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作战日志(八)——(1942年1月—1942年6月)
新四军作战日志(八)
(1942年1月—1942年6月)
整理者:赵连军
1942年1月1日,国民党军第一七六师第五二八团及第十一游击纵队等部,在地方顽军700余人配合下,围攻活动于皖西泊湖地区的新四军第七师挺进团。挺进团奋战8昼夜,毙伤顽军25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乃突围转移。
1942年1月7日,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第四十三、第四十四团及天汉支队,第三次进攻盘踞汉阳县侏儒山的伪定国军第一师,攻占了侏儒山,歼伪军1个营。
1942年1月8日,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第十二团夜袭滁(县)全(椒)公路上龙盘伪军据点,攻克据点,全歼伪军30余名。
1942年1月10日,新四军第五师第四十三团在鄂中沔阳县西流河以南蜈蚣岭一带,粉碎日伪军1000余人的进攻,毙伤日伪军20余人,俘伪军400余人。并在九沟缴获伪军兵工厂存放的步枪和轻重机枪4000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
1942年1月13日,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第五十二团攻克江都县真武庙伪军据点,全歼伪军200余人。
1942年1月19日,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在鄂东发起浠水战斗,歼反共的浠水县自卫队。
1942年1月20日,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一部对苏南江宁县龙都镇日伪据点进行袭击,3小时内连续突破3道铁丝网的碉堡群,全歼守敌并俘虏伪军10余人。
1942年1月28日,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第十五旅,向盘踞在沔阳县境内的伪定国军第一师残部发动总攻,歼伪军1500余人,开创了汉川沔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2年1月29日,驻定远日军出动“扫荡”。新四军淮南路西联防司令部独立第三团于十八里岗给日军以打击。团长余海青在战斗中牺牲。
1942年2月2日,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第三十七、第三十八团各一部,于沔阳县胡家台歼日伪军近200人。
1942年2月6日,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攻克苏南句容县葛村据点,歼日伪军110余人。
1942年2月8日,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六团一部,攻克苏中宝应县王通河伪军据点,歼伪军第二十二师300余人。
1942年2月14日,盐阜军区武装统一行动,逮捕伪职人员2400余人。除将罪大恶极的汉奸杨文景处决外,其余经教育后全部释放。
1942年2月25日,为配合淮海区反“扫荡”,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第二十五团夜袭睢宁县田圩伪军据点,全歼守敌,俘伪军80余人。
1942年2月28日,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主力一部,夜袭阜(宁)鲍家墩日伪军据点,毙伤日伪军90余人,俘伪军营长以下100余人。
1942年3月1日,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第二十六团第一营,夜袭宿迁县南罗圩子伪军据点,俘伪军大队长以下90余人,缴枪120余支。
1942年3月6日,(1)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三团一部和盐东县总队,在盐东县(今射阳县)大佑头伏击下乡“扫荡”之日伪军,毙伤日伪军20余人,缴获机枪4挺,步枪10支。
(2)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及骑兵团各一部,在旅长韦国清指挥下,全歼入侵灵(璧)北张小圩子地区之国民党顽军第十七纵队,毙伤顽军100余人,俘400余人。
1942年3月12日,新四军第六师第五十一团拔除苏南镇江县大路镇(今属见丹徒县)伪军据点,歼伪军130多人。
1942年3月13日,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第八团乘日伪军调防之际,强攻苏中东台县一仓伪军据点。经1天激战,伪军突围逃窜,歼其70余人。
1942年3月25日,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一部,在苏北盐城县新河庙(今属盐都县)附近与伪军遭遇,激战1小时,将伪军击溃并俘伪盐城副司令员以下120余人。
1942年3月29日,(1)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十九团进袭苏北淮阴县棉花庄日伪军据点,击毙日军8人、伪军60余人,俘伪军团长以下16人。
(2)日伪军300余人突袭占领苏北盐城以东马洋港。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予以猛烈反击,毙伤日伪军80余人。日伪军被迫撤离。
1942年3月下旬,国民党顽军第一七六、第一八三师及地方顽军第十一、第十二游击纵队各一部,配合保二旅、保三旅等部,共9个团合围活动于浠(水)蕲(春)地区的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第十四旅以小部队在原地坚持斗争,主力安全跳出包围圈。
1942年3月,为支援新四军第二师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第四十二团东进鄂皖边。团政委聂庆泰在蕲春县漕河镇的反顽战斗中牺牲。
1942年4月10日,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七团和启(东)海(门)警卫团各一部,进攻伪军第三十二师驻守海门县悦来镇的前线指挥部,经激烈战斗,第3 天攻克悦来镇,击毙伪师长徐承德。
1942年4月11日,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第十团袭击盘踞在定远县西杞岗的土顽据点,一举突破。不久又攻克谢家圩子据点,从而拔除了土顽楔入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两颗钉子。
1942年4月15日,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一部,攻击苏中如皋县白蒲镇伪军据点,歼伪军第三十四师特务团大部。
1942年4月22日,日伪军步骑兵400余人“扫荡”大悟山。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第三十七团在第三十八团配合下,坚守万福山阵地,击溃日伪军5次进攻,并在孙家河伏击溃败之敌,毙伤其40余人。
1942年4月23日,新四军第四师宿东游击支队政委周启邦,率一支小部队到灵璧县倪圩子地区开辟工作,遭到日伪军3路进攻。周启邦在掩护部队突围时牺牲。
1942年5月1日,国民党第五战区根据蒋介石关于“先肃清黄河以南奸匪”的指令,先后动用第四十五、第三十、第六十八、第五十九、第四十一军等部12个师和地方游击纵队、保安团队等共10万余人,向鄂豫边区新四军发动全面进攻。
1942年5月5日,淮北苏皖边军区独立第一、第二大队夜袭五河县池家日伪军据点,一举全歼该据点敌人。
1942年5月12日,日军100余人、伪军300余人,由苏北淮阴出动沿运河至三岔企图破坏运河中河坝。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第十二团一部,分两路赶至陈庄,将敌击退至高家庄一带。第十二团数次猛攻。敌凭村顽抗,并施放3次毒气。至下午6时,由码头铺方向来援日伪军200余,第十二团用主动转移。是役毙伤日伪军100余人,俘日军5人。
1942年5月14日,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旅长吴林焕、副旅长熊作芳,率领第四十二团两个营,从蕲春与田家镇之间渡江南下。15日,击溃国民党军第二十一支队的阻拦;18日,于太子山击溃大冶、阳新来犯的日伪军400余人,毙伤日伪军30余人。
1942年5月15日,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一部,在苏中海门县十八(土匡)河南北一线,伏击由悦来镇出.犯之日伪军160余人,共毙伤其120余人,其中日军80人。
1942年5月19日,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一部,攻击苏中海门县三阳镇日伪军据点,毙伤日军30余人,伪军40余人。
1942年5月25日,皖南事变中被捕的新四军部分人员,在江西上饶茅家岭集中营举行暴动,除两人负伤被顽军抓回杀害外,其余24人均逃出虎口。
1942年5月28日,伪军事委员会航空总署直属警卫营287人,于苏南常州机场反正,投奔新四军参加抗日,被编为新四军第十六旅独立第三团。
1942年6 月3日,(1)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七团在苏中海门县斜桥地区伏击由三阳镇出犯之敌,毙伤日军警备队长新野以下70余人,伪军100余人,俘日军3人,伪军30余人。
(2)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第十七团突袭仪征县十二圩日伪据点。毙日军5人,毙伤伪军00余人。
(3)新四军第五师师部、第十三旅旅部及第三十七团,在鄂中京山县大山头地区,击退日伪军1000余人的进攻,毙伤日伪军30余人。
1942年6月4日,日伪军3000余人“扫荡”苏南宜兴县闸口地区。新四军第十六旅独立第二团和中共太滆地委机关在突围时遭受较大损失。
1942年6月5日,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第十五旅各一部,在湖北随县南圣场反击国民党军暂编第一师的进攻,收复了圣场镇,全歼顽军第二团2个营。
1942年6月12日,日军1个大队、伪军约3000余,开始对苏中海门、启东地区进行“清剿”。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主力适时转移于日伪“清剿”圈外,新四军苏中各部队向敌侧后进行有力突击,使日伪蒙受极大损失。“清剿”1个月结束。
1942年6 月17日,(1)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为保卫夏收,以第四、第六团各一部及教导大队,袭击东台县顾殿堡伪军据点,毙伤伪军人,俘87人,重创了这股经常外出抢粮的伪军。
(2)国民党上饶集中营向福建迁移,行径崇安县赤石镇,新四军被俘人员80余人,利用渡河之际暴动,经拼死搏斗,9人当场牺牲,其余人员跑进武夷山。
1942年6月25日,新四军第一师发动反日伪军“清剿”的攻势。第二旅第四团26日攻克盐城县丁家垛伪军据点,毙伪旅长1名,毙伤伪军余人。第一师一部和泰东警卫团进攻东台县唐洋区小灶据点,毙伤日伪军60余人,俘60人。
1942年6月28日,新四军第一师南通警卫团奔袭伪海门县政府所在地茅家镇,毙伤日伪军90余人,俘伪军70余人。
1942年6月29日,日伪军2000余人“扫荡”鄂东(黄)陂(黄)安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五师第一军分区和陂安南地方武装奋起反击,毙伤日伪军43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
1942年6月30日,新四军第七师和含独立团,袭击皖中和县百旺市(今螺百镇)伪军据点,全歼伪军1个连100余人。
(史料来源:《新四军战史》编辑室编《新四军征战日志》,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