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处置来自日本地震的挑战与机遇
当地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震源离日本陆地 135公里,震级到达日本陆地相当于5.5级,与我国同时期发生的盈江地震强度相当,其损失和破坏主要是海啸所造成的。号称“1200年一遇”的大地震已经造成日本社会生活和经济生产混乱,丰田汽车、日产汽车、本田汽车等大型企业已经停产,部分工厂已无法继续使用。福岛核电站发生两次爆炸,若出现严重核泄漏,日本社会和经济所受冲击还会更大。据目前报道,已造成近5000人死亡,3万人失踪。
日本特大地震给近邻中国带来的挑战大于机遇。特大地震对日本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伤害,中国人民感同身受。中国政府、人民和红十字会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中国地震救援队已投入抢险救援。据共同社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12日表示,因地震而自动停止运行的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正门附近的辐射量升至正常值8倍以上,1号反应堆的中央控制室辐射量是正常值的1000倍。日本首相菅直人12日上午对福岛第二核电站发布了“核能紧急事态宣言”。12日凌晨5时44分起,建议居民疏散避难的范围从第一核电站半径3公里以内扩至10公里。最新消息称,该县疏散避难者已达10万人。
日本是一个领土狭窄、人口密集、能源匮乏,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工业化道路之后,采取的国策就是对外扩张和掠夺。二战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制约,日本开始发展原子能,使原子能成为日本能源结构中的支柱型产业。但这一次核电站爆炸和核泄露,极有可能使日本国民对原子能的应用产生抵制情绪。由于震级高、烈度大的地震,已确认会对现有的核电站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而导致核泄漏,日本可能会在舆论上引导民众重新转而寻求煤炭、石油、乙醇、甲烷等常规能源的利用。这一政策导向必将为日本政府加紧对中国的吸附和掠夺提供借口。
由此,中国将在专属经济区、钓鱼岛归属和台湾问题上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日本势必会盯紧目前中日专属经济区中间线附近的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700亿立方米以上、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3个台湾省的春晓、平湖、断桥、残雪等大型油气田。春晓油气田群不仅是离日本本土最近的油气田群,同时也是日本控制力最强的区域。日方通过对我国东海测量浮标的破坏,将日本国民的户口迁移至钓鱼岛,以前还只是对中方态度的试探。如果日本加大对常规能源的利用,就必然会进一步触碰我国的底线。输往日本的从中东北非地区进口的石油,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为长期控制这一海上运输线,日本从未放弃过对台湾的影响和暗中操控。现在日本不但影响着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经济、法律,而且也在台独势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果中国进一步退让求和,结果必然是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丧失对东海的开发权,使国内陷入能源危机,推动油价进一步上涨。如果我国采取强硬措施,极有可能爆发军事冲突,从而使我国谋求“和平崛起”的战略受阻。但是,综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从来都是通过巧取豪夺,弱肉强食来实现的。中国无意谋求地区霸权,但必须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无论遇到任何情况,我们都不应再对美国及帮凶日本抱有任何幻想。要在霸权者面前崛起,就永远不要幻想退让能够求“和”。只要中国共产党能坚决贯彻执行吴邦国提出的“五个不搞”,更多地关注民生,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就能从容应对任何危机,战胜任何挑战。
同时,日本特大地震也给中国参与近邻的恢复重建提供了机遇。日本是世界工业大国和出口大国,这场地震势必对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产生巨大冲击。为了帮助日本人民尽快完成救灾和灾后重建,恢复正常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能够为此发挥较大作用。这除了灾后混乱时期的生活需求之外,日本大地震还意味着巨大的重建需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建材、钢铁生产国,世界建筑市场最大的国家和名列前茅的建筑工程服务输出国,我国相关产业可望从中获得一定份额。我国政府需要在推动日方扩大工程建筑市场准入方面做工作。从日本自身利益出发,在生死攸关之际,适度扩大工程建筑等市场的准入,以此争取时间,降低重建成本,也是合理的。
日本大地震对我国产业和外经贸最大负面冲击表现在进口领域,因为我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2010年,我国对日出口1210.6亿美元,进口1767.1亿美元,逆差达556.5亿美元。我国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为日本上游中间产品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应该迎头赶上,及时填补在上游和中间产品制造留出的空间。此前一些不愿向中国转移生产的日本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会考虑向海外转移一部分生产能力,而我国在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承接这种转移的较大优势。由我国内资企业占据先进制造业是首选,如内资企业一时不能占据,可先由外资企业实现跨国转移。
中国在迎接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时刻,不要忘记整肃已经“现代性”了的国内新闻媒体。制止和打击一些人利用重大灾难恶意炒作,制造事端,搬弄是非,自毁中华民族形象。俗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日本地震后,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违背客观公正的基本规律。大谈日本政府“反应迅速”、“社会秩序良好”,毫无科学根据地说日本地震损失超过“20次汶川地震”。并故意淡化同一时期发生5.8级的盈江地震,恣意妄谈什么9级地震如果发生在中国会是如何,等等。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国外灾难处置经验,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中国发生的许多灾难,我们都成功地实施了救灾和重建,唐山、汶川大地震我们的社会秩序没有发生混乱,显示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战胜灾难的决心和力量。作为中国自己的新闻媒体,应该站稳立场,自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