好,我们决不能失败”。毛泽东从苏联的制度体系中看出了问题,这个体制极容易产生“官僚主义”,极容易生成“既得利益集团”,极容易阻碍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路线极容易被篡改为修正主义路线。毛主席说:“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是管理权,包括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他指出,“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们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这只由真正的人民领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只有将自己融合与人民大众当中,视自己为人民当中的一员才可能有这样的立场说话。
只有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能够当家作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国有企业”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如果工人在生产中不能真正成为主人,工人不能参加管理,即使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也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真正的“公有制”的“全民所有制”必须是劳动者有权参与管理、参与监督、参与计划制度。而不是由一小部分人管理,而其他大多数人只能顺从的干活、吃饭、睡觉。感恩般的态度接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权利”。如果国家只由小部分人管理,势必将变成官僚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必会变成“官僚利益集团”,势必会变成一种“国家统治”,而不是“民主管理”。“公有制”将会变成“官有制”变成“官商私有制”。
认清楚国营企业的性质
1、“国营企业”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他的归属是全民所有,它是用属于全民的资金建造的,由国家代为管理经营的企业。
2、在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属于“国家”的企业资产。因此不应该称为“国有”企业。“国有”的实质就是“全民所有”——民有。社会主义国家只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确切的说“国有”就是“民有”——全民所有。
3、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国家管理,生活在某片土地上的人们有集体使用土地进行生产的“使用权”。他们有自主经营土地进行生产的权利,民主化管理的权利。同理,国家建造的企业就是一块特殊“土地”,是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企业包括土地、厂房、生产设备等,而在企业工作的职工干部都只是这块“土地”的使用者、经营者、管理者。他们可以自主的经营、生产、管理企业,生产出社会所需的产品。他们是企业是“主人”但不是完全的“所有者”。
4、具有集体使用土地进行生产“使用权”的农民,拥有自主的经营权,实行民主管理,在这个体制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统制只有“理制”。在集体生产体制下他们可以因地制宜的改造土地的生产使用,扩大耕种面积,进行农业种植,牲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山林种植,农副产品生产,肉类禽蛋产品生产,工业产品生产等等。社员们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特长、喜好选择就业。他们生产的产品多数是人民生活的必须产品,是必须生活资料,基本上都可纳入国家计划。因此也是国家重点扶持帮助和保护的产业。是绝不会倒闭的产业。人们需要做的就是扩大生产、提高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逐步使农业进入工业化生产,当生产规模达到相当的经济量就能由集体企业步入全民企业。
5、拥有企业使用权的职工干部技术人员如何办好企业呢?一般来说办好企业是有不少的困难,而且在经营当中必须不断的调整、更新,企业不比农业,一般企业的生产产品相对单一,如果产品无人购买就会使企业陷入困境,因此选择生产产品很重要,而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更重要。这就需要一个精明能干、刻苦好学、勇于奉献、与时俱进的领导集体,带领这个队伍里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将一个企业的生产搞好。
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分为生产资料产品,生活资料产品。重工业、采矿工业、农机工业、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企业、电力能源的产品一般都是生产资料产品,和关系国家安全的军事装备产品。这些企业的产品与人民的生活看上去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没有这些企业就不能称之为“工业化国家”、就不能保卫自己的国家。没有这些企业国家的轻纺工业以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产品的企业就只能依附别的国家的重工业,购买别人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没有这些企业中国就不是大国、就不是工业国,就一定会成为别国的附庸。重工业是国家的根基,他们的产品部分可纳入国家计划进行分配,多余产量的产品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
有一类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生活资料产品,他们的产品与老百姓的生活大都有关系,通常称之为“轻工业”。生活资料产品又分为“生活必须产品”和“生活非必须商品”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奢侈商品”。这一类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只有生活必需品在产量、质量达到相当规模就可部分纳入国家计划实行分配。而其余的“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商品”只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换。
过去几千年的中国在没有工业化的时代,中国是强大的而富有的。在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中国败落了,挨打受欺两百年。无数的中国能人志士欲使中国强盛起来,但结果都只是梦想。只有毛泽东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奠基了中国再次强盛的基础。可是中国从未搞过工业化,现代企业如何搞就摆在我们的面前,起初我们只有学苏联的做法,搞的是完全“计划经济”,然后发现计划经济有许多弊端,计划经济下的工业生产单一呆板,产品单一缺乏生产创新活力。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尤其是轻工业的产品许多是不能按照计划经济的办法来做的。轻工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商品”,必须进入市场进行交换。这就需要除了“计划交换”以外还必须要一个比计划经济更自由的“市场交换”,这就是“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是他们惯用的商品交易方法。我们过去将这种方法归属为资产阶级。其实这是不对的,只要社会主义还有商品生产,就必须有市场来进行商品交换。因此,市场没有阶级属性,资本主义可以使用社会主义也同样可以使用。只不过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有别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个区别就是以公有制为主导和以私有制为主导。
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有三个前提,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三是坚持公有制。在坚持这三个前提下,建立自己的现代企业制度,不要照搬别国的东西。中国公有制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要具备计划分配和交换的就可以进入计划体系,其余的产品作为商品自然要依托市场进入交换。因此,这就要求公有制企业的领导者具备这种灵活多变的经营头脑。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简单的计划经济经营模式。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能做好的事情,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有制企业家也一定能够做好。市场经济绝不是“私有制”的专属区,公有制照样能够进入,而且还要成为市场经济的主导。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企业都应该理直气壮的进入市场,任何想要企图改公有制为私有制的做法都是极端的错误。其目的都是“损公肥私”。
任何一个私欲强烈的人都没有资格担任公有制企业的领导人。公有制企业的领导人就是一个“主人们”信得过的管家,相当于私有制企业里资本家雇佣的CEO 。资本家为了自己的资产保值升值才高薪聘用CEO,但CEO也必须接受资本家的严厉监管,一旦犯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有些人在犯错之后从此永远失去再做CEO的资格。而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里的领导人,往往在出错以后可以换个企业重新再干。这实在是不应该的。公有制企业的领导者犯错后给企业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是属于全民的、属于集体的,国家和政府应该代表人民对企业劳动者采取惩罚性措施,或者将这个权利交给企业管理委员会实施处罚。不论其能力再强也不能再次担任企业领导人。
中国有能力担当公有制企业领导人者大有人在,但自私自利的人绝对不能担当公有制企业领导人。公有制现代企业制度有三个前提,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三是坚持公有制。在坚持这三个前提下,建立自己的现代企业制度,不能照搬别国的东西。《鞍钢宪法》就是社会主义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鼓吹私有制的人一定是自私自利的人,不分好歹照搬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制度的人就是奴性十足的人,个人利益之上的人是绝不可能办好“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