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粮”到底多大一单生意?
“国家主粮”到底多大一单生意?
司马平邦
在百度知道里找“主粮”的解释是:
“当地主要粮食”的简称,指各地生产的主要粮食品种。主粮是计算农业税标准粮,以及向纳税人征收农业税的实物标准。在我国,不同地区的主粮各不相同。如东北地区以高粱为主粮;华北地区以粟谷为主粮;河南省和西北地区以小麦为主粮;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般以稻谷为主粮。比如,在陕甘宁地区是主粮,但在华南地区又是杂粮。
这恐怕还不是“主粮”这个词现在真正的官方定义,因为也可能这个中文的官方定义根本就没有出来,在转基因作物主粮化和马铃薯主粮化的提法出来之前,说实话,主粮还只是一个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流蹿的专有名词。
两会上,当年的大寨铁姑娘,现在的大寨的带头人(具体职务不清楚)又提出《确立马铃薯主粮地位,促进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的提案,说马铃薯主粮化,好像文绉绉的尚说得过去,不过若按北方百姓的日常说法,把“土豆子当主粮”的说法,可能就能让人笑掉大牙:
不吃白面大米,天天只吃土豆子?
真不可想像。
土豆,许多人都爱吃,就是在没有人提出它们成为和小麦、水稻一起成为主粮之前,土豆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须――蔬菜――而不是粮食之一,本人就很爱吃土豆丝、土豆泥、土豆饼、炸土豆条,等等,但如果你让我吃土豆而不吃大米白面,会觉得唐突而怪异。
把马铃薯指定为国家主粮的提案背后是一个什么“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类的土豆技术开发机构,我不知道在它们的计划里,变成主粮之后的土豆子和现在没有成为主粮的土豆子,人们的吃法会有什么不同,我甚至会误认这样的机构除了研究土豆的育种繁殖技术之外,是不是也和麦当劳大叔一样研发土豆的种种新吃法?
其实,让马铃薯成为中国的主粮的方式很简单,根本就不该通过人大政协这样的政治途径,只要你研究出一种或两种土豆加工的方式,可以制造出比大米饭和白馒头更受国人欢迎的以土豆淀粉为原料的新主食,由主食而主粮,似乎比提交几次两会提案更顺理成章。
现在,郭凤莲把这个让土豆变成国家主粮的提案公开于两会,还通过媒体释放,显然是想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完成一种作物在成为主粮之前理应经历的一个漫长过程,这样急三火四,还要拉上“粮食安全”这样的迫人字眼,隐然显见这背后得有多少力量需要在两会这条捷径走通后获得更快更大的利益。
我还是很同意袁隆平先生在阐述他对转基因作物主粮化的意见时说的,试验,试吃,一试就是一二十年,一试就是一代人两代人,吃安全了,吃喜欢了,自然而然就是主粮。
小麦、水稻目前是中国人的主粮,直白地说,就是馒头大米成为中国人的主食,那不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哪个专家、哪个协会的一纸公文促成的,中国老百姓喜欢吃什么、怎么吃都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现在,突然冒出来土豆子也想当主粮、转基因作物也想当主粮,而且都想绑上农业部和人大政协这样挂着“行政权利”和“民主议政”招牌的政治高铁,说实话,幕后的推动者们希望用现代政治制度的加速器一跃完成漫长的历史选择过程的用意当然颇富雄心壮志,但这样的雄心壮志又让人觉得怎么又那么投机呢?
国家主粮,这到底是多大一单生意?
3月14日,全国人大召开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会上,有位国外记者问温总理去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傲慢”问题,温总理的回答并不直接,或者说回答的很隐晦,但有一点我听明白了,即使如所谓世界气候大会这样的“世界大会”,其实也是几个小圈子国家开小会决定,决定着那些事关世界局势之类的大事件的起承转合。
说到底,从温总理的话里我听明白了,所谓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那不过也是一单生意。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