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之间, “各表”是个假议题
除了“只是台海人、决离中国去”的极端台独死硬者外,两岸中国人在地理、文化、历史、血缘、法律上对“一个中国”完全一致。只是在政治上谁是、谁能、谁该“代表”有各自表述。
粗略看来,这种“各表”,在一个中国内部、在两岸之间,不争才怪事。血火相拼,生死过节的怨恨,哪能轻易烟消云散;几代人隔绝、几十年固持、哪有不开价、议价直接生意成交;老习惯改口,总要个说道、总需要时日。在成交OK之前,争,都是必然的、正常的,只要不挥拳头、动刀枪,只要不掀桌子、不掀了桌子不再坐拢来。
争争也无妨。谁能代表?谁终代表?凭实力、凭路线、凭贡献。最根本、最终结的是凭老百姓喜怒哀乐。两岸都唱“全心全意 “人民最大”。自当不怕人民选择、裁决;自该心虚分族裂国、坏和引战、贻祸家国,青史要留骂名。何况,谁就定论不会、不能“共同”代表?
争争或有益。比较才有鉴别,竞争产生活力。两拨孝子贤孙,争相比好,乐的当然是老祖先人,赢的最终是“沉默的大多数”兄弟姐妹。一国下和平理性的“争”,再争一甲子,还是一个中国。
简言之,争争无所谓,吵吵无大妨,等等许会好起来。姑且待之也罢。
然而,生活总不让人太简单,有人似乎在把“各表”当成“不接触”的由头,在用“各表”抓紧掘进两岸间的鸿沟,在用“各表”姑息、纵容、掩护“表独”的坐大,在用“各表”葬送国人“同表”的希望。
这就要求人们对这“各表”予以警惕、进行深究、正本清源。
四九年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各表”在国际间原本没有大问题。
两岸都坚持自己是同一个中国且为西方世界以及美国承认、尊重并在中美联合公报等中宣示。毛泽东为了“只有一个中国”硬在联合国大门外等待、坚持了二十多年,“两蒋”宁忍孤独,至死牢守一中、冷酷制独。
这种争执,只是信仰、主义的碰撞、颇有血性、尊严的坚持,而没有族分国裂的危情,不见权谋、机巧的自私。
七一年,潮起潮落时、花谢花开中,被压制、孤立二十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终于登上联合国讲台,中华民国国际法地位宣告终结,历史情景剧翻转一个面继续表演。
“蒋介石集团”人还在、心未死、理难输,凄风苦雨中自谓不变、旗帜不倒,返联之声未断。
蒋经国们励精图治、竟将危如累卵、病若游絲之地建得政治开放、经济腾飞、获“四小龙”美誉、如马英九所谓之“新生”。坚持“所表”的蒋经国仍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推手孙运璇还想“以台湾经济起飞经验引领大陆”。
这时候,台湾的“各表”,势所必然、其情堪悯,所争一中、倒无大碍。
只是近些年。台湾的那一“表”有点变味、变质。在李登辉“一边一国论”、陈水扁“公投入联”、“去中国化”大动作,菜英文“我是台湾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公开大挑战背景下,马英九“不独”,却常常让独、纵独,“不统”,倒真是实实在在的畏统、避统。其所“表”的中华民国常常与2300万混淆、等同。
不见大陆这一块,不说统一这码事的“中华民国”与“台湾国”何异?多远?
这时、这种“各表”,在国际上喊声越大、同气越多,真相越乱、误会越深、独焰越炽、和统越难。难道真的要搞到兵戎相见、搞得恩断情绝,搞得各方都下不了台?大陆当然不能漠然视之。针锋相对外交仗,坚持自己所“表”,否定台湾所“表”,是有点损伤台人面子、会增加离心的情绪,然而又是必然、必须的无奈、来不得半点含糊、犹豫、温情的选择。在维护“一中”的大情怀与照顾面子的“小思量”之间,大陆当然难以两全、不会两全。
当各表之争,从原来一国内两个政治极端面的象征符号之争,异化为两国、一中一台、两岸同属的一中与“就是台湾的中华民国”的争执后, “各表”在在一个中国之外部,在国际上的大多场合具有了实质的意义与尖锐的对立。
在一个中国内部,这种“各表”,深究起来,却是个假议题。
在台湾,马当局自表一中,却避谈统一、不干统事,能算代表?马英九提互相承认,且慢说其或许瞒天过海、暗渡“两国”,既然承认北京,当知自己方尚未、也不能够“代表”整个中国。台湾当局把“各自表述”喊得震天响,其实很缺“代表”的真心与底气。
在大陆,“和平统一”取代“战争解放”(当然,“不武”,这仅是对非台独而言)后,大陆自然不会、不能、也没有理由与办法再把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这种政治异类当成消灭的对象。“坐下来”、“好商量”,“什么都可谈”,绝非客套话,而是郑重的政治宣示。“胡连会”两主席平等尊严具体示范后,人们更没有理由不把台湾视为中国政治的一个方面、统一大业的一个方面。在和平统一最急要两岸同心互动时,在两岸由冷渐热、将信将疑时,在台独钻缝觅洞,伺机破坏、开倒车时,老想“唯一”、只唱“合法”,是没找对地方,是没事找事,有点不懂音乐,有点给台独势力攻击统派、维持现状派提供炮弹与口实。
在一个中国内部,谁代表中国,确实不是政治家自己说了算,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各表”了算,不是现在就说了算,而是全民决定、是双方努力、是坐下谈后的结果。谈的双方,凭的是天地正气,为的是公众利益,扯的是逻辑道理,仲裁者是全体国人,天然就平等,哪里需要垫高板凳、抬高身姿、装成神圣。
扛着中华民国的大招牌,你想干什么?戡乱、剿匪,开玩笑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谈,那不就是两国论?
在国门之内,屋檐之下,动辄“唯一合法”、心念“中央政府”,有啥作用。是要“宜将剩勇追穷寇”、“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是要“奉天承运”、“南面受降”、“一个吃掉另一个”?是要国对省谈,姑且不说现实否,逻辑上也怪怪的。
海峡,不是国与国界。统一,不是国与国统。扯国号何干?
两岸分隔,源起政治面、政治家的对立,两岸统一,不过政治对立的结束或正常化。就以“完全统一的中国”为标的,就以“两面”、“两方”为称谓,放手开谈可矣,老说合法非法,总提先生后生,蛮扯嫡正偏庶,是不是“小心眼”、是不是没以“人民为大”?
怨偶再聚,总摆尊卑之谱,有助于鸳梦重温?
兄弟重和,先枪祖宗牌位,这算是兄友弟恭?
一国以内、两岸中间、谈判之前,扯名号、扯正宗。不仅无益,只能有害。
扯“各表”者,莫要忘了,你那“一表”中,包含对岸之部分,该将其利益、期望“表”出来。你自己也在对岸“一表”中。两个“各表”对加起来等于零,谁也无法占便宜,只是一场口水战、只让世人看笑话。
扯“各表”者,真在意“所表”?
如此,依你所表吧,我仍“共匪”,待你王师北伐,邀我山城相会,再来北平和谈?
拿个“一中”样儿看看,怎把统一当成了忌讳?
扯“各表”者,意岂在名号、招牌,在华丽袈裟下之偏安私利、政党私利、选举私利、政客私利。
然而,这诸多利益与统一后中国的法律、制度、称谓、中央政府、领袖生成等等,自然是谈中之议、谈妥后事。
岂能在“不统”中保障,岂能在“不接触”、“不谈判”中收获?
台民何辜,陆人何暇,复兴何急,争个空名耗光阴、误大业、祸子孙,岂是中山信徒之所为,民主自由之真谛、中华复兴之急需、?
莫再假了,先坐下来再说吧!
裁判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