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易经》革卦的诠释

火烧 2010-03-02 00:00:00 中华文化 1031
本文深入诠释《易经》革卦,强调改革需以道德为基础,结合自然规律与民众接受度,推动文明教化。内容涉及革卦的哲学意义、历史案例及改革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之道德:革卦之诠释  

   

(下离上兑)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释诠]革卦:过临界点再行教化就能取信于众。基元范畴必须首尾通达,才利于整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且减少悔恨和不必要的代价。  

[把握]百姓的常态是“眼见为实”,教化的根本则在于掌握“视之不见”的客观规律。所以既需要学懂弄通自然的道理,教者先明其德,也要求把握民众的态度是否愿意接受。两相结合,政治教化才能大行其道。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释诠]《彖传》说:革卦,象征水火相克,相互约制。现象世界任何两个事物都有不同之处,需要也就不尽一致;所以,人类社会为了求同存异,就必须实行政教改革。临界点一过,事物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此时实施教化就能得到广众的信从。建立道德文明是用来滋润人类生活的,只有贯通于整体的大道才能引导人们走上拥有健康方式的生活之路。教化只有视天下人同为善类,才不致于做出悔之无尽的罪恶勾当。天地互相约制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之序,商汤灭夏桀,武王伐殷纣,是顺乎自然,提高人类品格的伟大壮举。为了人类文明发展,政治教化确实是功效弘大的千秋伟业。  

[把握]不变的是规律,变化的是现象。以不变的规律为准绳,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消灭压迫者,解放大众智慧,是古圣今贤矢志不渝的追求,也必将要达到目的。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释诠]《大象传》说:用能动的思想逻辑,实现润泽百姓的伟大事业,这就是革卦的真实含义。为此,古圣先贤通过撰制历法,以明确表达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地球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  

[把握]通过对离卦的诠释,我们清楚了个体与整体的区别和依赖关系,也就得出了一个自然的推论:欲完成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其前提是必须搞懂第一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否则不是事倍功半,就是落得“改革者从来没有好下场”的结论。但是,从此卦爻辞中我们发现中华祖先对于实施文明教化的“改革”、“变革”,不但有正确的思维导向,理论支撑,还有实际的历史经验例举。那么,从中就可以得出一条结论,由于蛮族入主中原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所进行的对中华历史传统的篡改和丑化,完全是反人类、反文明的表现,而不是什么历史的进步。  

今后人类的历史必须以文明来量裁,而不能以无中生有的“戏说史实”为佐证,更不能以殖民帝国强权胡为的“普世价值”作真理的标杆。  

   

初九,跫用黄牛之革。  

[释诠]初爻:教化,必须牢牢抱持像黄牛皮一样坚韧不变的大道逻辑,才能不失根本。  

《象》曰:“跫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释诠]《小像传》说:“抱持大道逻辑”,是因为人类社会不能就现象说现象,就利益论是非,而应找到其内在的本质和变化的必然规律、必然规定性。  

[把握]将“有为”之有,理解成物质、现象世界,把“无为”之无,诠释成形而上的第一哲学的思想、逻辑体系,不但可以通达古圣的玄理妙思,也可以将西方哲学家对东方神秘文化的无知暴露得更加一揽无余了。更不用提那些鹦鹉学舌之徒和流氓文痞的胡谄八咧了。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释诠]二爻:在社会转型的临界点上实行政治教化的变革,征讨无道和不良,不至于有大的咎害。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佳也。  

[释诠]《小象传》说:“在临界点上推动变革”,行动不但会得到赞赏,且必将获得成功。  

[把握]所谓临界点,也就是“焦点”、“界面”、“度”。而政治变革的临界点就是工农大众心里的忍耐程度。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释诠]三爻:一开始就进行完全彻底的变革,会因为民众无法接受,而发生挫败之事。所以,真正的政治教化需要经过几次反复才能安定民心,取得大众的信赖。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释诠]《小象传》说:“教化思想都需要三番五次地宣讲对比”,又何况变革这件事情本身呢?  

[把握]《集解》引崔憬曰:“夫安者,有其危也。故受命之君,虽诛元恶,未改其命者,以即行改命,习俗不安,故曰‘征凶’;犹以正自危,故曰‘贞厉’。是以武王克纣,不即行周命,乃反商政,一就也;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二就也;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三就也。故曰‘革言三就’。”此言非虚也。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释诠]四爻:只有大难临头,损失受够,人们醒悟到自己思想逻辑是错误的时候,实施政治改革,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才能顺利取得成功。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释诠]《小象传》说:“政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终究是适应了工农大众的心理要求,而非是在推行某个人的理念。  

[把握]这里面就牵涉到了是“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的伪问题。为何称其为伪?原因,群众与英雄都是“现象”,而非本质。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是文化史、文明史,不是打斗史、堕落史。虽然,由此可以发现,真正的英雄创造的是文明史,而纯粹为利益而战的“群众”创造的是堕落史。  

所以,才有毛泽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并点拔郭沫若:“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之事待商量。”此正为伟人与历史过客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释诠]五爻:历史巨人推行政治变革、实施人文教化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毫无疑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释诠]《小象传》说:“伟人推动的政治变革之所以势不可挡”,是因为他的教化思想彰显了文明发展之路。  

[把握]此爻正应了上面对创造历史的主体者的讨论。只是此标准一衡,中外历史可称为“虎变”“大人”的英雄,也就寥寥无几,如晨星一样独孤难耐了。与这样的英雄相比,所谓君子亦不得不叹惋自己不过“是一只小小小鸟”而已了。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释诠]上爻:团体、组织是协助“大人”进行变革的中坚力量,百姓则在社会变革中改变了思想倾向。但是,文明的标准毕竟高高在上,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对着诸多的客观条件,所以,变革不可过于激进和“完全彻底”,必须考虑整体中不同层次、不同阶级的不同状况,慢慢转化才有利于教化的长久持续。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了。  

[释诠]《小象传》说:“团体、组织是协助变革的中坚力量”,是因为他们在文化上的明显作为;“百姓改变思想倾向”,则是顺应政府的法令,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把握]掌握社会各阶层对人类文化所起的作用,就可以清楚社会问题爆发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的担承者了。但是,必须记住一点的是,百姓永远是被动者,无罪者。  

   

[总论]改革、变革的本质不是“改朝换代”的周期振荡;而是政治教化的新台阶。没有文明作为火种,一切的改朝换代(多党轮流执政不过是时间更短命的改朝换代而已,不是什么民主的体现)只不过是套中人的地位偷换而已。一切伪善的文饰都会被历史的剔刀无情剥落,露出巨壳中的小来。在这个意义上“真儒不是郑康成”,就显出了少有的真知卓见。而朱熹的“到这里须尽翻转更变一番”则依然不过是走了伪儒之路,离孔儒的距离就果然是差了千年之远。  

而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力扫齐梁积弊,推行“古文运动”,倡导“惟陈言之务去”,“变浮靡为雅正”,却体现了人文教化的真正精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