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民主人权观是历史上最进步的
毛泽东的民主人权观是历史上最进步的
从思想发展史才能认识毛泽东的民主人权观是历史上最进步的民主人权观—兼谈意识形态教育需要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和思想发展规律
人民网强国论坛 [ 溪水吟 ] 于2006-11-27 16:35:10 上帖
以往,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以及对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存在一种“形左实右”的做法,即对前者的简单肯定和对后者的简单批判;对前者的大力宣传和对后者的简单封存。这种做法不符合宣传规律和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割裂了人类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实际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提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理性认识,甚至走入认识上的误区。例如,现在许多人只要谈到民主、人权,就认为那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比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思想中更深刻的民主、人权观反倒丢到一边了,不能不说是过去特定阶段某些意识形态宣传上的片面做法的负面结果。没有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民主人权观的真正理解和认识,也就难免到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去寻找民主人权的思想。但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人权思想是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分配制度和由此形成的社会结构、政党制度等联系在一起的,用来推动中国的民主人权建设,难免要走向愿望的反面,由此又造成思想上的迷惘和对前途的悲观认识。没有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人权观的正确认识,也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人权实践的广泛和深入推动,也不可能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有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人权制度的正确合理的汲纳。在民主人权问题上,中央一再强调,决不照般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但对这种正确的决策,在一些现实矛盾面前,一些人难以认识和理解,这不能不说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人权观缺乏正确认识和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误读有关。有的读到了硕士、博士,还是搞社会科学的,却在对现实的某些困惑和无奈面前自杀,或者屈服于个别不良导师的淫威而听其摆布,固然值得同情和理解,但也不能不说是暴露了一些人思想上的贫困。
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没有洛克、孟德斯鸠等提出的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的资产阶级民主、人权观,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人权观。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人权观,就不可能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人权观的重大实践行动。没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没有共产党从社会结构上对三民主义理想实现的深入。蒋介石之所以反动,是不前进了,背叛了三民主义。共产党之所以进步,是意识到,不打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根本实现不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问题的解决。毛泽东之所以比斯大林进步,是因为意识到,在公有制条件下,如果不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公有制基础上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和人权,人民群众如果连发言权都没有,动辄被开除,打击,只能服服贴贴,公有制必然要异化为官僚所有制,特权阶层所有制,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真正建成的。肯定后人的思想就要正确地肯定前人的思想贡献,正确地肯定前人的思想贡献,才能正确地批判前人的思想局限,二者对于后人思想的正确认识同样重要。没有孟德斯鸠、洛克等对封建主义等级制度的怀疑,提出天赋人权的平等观念,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洛克、孟德斯鸠意识到人应该是平等的,平等是人作为自然和社会存在的本质要求,平等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广泛自由和真正秩序,但他们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还没有意识到平等的实现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由此产生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这种生产关系所形成的社会结构的制约。马克思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所谓人人平等对劳动者只不过是一个画饼,资产阶级也并不会自动地跟劳动者讲什么平等的社会现实出发,进一步研究这一人类理想的实现,因而产生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的深刻变革,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认识资产阶级思想家,就不可能真正认识无产阶级思想家;不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列宁、斯大林;不认识列宁、斯大林,就不可能真正认识毛泽东。
同时在中国的历史和思想发展史上,不认识孙中山,也不可能真正认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要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权的制度化发展和广泛实现,需要丢弃以往在意识形态研究和宣传上某些“形左实右”的片面做法,遵循意识形态宣传上的认识和教育规律,在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上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逻辑的统一,否则,难免适得其反。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