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理论杂贴

火烧 2015-10-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经学篡改对历史的影响,分析中国未率先工业革命的原因,强调地理因素与生产方式变革的关系,指出商业民族与农业民族的不同发展路径。

  72杨先生说汉代以来的经学家们篡改了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并把篡改后的这个经学对中国的统治,视为中国最终落后西方的原因。

  其实,每代人都在“篡改”前人。包括杨先生自己现在所做的,从一定角度也是在"篡改",对汉以前也在一定程度的"篡改"(你就只有正确没有谬误了?我看不见得),对汉以后也在一定程度在"篡改"。其实历来一样。左往左的方向篡改,右往右的方向篡改,愚蠢的也“篡改”,聪明的更篡改。一是利益,一是理解。篡改是必然的,原封不动是不可能的,即使写到历史书上的话都不是历史本身。

  所以,关键是看篡改的结果,有退步,一定也有进步,哪些地方退步了,哪些地方进步了,要两开说,只说进步,或只说退步,都不科学。

  历史,还要看史实。工业革命以前,中国在科学上在文化上一直是世界上最文明先进的地区,是人类的一个标高。说中国是黑暗的中世纪,那么中世纪的世界上就没有光明的地方了。

  中国没有最先进入工业革命,要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上找原因。主要中国不是个商业民族。

  世界上的古老商业民族无不是或是因为土地不适宜耕作或是因为国土面积狭小不能生产自己所需要的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不得不把商业作为他们的生产方式。古代的不说了,近代的如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莫不如此。

  而中国是国土面积广阔的农业民族,土地生产率极高,生活所需一切自给自足。这是优点。但也是缺点。如果说,对小国寡民来说(荷兰,英国),贸易的稍微的发展,就足以根本的改变他们旧的生产方式,那么这对中国就不适用。中国唐宋以来就是世界贸易的中心,贸易量够大了!但再大的贸易量对中国的块头来说,也还是难以撼动它的基本生产方式。

  当然,这不能说中国自己的商业分工没有发展。中国是世界上商业货币成熟最早的地区,汉代、宋代、明代,都出现了世界最早成熟的商业市场。如果这个商业市场能顺利发展,需求集中带动生产集中,中国迟早也会发生生产方式的革命。但可惜中国新生产方式的诞生(宋、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改造旧社会的速度,多数总是跟不上老生产方式本身矛盾发展自爆的速度(周而复始的土地兼并和革命)或异族入侵的速度。即使产生了一点发展,也被旧社会矛盾的自爆给连带爆炸掉了。宋是被异族入侵爆炸掉了,明是被农民革命和异族入侵一块爆炸掉了。

  所以,世界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民族的条件:一是有地理之利,其生产方式的革命可以不被异族侵略打断,比如英国就受大洋的保护;一是由于地理之利容易形成为世界性商业民族,有利于形成需求的集中从而生产集中;一是寡国小民,旧的生产方式,从而旧的传统相对不那么强大。只有这样的民族才容易最早完成生产方式的变革进入工业革命。你看即使西班牙葡萄牙,也不如英国那样具备比较彻底的条件。这应该是必然的了。

  所以,寻找一个国家为什么可以最先进入近现代,一些国家为什么不能最先进入近现代的原因,不能仅仅简单的上文化传统的找原因,文化传统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不过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映。这个原因应该上各个民族的生产方式国土地理气候条件中寻找。

  包括对技术的尊重与否问题,其实也是个社会需要的问题。布鲁诺被烧死了,说明中世纪的欧洲主流社会也不怎么尊重科学,欧洲的古人也不怎么高明。而在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在科学对资本主流社会有利可图的时代,在工业革命中,科学就被人足够的尊重了。所以,也不完全是我们自己的古人不争气的问题。

  而近代,之所以人们的思想又活跃起来,包括杨润根先生的思想也活跃起来,加入批判汉代以来旧的经学传统的行列,只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进入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也是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时期。

  杨润根先生所批判的汉代以来的坏的经学传统,也不是没有一点用处,它维护了我国农业社会的始终的大一统局面。而欧洲就没有这个大一统。一旦工业革命完成了,中国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就会重现,支离破碎的不统一的欧洲就会还原到它本来的边缘位置。我们的传统文化基于旧的生产生活方式,看来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73宋代中央财政税收已经高度适应商品经济,明代晚期也是如此。可见,旧的传统观念总是在或快或慢的变化的。

  怪就怪中国的体量太大了,总是不等新的生产方式站稳脚跟,就被旧的矛盾的爆发给爆炸掉了。

  74呵呵,先生这些想法都太幼稚了!比如我可以问你,你说世界上哪个民族的统治阶层不是被暴力和阴谋诡计所支配的呢?最文明开化如美国,够现代了吧,不也是被暴力和阴谋诡计所支配的吗?

  在先生的视野里,中国好像不是个文明开化之邦,好像从来都是野蛮落后的。但实际错了。

  中国的近代从鸦片战争开始,世界的近代从宋代开始。

  这不是笼统说的。中国宋代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其生产力发展程度,其商品市场的发展程度,其人民的生活水平,都被看作天朝上国,是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那时候的世界,包括欧洲,在中国人眼里差不多就是现在的非洲土著。

  从政治文明上讲,世界的政治文明现代性,在各国都是从搬倒贵族阶层的统治开始的。中国是从什么时候斗倒贵族阶层的呢?宋代。从秦代实行郡县制,一直斗到隋唐科举制实现算是初露断尾,宋代中国的贵族就真正失去权力了,皇权和民权统一着(王权和民权统一起来共同跟贵族斗,是世界政治进步的共同规律。所以,笼统的否定皇权是错误的。因为它曾经代表了人民对贵族的胜利),中国人在政治上就人人拥有平等的机会。这个东西是很先进的。日本明治维新才斗倒贵族。英国现在也还有贵族院。你看宋代的时候,皇帝是有限权力的,他实际上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明代皇帝最头疼的是大臣们的朝议。并且明代还出现了初步的政党政治,说是帝制,实际已经近似立宪政体,是内阁制,皇帝不参政也是不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转的。清人入关以后加强了皇帝的专权,编历史说明朝的皇帝荒唐不干正事,其实是他们不理解此帝制与彼帝制的区别。但我们今天就不能把这些都混起来看。

  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曾经是世界学习的楷模,开辟了世界的近代史。虽然因为块头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工业革命问题上,比西方稍稍落后了那么一点点。但不能由此否定汉代以来的辉煌。除了晋后宋后明后等两三个汉族政权沦丧时期,汉后的中国基本都是世界最文明先进的。

  75只要人类还克服不了资源的束缚,只要财富还主要只是由人的劳动创造,人类对生产力的争夺就是必然的。近二十年来资本先是瓜分社会主义的实体经济,现在已经在瓜分社会主义的金融。这倒是资本主义的条件了吧!这个争夺一刻没有减弱,你说它野蛮不野蛮,残暴不残暴!

  古代也一样。在没有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提供新的生活可能的情况下,土地争夺兼并的逻辑,就是和土地革命周而复始的事情。这些事情,你只以野蛮不野蛮,残暴不残暴论,就太奥特了。阶级社会,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哪有不自相残杀的。

  中国国土广阔,人民众多,新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的速度,老是跟不上老生产方式自爆和蛮族入侵的速度,这是历史事实。

  人类的历史在过去只能是自发的历史,不可能是自觉的历史。自觉的历史阶段也还要出现一些反复。你不能要求古人太多。你只能讨论未来自觉的历史是个什么东西才有意义。它是人类在资本逻辑下的自残吗?或者,还是其它?

  76生产力的内涵是比较广泛的。如果因为少一个馒头明天就有人饿死,那么这个馒头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在过去主要是土地劳动力,现在包括一切资本、生产资料、资源、劳动力。换句话也可以说财富就是生产力。杨先生读经不少,但仅限于古代了,现代的东西当然马列毛的东西是核心的一类了,也最好读读。

  按照马克思主义,人们的合作与争夺是统一着的。阶级社会就是统治阶级不断的争夺垄断生产资料和从而不断加强对社会劳动力控制剥削的过程,以及统治阶级剥夺到一定程度,当被统治阶级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生存时奋起革命的过程。中国古代围绕土地的兼并革命再兼并再革命过程,不过是世界历史当中最典型的案例罢了。新中国的历史不过是在添加了资本的这个基础上用短短60年的时间重新演绎着这个过程——革命重新分配土地,毛泽东为了避免上述历史周期率搞社会主义公有制,毛泽东失败,瓜分实体,瓜分金融,最后就是瓜分权力。

  繁荣期同时就是兼并期,兼并完了就是革命期,进入衰退。这就是阶级社会的历史。

  未来自觉的历史,就是自觉的对这种周而复始的生产力集中和阶级斗争的对抗.

  77关于劳动价值论容易理解走偏的几个问题

  今天人们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困难,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问题。一是货币问题。一是马克思没有完成的效用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对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的理解。

  应该从劳动时间和生活时间统一的角度,理解劳动时间问题。首先人们在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时间,实际是耗费的生产者的生活时间,这个生活时间在交换中是要消费者拿他的生活时间补偿的。人们劳动是为了得到生活,人们耗费一定的劳动时间,是为了得到另定的生活时间。只是在成熟的商品社会,交换中人们劳动需要交换的这个生活量,是用劳动时间的量来标示罢了。在交换中,每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生活,必须耗费自己的劳动换取自己劳动的消费者的劳动量,作为自己的生活量。

  第二个问题:货币问题。

  买菜的大妈都知道,一斤茄子的价值,就是这一斤茄子值多少钱。在这里钱元角分,就是价值尺度。在这个问题上,买菜的大妈不糊涂,可有些有学问的人就糊涂了。当然,买菜的大妈不一定知道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他也没有必要关心。

  劳动价值论,其实就是用劳动时间耗费量解释价值,也就是解释钱是个什么东西的学问。最起码这是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前提。

  钱是什么?钱就是过去了的劳动时间消耗量——劳动量。结合上面第一个问题,钱作为每一个生产者劳动所要交换的东西,同时也就是每一个生产者所追求实现的那个生活时间量——生活量。

  每一款商品(劳动)卖出去,就会有一笔钱流进来;同时每一笔钱流出去,就会得到别人的劳动或服务。

  所以,钱的流动,就是生活时间的流动,当然是以劳动时间为尺度的生活时间的流动。是这个东西在调度每一个生产者的劳动。

  第三个问题:效用问题

  马克思没有涉及到商品的效用问题。不能因此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不对,只能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还没有完成。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只能说,马克思是假设了部门商品没有效用差别的情况,阐述他的问题。这么假设,是非常的完全的必要的,所有的学术问题,都只能在层层假设,然后层层解除假设的基础上,一个个解决。

  使用价值的效用问题,只有在部门同类效用商品的比较意义上才有意义。不同部门的使用价值是无法比较效用的。如此,使用价值的效用问题,就是部门同类产品在满足人的需求上的效用差别问题。是部门使用价值绝对效用发展中的为它开路的相对效用差别。在交换中,其价值实现情况——即其交换价值,就表现为个体间的不等,和部门总体价值(劳动消耗)和交换价值(社会劳动补偿)的相等(假设总供需平衡)。

  78对尧舜来说,中华正统是禅让,禹的子孙搞了家天下,不算正统,是衣冠沦丧了;对夏商来讲,周是西方蛮夷了。蛮夷当然也不算中华正统,还不信诸神,入主中原属失了衣冠;秦是虎狼之国,统一诸夏,也不能说有什么中华正统;刘邦以前的人得天下,都是以贵族以祖宗可推到神话的贵族封国得天下,那才是中华正统,但刘邦这小子以平民之身得天下,实在是也失了中华正统的。以后汉土地兼并出现庄园经济续奴无度,终于在农民革命中崩溃。中间魏晋最后五胡乱华,鲜卑人进入中国政治舞台,隋唐就是他们的孽种,李世民皇帝说白了也是个天可汗,中国简直已经就是蛮夷,就更不是什么中华正统!所以,寻找中华正统,今天好像已经不好办了,已经不知道哪个才是正统。如果以衣冠论正统,最好学学猴子,我们的始祖和他差不多,那最正统。古人都知道三代不同礼,而各能治平,二十一世纪了竟还有原始人要出来完全复古。不过是为台独壮壮门面罢了!

  79华夷之辨

  呵呵,说白了,金先生还是要共人家西夷的产嘛,你只有共了人家西夷的产,你才可以进入现代。为什么?人家就是比你文明最先进入现代的嘛!你不共人家的产,你所弘扬的中华文化,只能回到清朝以前的文化中去。你说你是要回到明朝的元的宋的唐三国的,它的哪段文化?!你说回到汉唐,但汉唐之后中国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唐朝打仗中央政府没有几个自己的军队,到宋就不能恢复国家的疆土,明只是维持,如果不是满清的功劳,中俄的边界到长城了!如果不是腐朽的晚清皇族和平逊位同意五族共和,要只汉族那几个深受反清复明中华文化熏陶的狭隘民族主义革命者,革命的成果就是把国家大卸八块,今天的中国不过只是汉族地区这么大!

  你说从汉后中华文化是不是出了问题了。本来是本德宗道,后来成了纯粹的仁义道德。所以,后来落后挨打是必然的。

  从华夷之辩的角度讲,人家西夷最先进入现代文明,思考现代问题。说明人家文明开化的在近代比我们快,人家赶超了我们。人家先进,我们落后。所以,人家成了华,我们成了夷了!你金然寿本是个中夷哈,你怎么还谩骂人家西华呢?你共着人家西华的产进入了现代,你反骂人家西夷,你有违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厚道哈,是不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嘛。当然你以你中夷的中世纪思想品位,随意的评论人家西华对于现代问题的思考(比如共产),那更是你视野之外的盲区问题了。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要对自己不可能明白的事情随意评价,这才是符合我中华圣贤文化之道的态度。

  当然,你所要反的共夷,也就是中国自己的共产党人,正是他们真正恢复了祖宗的本德宗道之道,带领中国重返中华,并重新引领人类文明的走向。你如果真的是弘扬中华文化,这是你需要支持和效忠的。在家为孝,在国为忠,这是你所谓中华文化的根本——儒学的基础内容了。不忠不孝如何你自己知道了!

  80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60年年终人口数字,不是根据它所公布的计算公式计算的

  按照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计算公式,1960年年终人口数当为66902万人,比公布的66207万人,多出695万人。

  这说明统计局的统计有严重问题,甚至是人为篡改。起码计算方法要统一嘛!即使这个公式不能完全反映实际,也应该追求统一,否则就统一改动,你不能光这一年的数据随便改动。

  如果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各年实存人口计算(除58、60、61、62之外其它年份算正常年份,可计算出到四次普查的时候的平均存活率89.41%),58、60、61三年起码有542万左右的新生儿没有统计。而62年则比62年实际出生人口多统计或多登记了680万左右。当然这是贴近实际了,与根据统计局那个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也接近相符。

  即使当时中央要求统计局数据要反映“根据实际调查”人口减少情况,可能当时“调查结果”认为是减少了1千万,但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这个数据确实是严重失实的,这实际是严重扰乱了统计工作 ,按原公式计算本无大错。现在看少登记的新生人口(底限大约在计算的542万,上限在62年多登记的680万或按统计局公式计算的695万之间,)和孙经先求证的360多万非正常死亡数字,也差不多已经可以说明这个1千万的问题了。最起码那几年少登记了542万到近700万人口左右的人口是可以确定的。如果真的认为少了人口,也最起码要把已经大体可以确定的这540万到近700万人口(680多万或695万)_或者就是近700万刨除掉。至于死两千五三千万,不能说不存疑,但多数不靠谱,更不能做讨论问题的依据,因为那个东西,还只是个学术问题,尚不能定论。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1957~1964年“出生人口”统计数据

  1983年公布的人口数据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的人口统计数据

  年份 出生人口数 登记实存数 人口增加与减少数

  1957 2169.1万人 1,835万人 减少334.1万人

  1958 1908.8万人 1,906万人 减少2.8万人

  1959 1650.4万人 1,438万人 减少212.4万人

  1960 1391.5万人 1,444万人 增加52.5万人

  1961 1189.9万人 1,150万人 减少39.9万人

  1962 2464.0万人 1,593万人 减少871.0万人

  1963 2959.3万人 2,703万人 减少256.3万人

  1964 2732.5万人 2,529万人 减少203.5万人

  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计算公式”

  年初人口数 = 上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 年初人口数 + 年末人口数 ∕ 2

  年出生人口数 = 年平均人口数 × 人口出生率‰

  年死亡人口数 = 年平均人口数 × 人口死亡率‰

  年末人口数 = 上年年末人口数 + 本年出生人数 - 本年死亡人数

  ——公式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再看看用以上“公式”验算1983年公布的“1960年人口统计数据”的结果:

  在1983年公布的“196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年初人口是:67,207万人;

  在1983年公布的“196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年平均人口是:66,707万人; 在1983年公布的“196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出生人口数是13,915,080人在1983年公布的“196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中,死亡人口数是16,963,590人在1983年公布的“196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年末人口数就不是:66,207万人

  ——验算的结果,1960年末人口数,只能是669,021,490人!

  出自《对1983年正式公布的“1960年中国人口统计数据”的浅析 (2009-1-18)作者:hzr6》

  81你既然把你的一分为二理解成给别人补充补充反面资料 ,那么我们就还讲讲理。你回答几个问题:

  1.我给你补充了反面意见之后,你还认为十五年赶超英国是“乌托邦”吗?是我的事实依据更具调查研究之风,还是你更具有调查研究之风?

  2.你至今查不出这个所谓的“解密”资料的出处,反倒是我给你补充了它2012年的出处。你认为你这个“解密档案”有多大程度靠谱?是不是需要存疑的? 存疑的你凭什么就坚信它的正确?

  如果你认为它更接近于杨继绳的死亡数字,所以坚信它正确。那么你可以看看孙经先对杨继绳的调查研究的求证。看看杨继绳多大程度上站得住脚。也可以看看死亡三千七百万是怎么出来的,如果是算出来的,公式正确不正确还存疑(孙经先可是数学家),你凭什么拿这么个东西,当讨论的依据?——我已经说了,可以当事实依据讨论的只有减少1000万,那是党史和国家统计局承认的。而即使那个东西,从后来的人口普查看,在62年上还又重新冒出来近700万人。面对这么多疑问和事实,你凭什么还要从这个存疑的三千万出发判断正确与否?

  82这些图片(钢铁运动图片)不能说明别的,只能让我们对党和他所领导的新中国肃然起敬。什么叫群众的力量?这就叫群众的力量。只要有了党的组织和领导,只要有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公共劳动中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要物资有物资。只要有了人,就可以有一切。新中国就是这么走来的。

  笑那个时候的人狂热,但从来不提土法炼钢能不能练出钢来。我国曾经是世界钢铁大国,我们旧时用的都是土法,练不出钢来吗!能炼出来为什么还要讥笑。是他自己脑残,让他自己炼他还练不出来呢。

  83那时是只要党一声号召,就干起来了。所以那叫公共劳动。现在再发动发动试试,几千万人上阵(大炼钢铁)你国家给多钱?物资场地,你国家给多钱?没钱现在能干了事吗?所以,这些人嘲笑公共劳动那个干法,但现在你想发动还发动不起来呢。

  科学是在干当中实现的,不干就一定不会有科学。中国那时候为什么科学突破快?包括杂交种子。就是敢闯敢干在公共劳动干出来的。说杂交水稻是袁隆平的 ,胡扯!是全国种子杂交技术工作者的。所以,主席从来都是先鼓励干起来,然后及时总结归纳制定规范或方针政策,叫群众路线。哪有什么屁顶层设计。

  84长期以来,人们嘲笑鄙夷钢铁运动一个预设,就是这个运动造成了粮食减产饿死人。其实这个预设是不存在的。相反是59年的少种多购造成的粮食困难最后拖累了钢铁运动,最后解散城镇两千万人口回农村的时候,把钢铁运动中产生的很多新形成的各种钢厂给解散了。说钢铁运动造成粮慌是栽赃。

  85美国的航天飞机爆炸了 ,没有骂航天飞机搞错了的,因为错了的可能只是细节,把细节搞清楚了,航天飞机就飞上去了。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搞了那么多年,它的导弹防御系统现在竟然已经落后于中国,但没有说美国搞星球大战计划错了的,中国能搞好,美国就可以继续努力嘛。但中国的高铁出了一点问题,天就要塌下来了,就有中国人开始怀疑高铁,那两年高铁压力很大。当然,只要不是系统问题,细节纠正了,很快高铁奔向世界。

  所以,错误有系统性错误和枝节性错误之分。失败往往可能并不是由于系统性错误,而仅仅是由于一点细节性或枝节性的错误。但,中国现在的庸人们往往不懂,他们已经习惯于系统性的否定。

  比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被否定的彻彻底底。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7年被打倒的右派需要系统的否定它,不否定不足以说明他们的正确。党内被毛泽东整过的官僚们需要系统的否定它,不否定不足以证明他们的正确。他们在这点上组成了巩固的联盟。他们当然是没有意愿追究导致问题的关键细节的,并且还要掩饰遮盖这些关键的细节错误,不掩盖也不足以说明他们系统性否定的错误。但是后来的中国庸人们还要继续坚持系统性否定的习惯,退化到失去了区别系统错误和枝节错误的能力,就不知其可了。

  反正我是认为三年困难问题的关键细节就是59年少种的2亿亩(夏粮少种3.7亿亩)和高征购。只是个细节错误,而不是系统性错误。如果没有这个细节错误,那么对钢铁运动来说,58年试、59年整、60后逐渐改进提升技术水平,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事情。那样中央内定7年赶超英国,就是完全有望的,还哪里真要用15年赶超。所以,研究新中国的得失,就要既着眼它的系统,又着眼它的细节。庸人最容易产生系统怀疑,因为一点细节失误,就开始怀疑整个系统:怀疑大跃进,怀疑人民公社,怀疑大炼钢铁,怀疑反反冒进,怀疑十五年赶超,怀疑领袖,怀疑党,怀疑社会主义公有制,怀疑革命,怀疑文革,怀疑孙中山。总之是怀疑现存的一切。其实都是胡扯。喜欢系统性怀疑的人,其实做不了任何哪怕是最微小的建设性的事情。公有制公共劳动如果有系统性问题,那么几千年的私有制不就更有系统性问题吗!否则,你让旧中国的地主资本家也搞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看看。都是没意思的事。

  86更多的教训有,但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那套系统,那套系统是需要继续的提升完善的,但那需要时间。它也不是什么教训。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教训就是居然被你这种头脑简单愚蠢到无以复加的骗子给骗了。

  87资中筠说:"如果说过去国营工厂的一些工人做出了一些牺牲,是改革进程中必须的话。现在的改革应该让那些既得利益者做出牺牲,做出让步。"

  我的评论:毛主席说,水浒好就好在投降。

  现在看,宋江出卖了工人,接着就要轮到自己喝毒药了。

  在资产阶级的继续再革命(以前叫复辟)面前,它以前的恩人哥们儿照样要打翻在地。

  或者另外一个逻辑也是对的,红顶商人靠红顶发家,现在要堂堂正正拥有财产,就要堂堂正正的做回商人。为商人造势,不过是说红顶子阶层要甩掉红顶子了。

  88普世价值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没掌权的时候,曾经用普世价值宣传进行阶级斗争,所谓普选权社民党;中国现在又轮到资产阶级利用普世价值进行阶级斗争了。普世总是假的,夺权才是真的。

  89社会主义阶段,人民群众的普世价值,其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反对资产阶级复辟的手段;这个阶段,资产阶级宣扬的普世价值,其注脚是要搞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手段。所以,普世价值依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这篇文章(资中筠《拒绝普世价值的根源是害怕无限权力被限制》)反映的内容,是资产阶级在利用普世价值搞复辟。

  90 观点大不过立场。就是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反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观点的科学性大不过他们的立场。

  91那也只能说我们大家都在背叛。

  我也发现一个现象。为资本主义唱赞歌的人,往往都是些穷孩子。比如,你父母是亿万富翁吗?一般不是吧!但你父母供你念完书,你就可以幻想人人过李嘉诚一样的生活。

  共产党的领袖很多都是富人子弟背叛自己的阶级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的。站对了人民立场不因为出身就不可以做人民领袖。

  立场不同,讲理一般没用。马克思的话,有对有不对 ,但主要还是对的。也不是不可以批,但别学那个吴大江,是马克思的就批,那就一定有脑病进水了。小资产阶级也不是敌我矛盾,更不需要马克思主义去教育,因为资产阶级会教育。当你在这里挖空心思的琢磨马克思的时候,资产阶级却正在围猎分食人民最后一点公有财产,正在对农村你父母那点土地虎视眈眈了。

  观点大不过立场,但立场可以改变。

  92只要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党派性是立现的。曲老师在这方面就体现了鲜明的党性,这本身不是缺点。需要提的意见是区别好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注意方式方法。呵呵,人民内部该整的也要整一整,不整不进步,但要方式方法。

  93更准确说,无产阶级是破了产的小资产阶级。

  怎么破产的呢,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都生猛的很!你看他们目空一切的言论,简直太生猛了,他们要打倒一切马克思主义,他们要过比尔盖茨马云李嘉诚那样的生活,自信满满,牛逼的无边,够生猛了吧!但在真正的资产阶级眼里,它们不过是一盘生猛的海鲜!在资产阶级的罗网里,小资产阶级蹦的越欢,资产阶级的胃口就越好。

  都按照无产阶级的意识去做了,资产阶级如何自存!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叫剥削,对小资产阶级,通过新老“圈地运动”,一遍遍的剪羊毛,叫剥夺。

  94呵呵,看来管理员是不想让我的两个帖子通过了,我理解。其实shi不知道无产阶级在哪里的问题,实际只是他对个人来说是个大问题。不过不要紧,很多东西是需要历史本身回答的。

  小资产阶级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历史感。它们看不到身边正在发生的历史,各阶级在斗争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历史趋势。党内的党外的小资产阶级,它们还不知道自己是谁,摆不正自己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历史位置和互相关系,所以他们最终也只能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同盟军了,做不了运动的领导力量。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正在发展,无产阶级的力量正在积蓄,资产阶级正在房市上股市上在一切的一切的领域上一遍一遍的剪小资产阶级的羊毛,社会主义的分拆给他们留下的三亩地两间房,总有被资产阶级剪没的时候,马克思说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后备军,小资产阶级摆脱不了这样的历史宿命。

  所以,我最后只说一句话:不管是把马克思主义当经念的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把你们普世价值的旗帜,再那写上一个词——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有一点历史感,不要被资产阶级当枪使——你们得不到什么,要和无产阶级或说工人阶级结成同盟军,争取光明的未来。

  95我到现在也没说无产阶级在哪里,你到现在还在追问无产阶级在哪里 ,你说谁好笑。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继续发展,社会在持续两极分化,你倒找不到无产阶级在哪里 。

  那只能一个结论:你一直是在以你有产经济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难道还会有其它结果吗?

  96哲子是个聪明人,以你哲学家的脑子辩证一下,继续革命停止了吗。

  公式从来都是:革命-反革命-再革命-反-正-反—正,直到永远的正正正,呵呵,那就达到毛老头的目标了。

  革命不是生产力决定,是生产力的争夺和集中决定。

  97做大做强都成屁,鼓掌欢呼是自欺。

  98中央党校的叫兽都和老辛差不多水平了,不管是文革武革还会远吗?

  99朋友,你以为辛和马立诚臭味相投是偶然的吗?伙计,绝对不是,没有那么多偶然。

  首先,这些人的思维逻辑绝对是一个路子。比如,只要中国人民不反抗,皇军就绝对是文明之师。皇军纪律不好,是共产党游击队领导抵抗这个左的干扰惹得祸。再比如,只要没有共产党不搞公有制社会主义就没有三年困难了,三年困难是共产党公有制社会主义惹的祸。可能在个别问题上走的远近不同,但总能把矛头指向共产党把共产党的历史功绩一撸到底,这样的狗屁逻辑是完全没有二志的。

  二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造谣制造中国人民的思想混乱完全一样。比如那个饿死三千万问题,那个东西本来就是国内国外几个学者搞出的学术问题,历史并无定论,更无什么档案解密。所以,你至多只能讨论这个饿死三千万成立不成立的问题,那没人干涉。但以这个饿死三千万当事实恶搞党和党的领袖,就已经纯属造谣。弄个根本不靠谱的所谓解密档案,还非要人们相信,就更属恶意造谣。如果谁有财力经历,就完全可以把他告上法庭。

  提醒大家,不是所有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有些是明显属敌我的。对敌我矛盾不能客气。

  100他们对文革和毛泽东怕的要命。但他们忘了成就革命和毛泽东的正是他们这些蠢货自己。因为革命正是这些蠢货们自己存在的结果。

  自觉转,向左,是文革;走到哪儿算哪儿,不转或右转,是武革。只要走上邪路,不管文的武的,革是定了,早晚发生.除非现在就能把这些蠢货们先革掉。

  这就是历史本身的逻辑。

  101 shi说的也还有不准。主要是对左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右派的区分。

  左派右派是看对待人民利益和社会主义的态度。支持人民和社会主义的的为左,反对的为右。这很明确。当然,实践上还要复杂些,主要是对当权派的态度,如果当权派确实已经变质,有些左派就是执迷不悟的给那些蛀虫开左灯打掩护维持保皇,他们实际就已经是右派。而这样的人是为数不少的,比如中国任何的私有化改革,都会有人出来给它贴社会主义的标签。

  左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是从革命行动是否符合实际的倾向性方面讲的。革命队伍都是左派。但干活,会出左右倾向性错误。代表人物可以称左倾机会主义者或右倾机会主义者。除非右倾机会主义者跑到反革命阵营去,否则不能称右派。

  所以,老辛的反左,首先要说明反的是哪个左。如果是反对左派。实际就是反对共产党反对人民反对社会主义。实际辛石冠也正是这么做的。如果社会主义是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这是邓小平说的,那么辛石冠就是一贯主张私有制要把地主资本家再请回来,制造剥削制造两极分化。实际就是反对社会主义反对人民。中国现在一切的宪政民主派,如果他们真是在为人民挣民主争人权,他们当然是在泛左派之列,但可惜他们反对人民革命反对社会主义推崇剥削推崇两极分化,他们实际是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是人民的敌人,是实实在在的右派。中国现在的右派,实际是57年被打倒的右派的历史延续。法国大革命没有留下右派,因为法国大革命够狠,把右派都杀光了。后来没有一个人敢于出来再反对革命的。但中国革命实在是仁慈的多,57年一个右派不杀,文革基本政策也是不杀,结果等他们翻过身来,他们就大反特反其革命了,是一反三十多年。所以辛石冠不是反别的,是反革命,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共产党。

  当然,他可能会说他是反左倾机会主义。呵呵,那请他还是反反他自己吧!

  他前两天搜的几个老掉牙的帖子,以为发现了什么可以打倒左派的法宝,要向左派叫板。结果他是严重的高估了自己,和严重的低估了他的左派敌人,这在他的反革命行动中就叫左倾机会主义,甚至是左倾冒险主义,结果不管是什么“解密档案”,还是十五年赶超英国是乌托邦,都被反手拍死。这才是真正的左倾机会主义!你老辛不搜不看闭着瞎眼,你怎么就干胡说八道来!

  接下来,不敢接招了,这叫右倾机会主义。

  人做事,知己知彼,叫百胜不殆。不知己不知彼,就一定会出严重的左右顷错误。而毛泽东同志作为革命导师就是这样知己知彼的典型。我们过去被老辛这样的骗子们说了主席太多的坏话,我们曾经在这个问题上晃荡了,甚至相信了他们,以后要改回来。主席不是没有左右顷错误,但他本人都能最迅速最及时的做出调整,非此我们就不能解释主席为什么可以引导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新中国的历史我们也要做重新的思考,骗子们骂的越多的,越要做重新思考。比如合作化,合作化运动是不是增加了产量,增加了产量,就不能说它左。人民公社除过了初期几个“风”和因为少种造成的几年困难,如果它增加了农业的产量(人民公社的粮食增产速度不管是总产还是单产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改开比不上),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工业化,最大的支持了全国的工业化,它就也是成功的,也不能叫左。社会主义建设中,看某些措施是左是右,总要看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没有。你综合衡量,不能说人民公社左。从工业讲,十五年赶超英国、三五计划从65到80年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都是如期完成的。所以,左派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成绩,公有制的成绩是伟大的。也没有任何乌托邦,都是按计划完成。反而是到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成了不了了之,但那与左派与公有制就没有关系了。至于小康现在也变成烂尾工程,现在还深陷经济危机,那是私有制的功劳。

  还反左,呵呵,要反右了!哪有左可反。尤其老辛这种人,他们想领导全国?自己裤头都没有了,还不把人民领沟里。慈禧反左,蒋介石反左,辛们不过是没带枪的慈禧蒋介石。

  102蔡霞此文(《宪政无关乎主义》),内容对错不说,只看他干的这些活儿,这是一个党校的老师应该干的活吗?!由此,就应该知道都是些什么人站在共产党中央党校的讲台上了。请维持派的朋友注意!

  103中国需要不需要宪政,需要。但叫社会主义的宪政。实现也很简单,就是承认毛派的存在,恢复毛派的政治地位,共产党实行两派制。

  这样中国的宪政就可以立即实现。

  由此,一切支持社会主义的派别,都可以参加这个宪政。

  反共的派别就另当别论了哈。

  104承认共产党从文革就已经形成的两派,实行两派制,就立即可以实现宪政、实现互相监督制约,既不会左的过头,也不会右的过头。并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提升。

  宪政民主派的先生们支持这个方案不?别是叶公好龙。

  105呵呵,支持就好。共产党的两派制,对国体伤筋动骨最少,对共产主义事业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是苦了资产阶级借助宪政民主这个阶级斗争工具复辟的诉求。这对你可能不太有利啊。

  106已经不能再相信你们了,哪次私有化改革的出台不是你们出来喊喊共产主义口号给他们打打掩护?不管心境如何,但你们的实际作用,也就是这样了,实际已经成了私有化的帮凶和共产主义的叛徒。你们甚至还赶不上张维迎茅于轼任志强他们,如果全国都是张维迎任志强,中国人民可以一夜觉醒。但正是因为你们这些实际的骗子(你们可能会觉得冤!),人民才不得不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107承认共产党内左右两派的共存,实行共产党的两派民主制

  文革前期,党内左派试图清除党内的右派,但实践证明清除不了,也消灭不了。文革后期,不得不承认它,保留它的政治地位(注意这个地方,主席是承认现实的。并在现实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制定未来政策)。

  改革初期,党内右派试图清除甚至消灭党内左派,但从到现在为止的实践看,左右自然分化,清除不了,也消灭不了。现在体制内原本清一色的右翼共产党,除了分化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左翼,多数恐怕已经向资产阶级投降了,仅存的几个真正共产党右翼(如果还有的话,我们现在只能假设还有)恐怕也已经沦落到要重新依靠早已经被轰出“革命”队伍的左翼,对抗资产阶级进攻的地步。

  所以,改革到了今天,是不是也已经到了需要重新恢复共产党左翼也就是毛派,政治地位的时候。否则,体制内的共产党右翼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中恐怕已经到了独木难支的程度。

  这也就是说,一方面现实需要共产党的左右合流。另一方面,经过了文革和改革,或是左派掌权,或是右派掌权,经过两个时期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之后,是不是现在也已经到了可以结束共产党政治上不太成熟的时期,进入一个更成熟的共产主义政治制度3.0的新的历史时期。承认共产党的左右两派共存的局面,和实行共产党的左右两派制。

  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政的现实的力量基础。

  两派共存的前提,都是共产主义党的两派,只是施政上有左一点或者右一点的区别。把施政权,交给两派竞争,总有一个主政,一个参政辅政,互相监督制约牵制,使各自都不走向极端。其它,军队,司法,统统对共产主义最高领袖会议(马列毛主义理论专家会议组织,兼制宪委员会)负责。最高领袖会议规划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对包括施政在内的一切重大事务具有最终否决权决策权。最高领袖会议可以是对现有中央常委会的升级版。

  这样,社会上的左右情绪,总会或多或少的在共产党的左右两派间,得到照顾和表达。社会主义3.0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蒸蒸日上.

  这样对国体的的变动也是最少伤筋动骨了。恐怕也是通向未来代价最小的路径。如果实现了,共产主义运动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么办,共产主义在体制内的右翼高兴吗?永远不存在完全地高兴,但现实的力量对比,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中他们自己实际上早已经独木难支了,如果没有体制内外的共产主义左翼,他们恐怕早就垮台了。

  共产主义的左翼高兴吗?也不存在完全的高兴。但实际搞共产主义革命和建设,有个对立面实际是好事,可以使行动更周密稳妥。并且,通往政权之路,也总需要根据现实力量对比灵活处置,而不能过于死板。并且,即使是迫不得已通过革命掌权,早晚依然避免不了需要面对施政方针左右分化的局面,所以,不如像主席一样承认两派并存的局面,建立以两派并存为基础的共产主义体制。“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是主席说的。主席文革后期的权力安排中,是承认两派并存的。现在看来,这也不是主席的什么无奈,是主席把这个问题看透了。建立基于两派并存基础上的无产阶级专政权力结构,实际上是主席晚年思想的一部分。现在提出明确建立以两派共存为基础的共产主义政权升级体制,实际是主席晚年思想的自然延伸。

  退一万步讲,资产阶级可以用宪政民主作为它们阶级斗争向无产阶级夺权的工具,无产阶级就应该照样可以利用宪政民主作为向资产阶级夺回和保卫自己的无产阶级政权的工具。革命的方法是多样的灵活的,暴力革命是最后的不得已的选项。

  而最主要的,无产阶级政权内部的两派制衡,竞争主政,互相监督,在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应该是历史的选项,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走向成熟的表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