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防盗窗随想

火烧 2010-03-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文章通过防盗窗的兴起,探讨其与社会安全、犯罪防范及产业链发展的关系,引发对防盗窗必要性与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防盗窗随想

在中国,走进农家居所,城市豪宅、海滨别墅,一道独特的风景首映眼帘——那就是各式各样的防盗窗(门)。楼有多高,防盗窗就爬多高。各种精美图案展示着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  

记得在那个年代城市和农村是没有防盗窗的,大不了割几菶葛针别到窗上防贼。防盗窗的兴起,有人说,是七十年代末有个领导人访问印度,引进一部电影《流浪者》,“阿巴拉古”的“拉兹之歌”曾经走红中国的大街小巷开始的。  

流落街頭的拉兹,生活迫使他從小偷小摸,成了慣偷。他偷窃的技巧和细节,潜移默化地教化了中国的孩子们。之后, 拉兹式的长头发、牛仔裤盛行起来了。门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过去了。迎来的是“二八月响雷,遍地是贼”。  

到了八十年代初,偷盗猖獗,破窗而入,杀人放火等案件此起彼伏。其中,内蒙古83年6·16案件中,8 名犯罪分子在十几个小时里,竟残忍地杀死27名无辜者。这27人中有75岁的老人,有两岁的婴儿,男性19人,女性8 人,并有多名女青年被****、轮奸。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起极为罕见的特大凶杀案,震惊了全国,震惊了司法界,震惊了高层领导。一个月后,邓小平同志签发了7·17指示(当时严打斗争的领导机构都称为7·17指挥部),针对刑事犯罪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逮捕。当时的原则是可抓可不抓的------抓!可判可不判的------判!可杀可不杀的-----杀!  

然而韭菜已经种上,割是割不完的。为了防范,人们从“作茧自缚”那里得到启发,防盗窗便迎贼而生了。  

按上防盗网,出门在外,心里踏实多了。把孩子关在铁笼子里,不再担心孩子从窗户掉下去了。  

于是乎,防盗网渐成行业,逐步形成供销产业链。大大小小的电焊门市应运而生,从而带动了大批人员就业,拉动了内需,拉动了钢材市场,钢材价格猛涨。拉动了钢铁业、采矿业的发展。  

有报道称:一盗贼光顾一户人家,无意中碰到了宅主人会发出“哈哈”声的不倒翁,吓得小偷屁滚尿流,逃之夭夭。那款不倒翁曾一度成为抢手货。于是乎,拉动了防盗锁、电子眼、电子狗、监控器等一批高科技产品的研制和使用。防盗产业链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某高校四楼女生宿舍的几名学生,因一场不大的火灾,由于防盗网挡住了逃生的通道而命丧火海。按与不按防盗网的争论由此而生。  

智慧老人捋一把胡子说道:问题的关键不在按与不按防盗网,关键在贼。天下无贼,防盗网何用耳?  

  

我观察到确实有的别墅、楼房是没有防盗网的。难道那里是《天下无贼》的世界?也没看到“电线杆子行对行,上面挂满了蜘蛛网”(可能是地电缆吧)。  

我们怀念“门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年代,我们期盼有朝一日中国的防盗网下架(成吨的钢铁,造几艘航母),更期盼天下无贼的清平世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