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蔡定创:中国经济又进入危险期

火烧 2011-10-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分析中国经济进入危险期,股市受资金面、信心、实体经济、国际因素及政策等多重影响,强调各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引发自激下跌风险。

 

   影响股市的各方面原因很多,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矛盾体。但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有一个主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起主导的作用。

  通常来说,影响股市比较大的因素有:

  1、资金面因素。也就是股市资金的供与求的矛盾,此与货币政策、新股发行、增发,投资信心的等方面有关。

  2、股市信心因素。也就是入市与退市矛盾,此与对经济的冷热判断、股市的高低点判断、股市资金供求的判断,股市政策判断等方面有关。

    3、实体经济因素。股市是虚拟经济,《货币迷局》中定义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一种“平衡与自激”的“双轮经济”关系。虚拟经济会影响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也会影响到虚拟经济“平衡与自激”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也就是说,实体经济对股市的价格涨跌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正面的或负面的。在一个确定的时期内,到底那一个影响为主,由其决定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例如,经济的总体增速情况、或者股市中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情况、通胀与通缩情况、上市公司的投资抽资与利益分红因素、上市公司资金链状况等等。

“自激”有如信号电路中的自自激震盪电路。例如,来自股市的负面信号,传导进入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增速向下,实体经济的增速向下,又传导入股市,导致股市的进一步下跌,下跌信号再度传导进入实体经济引起进一步的下跌。如果不人为的阻止,就会像2008年中国股市下跌破1664点后,还会继续下跌,直至崩溃。

  4、国际因素。国际热线的做多与做空、美、欧股市、经济发展状态的正负影响等。

  5、股市政策因素。股市的发行政策、监管政策、砸市与救市政策等。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不能一一列举。但通常地说,上述因素是经常地起重要作用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不仅是指股市与实体经济之间有“自激与平衡”的影响,其他各项因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

例如,资金面与股市信心。管理层滥发新股,就会导致股市资金供不应求,就会严重地影响到股市中投资者的入市信心,而入市信心缺乏,就会导致股市资金退出股市。而资金从股市中退出,又会导致股市资金进一步的缺乏。

    再例如,货币政策紧缩,入市资金与实体经济中企业的流动资金会同时减少,导致股市下跌,而股市下跌,又会引起企业的所持股票市值的进一步减少。企业资金链断裂,不仅会导致不断地仍从持续下跌的股市中抽资以救急,而且,投机资金也会不断地从股市中退出,去追高利贷高回报。

所以,在《货币迷局》中,我将股市定义为“货币放大”器,就是因为股市对货币政策的松紧特别敏感,像一个信号放大器一样,对货币政策的松紧有放大作用。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有正放大,有负放大。

在《印钱消费》一书中,在讨论2008年股市下跌幅度高达73%的原因时,我谈到,虽然当时有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内紧缩的货币政策。有个别人看书后,给我QQ,不同意货币政策是股市下跌的主要的原因,认为股市下跌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对当时的中国股市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的,对此没有人否认。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一个眼见的事实是,既使是国际金融危机中心的美国,最高也只下跌了56%。而中国下跌至73%时,还是靠救市的力量,才将股市救回。

    虽然任一个复杂的事物总是多种矛盾综合起作用,但从一个时期、一个阶段来说,总有一对矛盾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矛盾起从属的作用。同一个矛盾也有起决定意义的一方面,矛盾的另一方面起从属的非决定的作用。它们相互影响,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至今的股市,又在重蹈2008年的覆辙,管理层既紧缩货币,又加大股市的发行,实体经济中的企业资金链断裂,需要不断地从股市中抽资,高利贷横行,在一片经济即将崩溃的呼声中,飘摇中的股市,如何经得起如此立体的打击?以股市为标志,中国经济又进入人为的危机期。

    通货膨胀要不要反,要反,但是用紧缩货币反通胀,己经是早己过时的老黄历,在当代“双轮经济”构架的条件下,紧缩货币不仅反不了通胀,而且会人为地制造危机。此不仅仅是在《货币迷局》、《印钱消费》中得到了理论上的论证,而且也己经为近年来欧美各国、我国2006年自进入“双轮经济”构架以来的宏观调控实践所证明。聪明的人不会两次掉进同一条沟里,但中国经济己经第二次掉进同一条沟里了。货币主义己成为金融买办代理人阻止与扼杀中国经济,以为美国经济腾挪空间的工具(见《印钱消费》22页“中国紧缩货币与美国‘印钱消费’”)。在国际垄断金融与资源紧缺的环境条件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只有走我在《紧缩货币是中国经济的灾难(四)》(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17eal.html)所论述的:信贷货币宽供给,不加控制,从信贷需求方面进行行业控制、贷款额度控制、流向控制的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仍有“投资饥渴症”的机制起作用,股市的滥发更有权力资本在起作用(详见(《“利益后门”正在腐蚀中国经济发展》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2dqxh.html),因此,今日股市己是竭泽而鱼的重症,远非汇金入市所能解决,希望管理层能看到中国经济因货币政策引发股市又再次进入崩盘危险,是非出重手而不能解决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