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唱衰春晚为哪般?

火烧 2011-02-09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春晚被唱衰现象,分析其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反驳所谓文化霸权与假大空指责,强调春晚在凝聚民族认同与传承传统中的重要作用。

2011年央视春晚落下帷幕。对春晚的热议又一次成了各大媒体的焦点。央视自身的民意调查:观众对春晚的满意度为81.9%,全国有93.88%的家庭收看了春晚,就连凤凰网的调查也显示,网民给春晚打62分,47%的观众失望,这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大多数观众对春晚还是认可的。  

但是,另有一番报道:有学者呼吁终结春晚霸权;广州某电视台在大年初一的一档热播节目中,特意调查街头群众有没有看春晚,声称有47%的家庭没看春晚;时下南方很多媒体都在大量登载对春晚的非议,特别是对安徽卫视除夕没转播春晚津津乐道。  

央视春晚诞生于改革开放后(注意,是改革开放后,并不是三十年前的产物),它在高唱主旋律的同时,雅俗共赏,成为中国人过年的新习俗。时至今日,它就像年夜饭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一样,必不可少。如果大年夜不看春晚,就觉得空荡荡的,这个年就过的不完整。同时,春晚又推出了很多明星,很多优秀文艺作品,它是改革开放后难得一见的文化硕果。它对凝聚人心增强民族认同感,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作用。它带给了人们欢乐,给传统的春节增加了现代气息。它不但不能消亡,而应该更加精彩,永远成为中华民族一道丰盛的年夜文化大餐。  

当然了,作为一台文艺节目,在除夕播出,全球华人瞩目,要想做到人人满意,根本不可能。不要说央视的文艺导演了,就连神仙也不可能做到,俗话说众口难调,即是此种道理。春晚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它的光彩就像春节的烟火一样熠熠生辉。  

一些披着专家外衣的所谓学者以及南方某些媒体,年年鼓噪,竭力唱衰春晚,今年更是乐此不疲,春晚刚一落下帷幕。他们就说:全国人民被春晚、春晚是文化霸权、春晚假大空,不落地,脱离实际云云。  

“全国人民被春晚”,这话说的有点武断。谁也没有强迫你看春晚,你想看就看,不看也罢,怎么会被春晚呢?南方某些电视台自视清高,不转播央视春晚,除夕依然是武打谍战连续剧,妄想吸引观众,但我这个生活在南方都市的人却看到大多数人还是看春晚。这叫吸引力,不是“被”。  

“春晚文化霸权”,这话更离谱。所谓霸权,是使用强制力霸占、威胁、恐吓等。央视并没有封杀其它地方台的春晚,就连今年被某些人喝彩的安徽卫视没转播春晚,并没受到什么指责。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年度决赛是河南的春晚,在河南乃至全国都很受追捧。其地方省市台都有自己的春晚,这怎能说是文化霸权呢?  

“春晚假大空”,这是污蔑。在某些人看来,春晚歌唱人民、歌唱党、歌唱祖国就是假大空,在这些人的骨子里,仇视主旋律,他们见不得人民好、党好、祖国好的论调。他们骂爱国的人是“爱国贼”。对那些嗲声嗲气的靡靡之音,他们认为是和“普世”接轨。今年春晚舞台上的旭日阳刚、深圳民工以及五大民族歌舞、侗族大歌,几乎是原汁原味,散发着原始气息,怎么会是假大空呢?  

某些人和媒体竭力唱衰春晚,是别有用心,是在攻击现行文化体制,是在攻击包含着我们核心价值的主旋律。他们标榜的是“文化多元化”、“媒体自由”。在他们看来,凡是以党和国家的形式出现的东西,不管是经济的、政治的、还是文化的,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都是极左、是垄断。他们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央视的新闻联播是王牌节目,南方某些电视台就是不转播。曾有人说,9·11发生后,全世界各大媒体都在头版头条播发,惟有中国报纸例外,他们说这和“普世”不接轨,他们梦想的就是,改变中国文化体制的颜色。  

显然,唱衰春晚是表象,他们的目的是,推翻中国现行文化体制,从思想和文化上和“普世”接轨,从而用颓废的西方文化麻痹中国人民,为中国的颜色革命推波助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