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始于“国企冰棍化”,终到“公仆冰棍化”

火烧 2009-04-18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探讨国企私有化与公仆转型过程,分析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揭示自由经济模式下腐败寻租与公务员转型现象,强调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制度性变化。

   

始于“国企冰棍化”,终到“公仆冰棍化”   

   

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自由经济学者们,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全面贯穿到了私有化与市场化的改造进程之中,区别只是反面应用而已。从“国企冰棍化”开始,到“公仆冰棍化”终了,是个必然的行动路径。而在自由经济学者们的意识中,似乎万事俱备只欠西风,离大功告成只有一步之遥。

   

“国企冰棍化”几乎已是共识了。从经济双轨制开端,当国有企业在一整套的制度体系(主要是财经纪律)约束下,被结结实实地捆住手脚,私有经济也就得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毫无禁忌地大踏步发展机遇。破产倒闭的第一批国有企业,就被挑断筋脉、废弃武功而眼睁睁地趴了下去。没趴下的又被“靓女先嫁”,没嫁出的又被改制重组,这就是“冰棍化”的简单过程。私有化占据70%以上的权重、市场化超过90%的比例,70%左右的对外依存度、以及75%的国内主要行业受控率,标志着“冰棍化”任务基本完成了。

   

“国企冰棍化”当然要求行政审批与政策支持,在私有化与市场化的自由经济意识主导下,部分权力同盟首先堕入“不拿白不拿”的寻租陷阱,成为早期趴下的腐败者。而人与物的本质差异,决定了腐败者能够摇身一变,变作自由经济的利益同盟。没有腐败的则按“高薪养廉”的西化思维,把整个队伍打上自私贪婪的原始烙印,使“人民公仆”向“公务员”转化,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契诃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旦“人民公仆”转化成了享有优渥俸禄、旱涝保收的封建“公务员”,就根本不能想象“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宗旨,必然与人民群众相距越来越远。

   

显而易见的是,自由经济学者们在推动“国企冰棍化”的同时,也在推动“公仆冰棍化”。接下来随便采取什么方式,全都暗藏着致命的期望值,说明新的目标必然要从经济基础转向上层建筑,必然要有更大的既可意会也在言传的“抱负”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