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泽东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思想的奠基人

火烧 2015-09-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外资引进思想,强调其对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理念的奠基作用,涉及外资利用、技术合作及经济发展等关键内容。

  1956年结束广州之行时,毛泽东告诉广东省委书记陶铸:“敞开大门,引进外资”。

  吸收和利用外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建设和发展速度的大政策。毛泽东对于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海外资金问题,在他的一生中有过许多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现阶段利用外资有序健康地发展,无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1941年5月1日,经毛泽东修改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等”。1944年8月18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提出:“在双方有利的原则下,我们欢迎外国投资与技术合作。”同年7、8月间,毛泽东在和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的谈话中说:“在中国,工业化只能通过自由企业和在外国资本帮助之下才能做到。中国和美国的利益是相同和互相关联的。他们可以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互相配合。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合作。”“我们并不害怕民主的美国影响,我们欢迎它”,并建议美国在延安建立领事馆。1945年1月9日,毛泽东在和美军观察组负责人包瑞德上校的谈话中提出,如果美国政府同意,他将和周恩来一起或单独访问美国。为了更好地了解外国、学习外国和培养外交人才,在毛泽东提议和支持下,中共中央于40年代初在延安成立了国际问题研究室、外文书籍编译部和外国语学院。在此前后,还聘请一些外国友好人士担任八路军的电讯、广播技术顾问;在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延安工业合作事务所,以发展陕甘宁边区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聘请英国人乔治·何克在甘肃山丹创办培黎学校,培训工业技术人才开了中国共产党和西方人士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先河。

  一、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主要内容

  1.利用外资的必要性:中国工业化的需要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开始论及吸收和利用外资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斗争实践,他逐步认识到利用外资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必要性。1936年7月,毛泽东在回答美国记者斯诺“中国是否欢迎外资在中国投资”的问题时,明确表示“苏维埃政府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这初步显示了毛泽东利用外资是为中国革命服务的思想。在抗战期间,毛泽东利用外资的思想表现得更为强烈,他意识到中国是落后的国家,我们非常需要外国的投资。他曾多次明确提出利用外资是发展中国工业化的需要。毛泽东分别在1944年8月23日与谢伟思的谈话和1945年4月24日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中国必须工业化。”“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不外两方面: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根据中国当时的国情,毛泽东正确认识到利用外资是发展本国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条正确途径,应大胆争取外国资本为中国所用。

  2.利用外资的主要对象:苏联

  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萌芽与发展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息息相关的。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是针对当时中国经济落后、国内积累有限的状况下提出的。在抗战时期,毛泽东与美国应为美军观察但成员谢伟思的谈话中表达了欢迎利用外资(包括美资)的思想。可是,随着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推行加上随后对中国进行的经济封锁,使毛泽东原来利用美资的愿望落空了。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个国家,尽管条件苛刻,但对中国经济建设资金的有偿援助却为我国利用外资提供了可能性。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与苏联政府谈判,并签订了苏联向中国给予资金援助即低利率的贷款的协定。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又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总共从苏联获得了14.27亿美元的贷款,并用这些贷款引进了主要是苏联(也包括捷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156项成套设备,建立了新中国经济的主干。从而苏联成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国家。

  3.利用外资的方式方法:以合作为主

  毛泽东对于如何利用外资极为慎重,主张要将外资用于我国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的谈话中指出:“中国过去未能利用外国资本使中国人真正得到好处,外国资本给群众带来很少好处,或者根本没有好处。”“人民政府如果建立起来,外国借款和外国投资应就只能被用来发展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生产能力――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基础工业和引进科学的农业方法和农业组织。”毫无疑问,毛泽东上述思想与我党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基本政策是一致的。至于利用外资的具体方法,毛泽东一向欢迎外商来华投资办厂,但必须与中国的产业政策相符合。在1949年3月5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涉及了如何对待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在华经营企业等问题,并表明允许外商来华投资办厂。同时,毛泽东还主张积极争取侨资发展本国经济。1956年6月11日,毛泽东听取中共广东省委汇报时,在对港澳工作的指示中再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要吸收海外资金的问题。此外,毛泽东还注意到要避免外资操纵中国的国民经济,提出要严格规定外资的活动范围。为此,他多次援引孙中山的一段话:“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回顾建国初期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我国利用苏联东欧国家的资本时主要是以合作方式为主。1950年3月27日,中苏两国签订了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协定;我国还同波兰、捷克等东欧一些国家建立了一些合资企业,如中波轮船公司等等。这种利用外资的方式,在我国建国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利用外资的原则:互利与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毛泽东关于利用外资思想提出了两个原则:一是“互利”原则。1944年7月,在会见福尔曼时毛泽东就提出了这一利用外资的原则。他说:“在互利的协议下,我们要准许并且欢迎在我们控制区域中的一些外国投资。”这是毛泽东对利用外资原则和条件的最初阐述,也是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互惠互利、平等地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地利用外资是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一个出发点。早在1936年与斯诺的谈话中,毛泽东就外债问题坦然地告诉世界:合法的外债将得到承认。凡是为建设目的和用于建设的外债,我们都将认为是合法的。我们将不承认任何‘政治借款’,也不承认任何用于打内战、打红军或其用途违背整个中国人民利益的借款。二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原则。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毛泽东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长篇报告中提出:只有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同时不放松外援之争取,才是正确的道路。对利用外资,尤其如此。1940年毛泽东曾强调指出:“我们

  的根本方针和国民党相反,是在坚持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利用外援,而不是如同国民党那样放弃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去依赖外援,或投靠任何帝国主义的集团。”1958年6月17日毛泽东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的批示中强调:“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在此,毛泽东清楚地说明了引进外资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是丰富的,不仅提出了利用外资的原则,还指出了利用外资的方式方法,是其对外开放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我国建国初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是中国对外开放思想中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利用外资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在当今仍有其价值,给我们许多启发与思考。

  1.利用外资要善用“拿来主义”

  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善于参考国外利用外资的经验,坚持“洋为中用”。1956年1月20日,在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阐述了把外国所有好东西统统拿过来的思想。他说:外国的好东西学一点好,凡是外国的好东西,我们统统拿过来,外国有用的东西,就是要学,拿过来就变成我们的东西。这不仅是向外国学习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等,而且理应包括吸收和利用外资。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具体国情善用“拿来主义”,为解决我国建国初期利用外资的有关方针、政策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说明

  2.利用外资以不侵犯国家利益为前提

  毛泽东利用外资思想中考虑到了利用外资对我国国内环境的影响,正如他所强调的那样:“对影响中国独立政治权利的外国投资,一概不予承认。”坚决反对一切政治借款,反对一切违背国家、人民利益的借款。利用外资以不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的思想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圈的进程中,必须高度警惕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以经济手段控制我国的目的与行为;在对外开放以及利用外资的过程中一定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利益,不能迁就与退让;要时刻把国家的利益、经济安全和稳定放在第一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趋利避害,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利用外资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毛泽东曾提出利用外资要和我国的产业政策相符合,重点发展我国的农业以及工业的思想。新时期利用外资工作更要注意这一点,不能以牺牲我国产业政策为代价制定过多过滥的优惠措施,否则将会得不偿失。此外,“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以前曾设想过要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农业问题,在第一产业还十分落后的今天,如何利用外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

  4.利用外资要讲求综合效益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外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为了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利用外资必须以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为利用而利用。利用外资涉及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发挥外资利用的最大综合效益。同时,也有益于吸引更多更好的外资,有助于形成一个利用外资的良性循环圈,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利用外资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否有效地利用外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因此,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利用外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思想观念等方面还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以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进而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在对外开放与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在“引进来”之后要善于消化吸收,要把一切工作和方针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持提高我国经济的自主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威望和形象。

  三、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未能贯彻始终的原因

  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新中国刚成立,美国政府便把我国看作是“一个‘邪恶的’非法的政权”,宣布“美国决不要承认北京,也不和它做生意。与此相反,美国必须创造种种条件,促使这个政权垮台。”(32)他们还认为:“共产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现实之间第一个冲突,大概会具体在经济领域中产生”,因而把经济封锁作为“对付中共政权最有效的武器”(33)。它极力拉拢甚至以断绝经济援助胁迫别的国家参与对我国的全面经济封锁,并于1951年5月操纵联合国大会,作出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决议。1956年,美国政府还颁布了不许美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从60年代初开始,原苏共领导人把中苏两党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上,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参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甚至挑起边界武装冲突,我国向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的大门也被堵塞了。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是那时候没有这个条件,人家封锁我们。”

  四、毛泽东开启改革开放的大门

  毛泽东1963年提出建立健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现代化思想理论指导。避免了前苏联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弊端。

  1972年,随着尼克松总统的访华,改革开放开始布局。毛泽东1972年迅速批准“四三方案”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后来华国锋继承了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1956年,毛泽东在蛇口对陶铸说:现在资本主义发生危机,可不可以把香港闲置资金吸引过来发展我们自己呀?这是新中国最早的开放动议。关于香港、台湾问题,毛泽东说只要蒋肯回来,他可以搞资本主义、保留军队。1971年中国进联合国,之后打开中美、日、欧关系…因此,毛泽东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思想的奠基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