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要坚决干,坚决改 一名党员,要坚决干,坚决改
一名党员,要坚决干,坚决改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桑田 李精华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关于践行“三严三实”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从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讲话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几点,第一,习近平总书记话语方式直接、亲切;第二,全党上下应当在工作上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第三,全党上下应当有直面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第四,习近平总书记对腐败毫不姑息,全党上下应当有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第五,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始终以“三严三实”为标准要求自己;第六,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培养执政党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讲话将是未来每一名党员干部和每一个党的组织今后学习的标准。
关键词:三严三实;坚决干;坚决改;执政党
北京时间2015年9月11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践行“三严三实”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这一讲话是每一名党员干部提高自我党性修养和每一个党组织加强作风建设、先进性建设的准绳,是对党员个人加强自身修养提出的新要求,是党的各级组织建设的工作指针。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话语方式直接、亲切
在这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没有高屋建瓴地使用一系列理论高度极高的、专业性极强的话语,而是使用了“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这样的话语方式。这样的话语方式可以让中国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听得懂,听得亲,听得心里热。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存在着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一套是官方话语体系,一套是民间话语体系,说白了就是官说官的话,民说民的话,这两套体系存在的结果就是官员们在做群众工作时讲着官方话语,百姓听不懂,群众在向官员进行利益诉求、找官员解决问题的时候说着民间话语,官员听不懂,这样双方都难以理解对方,造成了党的干部脱离群众、群众不信任党的干部的局面,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淡化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八大以来,习式话语迅速风靡中国网络,受到中国网民的热烈追捧,充分体现了习式话语对人民的吸引力和人民对于习式话语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喜欢、拥护和爱戴。不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市民说出的“你好,美女”,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允许北大教师以习大大对其进行称呼,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在用老百姓的话语方式和老百姓交流,直接拉近了习近平总书记和人民的距离。这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经历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早年从河北省正定县开始了从政经历,在基层经历了几十年的锤炼,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岗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始终与百姓在一起,在村子里支一张桌子就可以现场办公、现场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多年以后在习近平总书记成为高级官员后也不忘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下基层调研,了解老百姓们心里的想法和需要,这些都让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心心相连,让习近平总书记了解百姓的想法,熟悉百姓的语言,能讲着老百姓的话治理好老百姓的国家。
“加油干,彻底干,一刻不停歇地干”,习近平总书记这次用这样的民间话语告诉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利益的坚定代表者、维护者、实现者,用这样直接亲切、通俗易懂的话语告诉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中国人民在一起。
第二,全党上下应当在工作上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是我党的一条基本原则,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观点的本质,体现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同时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缔造者和坚强领导核心,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在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奋斗方向与中国人民理想中的前进方向相一致,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我国,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是我们的出发点”。[①]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相结合;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相结合;把国家安危和人民幸福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包涵了人民的事业,是汇聚每一个中国公民小事业的伟大事业。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为每一个公民的小事业创造有利条件和大环境,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有利于人民事业的事,就是为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汇聚合力;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不利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事,就是让每一个公民的事业受到更少的阻碍,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不利于人民事业的事,就是纠正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保证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每一个环节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每一名党员和每一个党的组织都应当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原则,都应当正确认识党的事业与人民的事业的辩证统一关系。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终万物归一,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每个中国公民的小事业正是这样的关系,只要万江入海,海纳百川,每一名党员和每一个党的组织都始终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原则,必能奏响激昂澎湃的中国乐章。
第三,全党上下必须有直面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有直面错误、承认错误、纠正错误的勇气。一个党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要敢于直面错误、承认错误,不捂盖子,并且一刻不耽误地改正错误,这正是一个治理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应有的勇气和担当。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实事求是是我们的灵魂。我们必须承认,在党领导人民进行各项事业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首先,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开创性的,是前无古人的,我们没有参考,没有样本,一切都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总结,一边学习,一边前进,在我们探索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也无可厚非;其次,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也都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不论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社会领域、文化领域,都处于新旧体制并行的局面,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旧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不断减少,在党领导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然面临旧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的阻挠。他们会想方设法蒙蔽党和人民,企图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现偏差和错误;第三,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积淀的文明古国,我们的人口因素、民族因素和历史因素都十分复杂,党在制定政策、贯彻落实政策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考虑不周的情况;第四,西方敌对势力仍不断阻挠我国的崛起,不希望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想尽办法在我国国内和周边制造混乱,党和人民在西方敌对制造的混乱的干扰下,有时会在对局势的判断上出现错误。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出现失误我们党不承认错误,出现了错误先是捂起盖子,然后运用权力进行不透明处理。一旦这么做,必然导致问题不断发酵,严重破坏党群关系,损害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党在不同阶段曾有过一些错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曾经三次犯下“左”的错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也曾经犯下“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是,我们党最终都进行了纠正和反思,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王明犯下“左”的错误导致了革命根据地受到重创,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根据地和长征途中的老百姓、老乡们仍然热爱共产党热爱红军,把物资送给红军,把子女送去参加红军,都是人民用行动表现出的热爱;即便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人民也依然把中国共产党当做自己利益的代表者,也正是依靠人民的力量,党才能结束“文化大革命”。为什么即便中国共产党犯了错误人民也依然拥护共产党热爱共产党呢?党也依然是人民的党呢?答案是人民相信党可以纠正错误,相信党得勇气和觉悟,也相信党只是一时决策失误,但仍然与人民在一起,党也没有让人民失望,不论是纠正王明的错误,还是拨乱反正,都让人民对党更加充满了信心,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拥护。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党在带领人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也不可怕。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上了几个台阶,只要党能及时发现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民心就仍然汇聚,党就仍然能够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就仍然能够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正是要求全党上下都必须有这样一种勇气,正如在黑暗中大步奔跑,前方什么样我们看不清,哪条路通向哪里我们也不知道,附近有多少密布的荆棘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远方是光明,所以我们就努力向前奔跑,当我们发现跑错了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条路跑到黑,只要我们不断反思、总结经验、迷途知返,前方仍是海阔天空。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对腐败毫不姑息,全党上下必须有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
在这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现象持零容忍态度。所有损害党和人民事业的,又以贪污腐败为甚。不论是前国家级官员周永康、郭伯雄,还是亿元水官马超群、村官巨贪陈伟杰,不论腐败是否发生在人民身边,都严重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都产生了巨大的损害,依法惩治他们都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正是体现了他对腐败毫不姑息的态度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
我们的党不仅仅是我国执政党,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指出“治党问题,是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国家的命运和一个党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党强则国强,党危则国危。”[②]从王长江教授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治党问题对于党和国家、党和人民的重要性,党治不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必将受到损害。同时,王长江教授指出“治党务必从严,但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在这个‘严’字上出现了问题,打了折扣。在某些领域一定程度上,消极腐败现象泛滥,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的肌体遭到严重侵蚀。”[③]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必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新的动力。首先党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领导力量上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
王岐山书记近来在讲话中多次提及“高线”和“底线”,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高线,决不允许突破底线,但是现实情况中正如王长江教授所言,有些理想信念淡薄的干部没有守住底线,成了贪腐分子,破坏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今年八月份的天津港大爆炸中,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善后和调查工作中指出,如果发现有消极腐败现象,不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加上之前对于政治局委员甚至常委级别的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薄熙来等人的查处,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讲话,都体现对腐败毫不姑息的态度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这样的话语表明了他的决心。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不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因改革和发展将反腐斗争放在一边。不论是党中央还是地方、基层党组织,都应当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全党上下都必须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都必须真正做到从“严”,在将“严”字落实到实处并形成常态后,我们的党不论是“标”还是“本”,都将更加充满战斗力,更加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加能成为人民的先锋队,更加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第五,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以“三严三实”为标准要求自己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就会涉及到党行使权力、党的建设和执政基础等各个方面,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工作,是解决两大历史课题的切入点,也关系到党能都保持先进性,而党的作风又和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作风有直接联系,因此每一名党员都应重视自身的作风建设,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从而促进全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指出“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实质上是三严三实的一次通俗表述,是对全党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要求。
我们的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近400万个各级组织的大党,党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从事不同的职业,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内部环境极为复杂,管党治党的难度不亚于治理一个国家。但是不论来自哪一个阶级,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区域,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受过什么程度的教育,只要以“三严三实”为标准,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建设,形成自身良好作风,都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和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以“三严三实”为标准要求自己的人,对于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事,一定会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对于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事,一定会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集体学习会议上,用通俗的话语解释了“三严三实”,也是其始终以“三严三实”为标准要求每一个党员的体现,党是一个由党员们组成的共同体,党员的素质直接决定党的队伍状况,党员的作风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党肩负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的党长期执政,不断带领人民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为了能够担负的起严峻的历史任务,每一名党员都必须以“三严三实”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促进党的发展、强大。只要每一名党员都把“三严三实”贯穿到自己的言行中,我们的党也将成为一支富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队伍。
第六,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必须培养执政党意识
“执政党意识”是一个政治学术语,通俗讲就是考虑一切问题从执政党的角度出发。执政党和不执政的党最根本的不同就是执政党手中掌握了国家权力。掌握了国家权力会对党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党可以运用国家权力实现党派的政治抱负,为人民谋利益,二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面临着被手中的权力腐蚀的风险。因此作为执政党,必须处理好两大问题,一是掌握公共权力,有效领导社会,二是提高自身素质和免疫力,以不断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④]而党掌握的权力是由党的各级中的党员来具体行使的,因此当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要面对和必须解决的。
作为中国共产党来说,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自己视为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实现者,我们党要长期执政,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紧跟世界潮流,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解决好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从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由极强的执政党意识,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都有利于解决好这两大历史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运用了民间的话语方式,说着百姓的话和百姓打交道,可以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密切党群关系,这对于一个执政党争取更广泛的民众支持、扩大群众基础有毋庸置疑的促进作用。执政党的根基就在于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上下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实质上就是自觉把党看做人民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实现者,这是一个执政基础的问题,当一个党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人民负责的时候,这个党必然受到人民的拥护,执政地位必然巩固。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严三实”要求每一名党员,就是让每名个党员能有良好的作风,从而能树立起全党的良好形象,作风形象问题具有直观性,往往最能影响群众对一个党派的认识和判断,一个有着良好作风的党,其内部必然是健康的,其外部也会受到群众支持,这对于巩固执政地位有着积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有直面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勇气,这在让人民充满信心的同时,也是在解决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一历史课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政党同样如此,只要承认错误,纠正错误,反思错误,总结经验,就可以变得成熟,可以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表现出来的反腐的决心和对全党上下都必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则可以推动我们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党作为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不断带领人民取得各项建设的新胜利,才能在战略机遇期把握机会,推动国家发展,只有不断带领人民取得新的胜利,才证明我们的党始终具有先进性,才能让人民始终拥护我们的党。只有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清除和惩治党内腐败分子,将“全面从严治党”的“严”字落实到实处,才能让我们的党不发生质变,始终具有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同样有利于解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一历史课题。我们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中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几个特点和要求,都体现了突出的执政党意识。
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执政党意识越强,人民得到的实惠就越多,中国人民对我们的执政党意识都真诚地欢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党的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可以认识到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培养自身的执政党意识,以“三严三实”为标准加强自身党性修养,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党解决好两大历史课题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11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的讲话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讲话对于党员个人加强自身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党的各级组织的建设工作也指明了新的方向,坚持做到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的党员,一定是焦裕禄、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坚持做到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的党组织,一定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人民拥护的先进党组织。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王长江.全面从严治党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N].学习时报,2015-9-14.
[3]中共中央党校.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桑田:男,汉族,1992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共党员,2011年9月——2015年6月就读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警察管理方向),2015年6月获管理学学士学位,现攻读东北石油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党的建设与党务管理方向)研究生。
李精华:女,汉族,1962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共党员,教授,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东北石油大学B类学科带头人,人文科学学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大庆市社会学学会秘书长,大庆市历史学会理事,东北石油大学骨干教师、特色教师、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成果有:出版专著、教材共4部(包括主编、合著),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教育部主办)、《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文化报》、《理论探讨》、《学术交流》、《黑龙江高教研究》、《北方论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北华大学学报》等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0余篇。以负责人身份承担和完成的主要课题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教育体系研究”;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院“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和谐社会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教育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民政府乡村政权建设研究(1928-1949)”;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新世纪两课教师必备素质余基本能力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选择研究”,大庆石油学院教改项目“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获黑龙江省教学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七次,三等奖三次,大庆石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主讲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共党史学概论、中共中央文献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市政学、伟人思想与业绩等课程。
联系方式:桑田,18345529073,qq:443212944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②]王长江.全面从严治党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N].学习时报,2015-9-14.
[③]王长江.全面从严治党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N].学习时报,2015-9-14.
[④]中共中央党校.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