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官员出国带回来什么

火烧 2009-05-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批评官员出国考察费用高昂,浪费严重,指出考察多为公费旅游,未带来实质成果,同时反映国内法律滞后,无法有效监管名人代言广告问题。

官员出国带回了什么  

李文斌  

近来,名人代言的假冒伪劣商品广告因相声演员代言的一种减肥茶曝光而沸沸扬扬。其实,这种厂家、商家、广告公司、工商管理部门、电视台等吸血鬼合伙对老百姓的戏弄骗钱早已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了。只不过中央刚刚开了“两会”,关于民生的话题立时成为时髦,媒体也就重演跟风故伎,弄几个“顶风作案”的刺儿头进行一番声讨以解民怨。但声讨总比不闻不问要好,如果持续曝光下去并不断扩大深度广度,是能最终赢得老百姓的拥护的。  

然而,笔者的关注点不在这里。我注意到,新闻播报中有两个耐人寻味的地方。一是当记者采访国家法律部门人士询问中国有无关于名人代言了坏商品广告且造成后果时,能否相应追究代言人的责任?这位法律界人士吞吞吐吐地表示,眼前中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可追究代言人的责任。只能追究广告发布、广告审查、广告播放等部门的责任。二是当问及广告受害人起诉相关责任者的事件中能否胜诉时,回答是类似起诉至今广告受害人都是败诉。  

呜呼!那就是说,在大步迈向民主法制的我国,那些编着法儿骗人骗钱的一帮坏蛋,还居然是“合法”的,至少是不违法。而且,当无辜的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捍卫合法权益”的时候,在“为民作主”的法庭面前要屡屡败诉!我实在迷茫,真不知道“执政为民”这神圣的承诺又该怎样去解读、去落实。  

电视台还公布了同类事件在国外是如何处理的。结果竟是,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已有法律规定。一方面严禁名人代言广告,一方面严厉处罚由代言广告造成不良后果的名人,有开除、罚款、公开道歉,还有坐牢!  

现在,我国早已加入WTO,还争取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可是我们在经济方面的立法却如此滞后,这是为什么?难道负责广告管理监督的工商部门从来未考虑过上述情况吗?那是失职;难道考虑了上述情况而起草不出像样的法律条文吗,那是无能;自己写不出来出国考察也不向外国学习吗,那考察就成了公费旅游。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出国考察费用是2000亿元,各级政府的公车私车费用2000亿元。公款吃喝远远大于2000亿元。三项合计,相当于年度国防预算的1.5倍。出国考察成了官员的一种职务性待遇。不少人每年出国2至3次,甚至更多。荒唐的上级竟然规定:“凡有拖欠教师、农民工的工资者,相关责任政府的领导不准出国。”成了为狗减骨头式的惩罚。要问哪国官员到的世界上的国家最多,恐怕是中国。因为当一位中国的市长向美国的一位女市长发出访华邀请时,这位女市长吝啬地表示她没有访华的经费。她说她的办公费来自市民的纳税钱,她要对每一笔开支负责。而我们的中国市长则表示,可以为美国市长的访华支付全部费用。请看,一个穷国的市长在一个富国的市长面前是多么大方!然而道理很简单,他的大方一是因为钱不是自己出,慷国家人民之慨;二是他花钱无人管,不象美国那样市长花钱要议会审批。于是,问题就出来了,虽然,中国老百姓大方、宽容而又无奈地把钱交给各级官员拿到国外随便花,但考察来考察去,除了和人妖的合影,买回的豪华洋玩意儿,吃喝玩乐甚至洗钱叛逃之外,其他收获,不甚了了。这就难怪尽管世界上早就有了成熟的法律借鉴,但至今我们对名人代言广告却无法可依,受害者只有继续认倒霉吧。  

那么,为什么广告受害人起诉又连连败诉呢?官官相护。试想,以鱼肉百姓为手段,以维护集团利益为目的,以厂家、商家、广告商、审批部门、播放单位为链条的剥削网、欺骗网,在中国还少吗?政府先用权力弄出了这样那样的“审批”,有权审批也就有了生财之道;厂家商家为了自己的生存先是无奈后已习惯地加入官商勾结的网络;这种网络发展蔓延,盘根错节,厉害无比,连中央都常常奈何不得。所以,看起来,天上是朗日高照,实际上处处暗影。  

最后,请看一组数据:1、2002年,中国税收1.5万亿元RMB,税收人员100万人;而美国税收总额远大于中国,税收人员10万人。  

2、1978年至2003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28倍,同期,政府开支增长87倍。  

3、2003年中国行政开支占财政总支出19.03%,而日本2.38%;英国4.19%;韩国5.06%;法国6.5%;加拿大7.1%;美国9.9%。  

4、28年里,中国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增长了140倍,从1978年占全国财政的4%到2005年的24%。而外国仅为3-6%。  

5、县乡一级政府70%的财政支出是公款吃喝。  

6、中国是世界上政府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  

2007年3月24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