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时曾以为毛泽东说过“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话
我年轻时曾以为毛泽东说过“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话
本篇,是应强国论坛两个新生代网民要求写的,是带有点“回忆性”的文章。强国论坛前些日子曾讨论过“知识越多越反动”,而本网民那些日子却不在网。此,顺发到乌有之乡。
毛泽东只倚重人民,钟情于社会的新生力量。毛泽东一生中都以一种忠直的情感,一种前无古人的热烈,鼓励群众、青年人。他要人民、青年人,不要怕名人、权威,不要怕知识多的人,不要“怕我毛泽东”,不要怕死人、洋人,不要怕鬼、神、仙、道……
毛泽东这方面的话,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在长期受压迫剥削、不少人有点自卑的民族里,人民领袖毛泽东的这一特别“宠民”的心态,全身心地推动人民的“自我解放”,——不给人民灌迷魂汤,是十分积极健康和特别伟大的。
毛泽东的一如既往的观点是:
“从古以来,创新思想、新学派的人,都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人。孔子二十三岁开始。耶稣有什么学问!释迦牟尼十九岁创佛教,学问是后来慢慢学来的。孙中山青年时有什么学问?不过高中程度;马克思开始创立辩证唯物论,年纪也很轻。他的学问也是后来学来的。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时,不过三十岁左右,学派已经形成了。在开始着书时,只有二十几岁。那时,马克思所批判的都是一些当时的资产阶级博学家。如:李嘉图、亚当·斯密、黑格尔等。历史上总是学问少的人推翻学问多的人。章太炎青年时代写的东西是比较生动活泼的,充满民主革命精神,以反满为目的。康有为也是如此,刘师培成名时还不过二十岁,死时才三十岁。王弼注《老子》的时候,不过十几岁,因用脑过度早死。死时才二十几岁。颜渊(二等圣人)死时才三十二岁。李世民起义时,只有十几岁,当了总司令,二十四岁登基当了皇帝,年纪不甚大,学问不甚多,问题是看你方向对不对。秦叔宝也是年轻的。年轻人抓住一个真理,就所向披靡,所有老年人是比不过他们的。罗成、王伯当都不过是二十几岁。梁启超年轻时也是所向披靡,而我们在教授面前就那么无力,怕比学问”。
毛泽东还说:
“从古以来,创新学派、新教派都是学问不足的青年人(按:这句重复,但原文如此),他们一眼看出一种新东西,就抓住向老古董开战!而有学问的老古董,总是反对他们的。马丁·路德创新教,达尔文主义出来后,多少人反对!发明安眠药的,既不是医生,更不是有名的医生,而是一个司药的。开始,德国人不相信,但法国人欢迎,从此才有安眠药。据说盘尼西林是一个染坊洗衣服的发明的。美国富兰克林发明了电,他是卖报的孩子,后来成了传记作家、政治家、科学家。高尔基只读了两年小学。当然学校也可以学到东西,不是把学校都关门了,而是说不一定住学校。看你方向对不对,去不去抓。学问是抓来的。从来创立学派的青年,一抓到真理,就藐视古董,有所发明。博学家就来压迫。历史难道不是如此吗?我们开头搞革命,还不是一些娃娃,二十多岁。而那时的统治者袁世凯、段琪瑞都是老气横秋的,讲学问,他们多,讲真理,我们多”。
有人编辑过,毛泽东这方面的言论,从数量上说,有两大册之多;从时间复盖面上说,则是“贯彻毛泽东终身”的,且是高密度的。由此可见,毛泽东在“解放人民思想”这方面用心之诚笃。但是,毛泽东的这些话,决无半点“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意思。
不过,我不能隐瞒,在我很年轻的时候,确曾见过一些人根据毛泽东的这些话,宣扬过“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观点;在我的内心深处,确也曾“有点”相信过“知识越多越反动”(不过,我要申明,我本人从未宣传过这样的观点)。后来,我读毛泽东的书稍多了些,——也是在寻证毛泽东有无“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话。不久,我便知道,毛泽东决无这样的观点。
不错!毛泽东批判过那些只偏重书本、脱离实践、人民、革命的知识分子,说这些人“如不改正”“容易走向革命的对立面”,更少有“创新能力”;也批评过那些钻进书斋“寻‘颜玉’找‘金屋’”的人们,指责他们离开了人民的立埸而变得无知;毛泽东还特别批判过“类科举”考试下的“填鸭式”教育……但毛泽东决不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
哪来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完全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反动!
文中援引的毛泽东的话,均摘自: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八年三月二十二日)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