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方到站:“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历史留给中国经济转型的时间不多了!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亦是另类意义上的经济史上的“奇迹”:
没有本土品牌的成长,反而是本土品牌不断消失;没有社会资本的积累,“农民工的后代”只能是“二代农民工”;没有中国资本的增长,高储蓄的本土资金在外资和国有垄断双重压制下只能不断“游资化”逗你玩;没有本土产业体系的发育,反而是28个重要产业当中有21个产业被外资控制----,每一点都让人触目惊心!!
在2011年中国劳动人口(15至60岁)占总比率达到峰值;在劳动力总量2015年峰值临近之时,能不能实现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压低环境成本和劳动成本的发展模式转型,并不是高呼政治口号、制定政治任务就能实现的。国际经济产业的残酷竞争,中国自身紧迫的现实课题,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经济管理方式及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利益集团的短视化与固定化,等等要素,使历史留给中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时间并不多了,中国的前方到站可能是“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站。
现在是历史的最关键时期。只有战略上的彻底和清醒,对本土创新、做强本土产业价值链的偏执,全社会对创新经营模式的关注和投入,以及对外资尤其是所谓“世界500强”的平衡和的坚决节制,才能使中国避免或许马上就要踏上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历史地看,二战后成功跨越这个陷阱的国家只有日本和韩国!没有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臆想只通过“招商引资”和“你发财,我发展”,就能建设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好事!中国不会比虽人特别幸运!
全文:
中国1964年成功进行核试验的时候,韩国人连“什么是核”估计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2009年12月韩国核电联合体击败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核电强国,成功竞标阿联酋400亿美元的核电大单,却对一直宣称推进核电“自主创新”的中国,造成一个空前的震动。连以“全面引进吸收”美国核电技术(AP1000)为基本职能的国核技负责人王柄华都感到“意外”,连说三个“没有想到是韩国”。
王柄华先生的“意外”、“没有想到”,也把中国过去二十多年名为开放、实为“技术依赖”,在国际上甘当技术乞丐和形成技术依赖、在国内把比大好河山还宝贵的中国广大市场无代价出让给外人的真面目,给彻底暴露出来了。是啊,醉心于“市场换技术”,怎么可能关注真正的技术发展和进步!把核心技术神秘化,信奉“自主研发不如买来得快,赚钱比能力重要”,满脑子认为中国人肯定搞不出来的“洋奴哲学”,又怎么想到中国泱泱大国会在核电、汽车、电子、日化、钢铁等众多领域被“偏执”于自主技术发展和产业体系的韩国“蕞尔小国”胜出呢!
不放弃在国际上当“技术乞丐”的心态,仍然执迷于“市场换技术”、“中国市场大的很,钱多的很,外商快来吧”的“人傻钱多”的按摩女心态,“十二五”规划中“转变发展方式”的宏大目标就将再次是一句空话。是啊,别人都把你的产业控制得差不多了,反正你是“只求所在,不求所有”,你充其量就是人家全家产业分工链条中的一个棋子,那“转变”谁的发展方式啊?调整谁的结构啊?产业发展的控制权和主动权不在你手中,又靠谁、拿什么来转变发展方式?比如说芯片工业,中国全都是英特尔、ADM的子工厂,要转变也是别人根据全球生产布局的需要来转变,跟你有鸟毛的关系!就像目前热火朝天的节能减排,已经变成日本、美国厂商的盛宴一样,结果搞成“中国节能减排,美日大赚其钱育成新产业”的局面,中国又在为别人的产业升级办嫁妆!
说千道万,不能不悲哀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催生GDP的成绩“很好很强大”,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令人扼腕叹息。光看几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就能明白所谓GDP真相。海尔2009年实现净利润11.49亿元,同比增长49.64%,这其中大多数还是靠投资房地产和股市挣的,主业基本上不赚钱。长虹2009年实现净利润5.39亿元,同比增长105.34%,利润大头的来源同海尔差不多。海尔和长虹都不愿意告诉国人的是,他们在关键零部件上都依赖海外厂商,形成“海尔长虹搞民族品牌为国争面子赚吆喝,日韩台提供核心部件赚真真金白银看你笑话”的局面。再看看日韩同海尔长虹销售规模不相上下的电子厂商,如三星,2010年上半年利润为280亿人民币,东芝为80亿人民币。80亿元以下的,都拿不出手。今年以来外资厂商在大屏液晶彩电上更大规模进入下游,本土联盟几乎就快到了墙角!没有办法,没有核心技术,处境就只能如此。
当然,不能说领导不重视。就核电发展来说,哪一位最高领导都高度重视。有江泽民批示(1991年),有胡锦涛指示(2002年),有温家宝支持(2003年),但中国核电自主创新为什么还甚至落在了韩国的后边?
1991年5月2日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其后任国际原子能副总干事长达10余年)钱积惠,从韩国考察核电回国后,为韩国自主发展核电进步之迅速而大受刺激的钱积惠上书江泽民。他在信中直言国家对核动力基础研究的忽视以及核动力研究基地所面临的困境,并呼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核大国,作为一个已经拥有核潜艇并还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军用舰船核动力的国家,理应也有能力走自主发展核电的道路。他写到:“而核电追求国产化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要靠一定的投入形成的,关键是要建设好研究开发基地。”
1991年6月15日 ,江泽民在钱积惠的信上批示:“今后我们还是要自己搞核电,设备不能老是买下去,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所提意见是有道理的,望在可能的范围内支持一下核动力骨干实验装置的建设。” 但2010年中法峰会后,中国不是接着买法国的核电成套设备吗?二十年的长进在哪里!
2002年6月23日 ,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在参观完秦山二期核电站后说:“核电产业是高技术的战略产业,实践证明,高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拿钱是买不来的。要继续坚持以我为主,这是发展核电的必由之路。” 2003年春节前,温家宝在国务院听取国家计委汇报核电工作时说:“核电的技术路线要统一,不敢再走错一步,不能照顾各种关系。”
但是,中国核电发展的结局却是:谁的关系,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都照顾了,就是没有照顾中国自己,就是没有把形成中国自主、独立、完整、强大的核电设备生产能力做为重大国家战略目标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进行追求。中俄关系很重要,中法关系很重要,中美关系很重要,中国的自主创新难道就应该被牺牲吗!将来是不是为了中国和南朝鲜的关系,中国还要再一次牺牲自主创新呢?没有自主创新,没有完整产业链的形成,没有产业发展主导权和控制权,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开放收益、让发展成果更大程度上为人民共享,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吗!
这样令人痛心的局面出发,最根本的是因为放弃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路线,放弃了这个命根子,人民就不知所措,就只能被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所掩没,只好跟着领导追求消费、追求消费与国际品牌看齐。但没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这样的大国肯定立不起来。中国本来就是后发国家,却在开放上比谁都跑得都快,没有修好渠道,却要先来个大水漫灌,理性的、长远谋国的产业政策完全缺失,一切依赖“倒逼”,那中国产业还哪来的活路!思想路线的错误是根本的错误。
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我们的技术依赖心态越来越严重,领导们每次见了美国、法国总统,都要求对方“放松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限制”。问题是这可能吗?谁愿意拿出自己的看家宝贝。美国倒是把AP1000核电技术以近1000亿人民币的代价砸给了中国,但问题是美国自己AP1000的核电机组都还是零呢,中国就敢为了“中美关系大局”把自己当小白鼠!二十多年的“市场换技术”成了一则国家笑话,但还不清醒,现在更通过“鼓励外商更大更广规模进入中国,进入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领域”(2010年新的“国三十六条”)。结果高收益使外商美元进入进来越多,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倒没有什么提高,中国的美元外汇却越积越多,中国以几乎零利率买美国的金融产品越买越多,中国资源如稀土越出口越多(一段时间里甚至通过16%的出口退税来促进稀土出口),中国在美元陷阱中就只能越陷越深。在追求技术发展上、在国际经济战争中,错误的战略与路线,使中国的产业政策被阉割,经使中国失去了像一个男人一样战斗的勇气,而只求GDP的肥大。这样的精神状态,怎么可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综合国力竞争中胜出?中国通过“十二五”规划实现发展“黄金十年”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201-1-17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