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浅薄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活动开始了。发教材、学习笔记、开会等工作有条有紊、热闹忙乱地进行着。学习笔记有要求,不能少于多少多少字。活动结束要展示学习笔记,谁写得多写得认真就要受表扬。恕直言,这种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方法并不科学。
个人浅见,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理论,当然有其理论深度。不仅有其理论深度,还应当由专门的学者去作专门研究,去丰富、发展、深化其理论水平。但丰富、发展、深化之后,还是要回来指导我们现实的工作。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要去做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的专家。因为科学发展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且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实践。依照目前的从理论到理论的学习模式,科学发展观将失去实践基础而成为空中楼阁。各从事具体工作的政府及部门,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真正精神内涵并将其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做到科学发展才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真正目的。抄抄书,写写笔记,就算学习了科学发展观了?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是“科学发展”,而不是“观”。本人甚至认为,你可以不说“科学发展观”,只要在工作实践中,处处考虑“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已经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换句话说,科学发展观的重点不在学习,而在落实。有人可能会说,不学习,怎么落实?这话问得好。但问话人忽略了一点,抄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更不是真正意义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仅要最终落实在实践上,而且要在实践中去学习。在任何一个环节离开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都不可能是科学的。
根据本人狭窄的知识面及有关领域的浅薄的知识,本人认为,科学发展观应当包括以下具体的实践性内容:
政治上主要是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的一个重要职能是监督,被监督对象是政府、司法机关,党派、企业、团体等。全国人大的监督对象还有中央军委。被监督对象中是不应有人大代表的,否则就成了自己监督自己。而目前实际情况是,人大代表中不仅有被监督对象的人,而且许多还是其单位的负责人。人大监督、机关自身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虽然都是监督的重要形式,但无疑人大监督应当是最有力的。一旦人大成了各机关、党派、企业、团体领导的联席会议,那么监督作用自然无从谈起。人大会上八成以上的代表在唱赞歌,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经济上需要改革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生产方面应当彻底清除唯GDP论。片面强调GDP的增长,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严重隐患,而且产生了许多数据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分配方面采取强硬有效措施缩小贫富差距。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不仅造成了强烈的社会不满,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强大阻力。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功能应当是缩小贫富差距,而现在起的主要作用却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所谓中等收入的人群缴税比例竟占了缴税总数的80%。富人无处花钱,穷人无钱可花,国家、企业有钱,居民无钱的现象,导致了供需严重失衡,产生了经济上前所未遇的困境。
文教卫生社会保障方面应当充分关注穷人利益。即便不考虑社会公平,让所有人都能受得起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无论多么穷,只要考得上,都应当上得起学。人才并不只是从富人、官员的子女中产生,相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国家许多重量级的人才都是从穷困人群的子女中产生,我们决不能让这部分人仅仅因为钱的问题徘徊在大学的校门之外。否则,受损害最大的不是这些孩子及其家庭,恰恰是国家与社会。艺术方面应当更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把眼光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家院奴才中转出来。国家出钱举办的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负责人中,如果还有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人,应当让其滚蛋。对政府官员的考核应当把其辖区内最底层公民的生活状况作为考核目标。弱势群体不仅经济上处于弱势,政治上同样处于弱势。如果按正常程序去了解他们的情况,显然问题是反映不上来的,他们需要特殊的关注。
注意贫富分化引起阶层分化产生的新问题。最近有人提出出钱赎罪,也有人在实践出钱给官,如前段时间出现的“县长助理”的事。这表明,有钱阶层正在让他们手里共不完的钱去履行非货币的职能。有学者认为,出钱赎罪对被害人也有好处。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之所以对被害人有好处,是因为我们的政府在某些方面做得非常不好,以致于使某些弱势群体不得不去接受非常不情愿接受的钱。
或许还有许多其他实际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学习科学发展观应当与上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部门、单位应当把自己的实际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习活动本身也科学起来,而不是搞形式,走过场。
自知以上体会颇为浅薄甚至难免有错误之处,尚需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深化。今天说出来,也是为了请各位朋友斧正指教。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