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的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的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吗
理论界有一种论调,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老衲对此深不以为然。相反,老衲觉得,特色理论体系是毛泽东建设思想的继承和丰富,毛泽东思想为特色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开辟了崭新的方向,特色理论体系如果要真正成为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就必须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全面地继承毛泽东思想!
为什么说特色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呢。我们知道特色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一系列治国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等。作为特色理论体系源头的邓小平理论,其实完完全全是毛泽东同志建国后一系列建设思想的实践经验总结。
一是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这一思想是完全继承毛泽东思想的。
1956年苏共二十大揭露出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许多失误后,毛泽东更加强调不能照搬苏联的经验,要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他还以匈牙利事件例说明照抄苏联的危险性。他指出:“匈牙利事件主要是因为本国的工作没有做好,一概硬套苏联的办法,没有照顾到本国的具体情况。因此得出一条教训,我们要根据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来办事。”“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
二是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也是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
毛泽东曾经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三是邓小平理论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是“三个有利于”标准。
这个思想还是源于毛泽东思想的。“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论联合政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页”
四是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而改革的理论依据恰恰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生产不断扩大,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的这样一种情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5页)
五是邓小平理论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而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时,把“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作为十大关系之一加以论述,并明确地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全面体现了他的对外开放的思想,表现了巨大的理论勇气。
六是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这本身就是毛泽东建设思想的一相概括。
七是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提出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等,并进而提出,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这些思想,也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其中关于实现小康的算帐问题,完全是毛泽东同志指挥解放战争时期每个野战军每月消灭敌从多少个旅的思想的翻版。而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思想,更是源于毛泽东同志。“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在我国,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那又有什么不好呢?(《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02页)
关于先富带后富思想,实质上毛泽东同志“内地沿海工业关系”的发展和丰富“但是沿海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厂矿,有些也可以是大型的。至于沿海原有的轻重工业的扩建和改建,过去已经作了一些,以后还要大大发展。”“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八是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这些也都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
党的领导体制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都是源于毛泽东思想。“…上层建筑…它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即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但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上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我们今后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继续解决上述的各种矛盾。当然,在解决这些矛盾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15页)”
九是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更是源于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提出的“一纲四目”。
“一纲四目”的具体内容是:“一纲”: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总裁”(指蒋介石)与兄(指陈诚)意见妥善处理。“四目”:第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事安排等悉由“总裁”与兄全权处理。第二,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第三,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总裁”与兄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第四,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综上所述,邓小平理论完全是毛泽东同志提出一系列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完善,而且并不完全是八大前的思想,很多思想是八大后的思想。比如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所以一些专家和理论工作者说特色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完全是胡说甚至是不学无术地乱讲。
左翼们坚持毛泽东思想大旗,却有极少数人以为邓小平理论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甚至把邓论歪曲为“摸论”和“猫论”,这是非常错误的思想认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完全可心得出,邓小平理论就是毛泽东同志建设思想的发展。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系列开创性探索思路的具体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改革开放出现了一些偏差,出现偏差的原因恰恰是邓小平理论没有得到很好地坚持。而左翼们不承认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等于自己压缩了自己的话语空间,就等于给别有用心的人给了借口。这也是导致改革开放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决策中左翼的观点和建议没有得到更充分地表达,使我们的决策视角过于单一化。
而毛泽东同志晚年的思想,很多人往往错误地理解为单纯的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解是不完全的,这种概括也是不全面的。“继续革命”仅仅是晚年思想的很小的一部分。毛泽东同志晚年思想的最主要的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其实晚年思想最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坚决地打击官僚主义,防止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异化为压迫工人和农民的统治工具。为了防止权力异化,就必须充分保障人民民主的有效实现。我们应当从这个角度来研究来探索来发展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应当说,邓小平同志是忠实地实践毛泽东建设思想的,但是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不同,就导致了实践的重点不同。邓小平同志更多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经济建设思想,但对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思想相对继承较少。这也是与小平同志的“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特殊经历有关。
我们对伟人不能求全责备。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具体分析。小平同志是坚持了八大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并把它付诸于实践。应当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成绩的取得,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艰辛探索的成果,是中央四代领导集体辛勤努力的结果。
谈到这里,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如何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反思。贫僧以为,一切问题的产生,原因都是没有把毛泽东后期关于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理论加以继承,某种程度上还是重复了苏联改革的失误。
但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我们既要肯定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又不能因为成绩的巨大而忽视了问题的严峻;同时我们也要勇于承认改革开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努力解决,将会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毁于一旦。
那么,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或者说改革开放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贫道以为,关键的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滞后的表现就是党和国家的权力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异化现象,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功能发挥不完善,不完善的表现有三点:一是国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经济宏观调节职能,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而是一定程度上使改革成果的一部分,被腐败的官员和不法的企业主所篡夺;二是国家政权没有及时转向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工人农民的民主监督政府的权力没有得到保障,某些方向的民主权力反而得被弱化;三是党的领导体制或者说国家管理职能的职责划分没有跟上,导致党委和政府、党和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国家权力上出现了非制度化的因素,这个因素主要取决于党委书记、人大主任和政府首脑的个人素质,哪位主官的影响力大,他所主管的机构在决策中的作用就大。
基于以为分析,贫道个人以为,国家目前的工作重心应当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前提下,要把政治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应当要认真借鉴毛泽东同志晚年的探索,把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力的行使,做为主要突破口。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批评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第二,组建农民协会,改造全国工会系统和各行业协会,使之成为人民群体行使民主权力的载体。第三,舆论的正确管理,方法是历史问题必须要作为学术研究,只限于学术机构,一般不得在非专业网上讨论。非专业网站上现有的历史问题的东西,要全面清理。历史问题的讨论特别是中共历史的讨论,时间下限为1990年以前。同时允许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成为群众、讨论政策、批评时政、监督党和政府的主要渠道。第四,要适当调整国家的管理体制,探索党内权力制约机制,特别是要扩大选任干部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