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高昌:诗人需要反思

火烧 2009-03-21 00:00:00 文艺新生 1047
文章批评部分诗人以脱衣秀名义‘保卫诗歌’,指出其脱离现实与读者,呼吁诗人反思自我,重拾诗魂,回归真诚与艺术本质。

原载2006-11-07 《中国文化报》  作者:高昌 

    一个月前,在北京海淀某书局举办的一场诗歌朗诵会,至今还在被人们议论着。谁也没想到,这次朗诵会会因一位先生的脱衣秀而尴尬收场。而更可笑的是,这位先生的脱衣秀,居然是打着“保卫诗歌”的名义来进行的。这是保卫吗?这不过是一场一些脸皮比较厚、法制意识比较低的人演出的闹剧罢了。

    诗歌再怎么没出息,恐怕也还没有沦落到需要这种脱衣秀来“保卫”的地步吧?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体,诗歌的前途根本用不着这些自作多情的忧天杞人来 “保卫”。不过,某些“诗人”倒的确需要进行一番自我反思。近年来由他们炮制出来的相当多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戴着“先锋”“实验”光环的新诗作品,仿佛与我们的时代和生活彻底绝了缘。他们总是摆出自命不凡的架势,说些自以为很高雅的废话,磨磨唧唧,莫名其妙。在他们那里,诗歌已经失去了辨别好坏的标准,谁最敢玩邪的,谁就最能走红、吃香,而谁要敢对他们说个“不”字,谁就是不懂诗,甚至是侵犯了诗的尊严。这种现象,不是一种正常的文学现象。读者对这类诗人的反感,并不是对诗歌这种文体的反感。这些所谓的诗人走向穷途末路,纯粹是自找的。他们遭遇读者的信任危机,应该说是十分正常的。读者不是不需要诗歌,而是不需要这样所谓的诗人。

    近年来诗歌不景气,却又每每因文本之外的闹剧而惹人非议。皇帝的新衣,早晚会有被识破的一天。诗歌写得像塑料布一样,干干巴巴,生涩枯燥,却还要两眼放光地盯着前面某个宝座上的某一顶桂冠而垂涎三尺,这样的诗人,是什么心态?我曾在今年7月的《诗刊》撰文,呼吁诗人们“踏踏实实在诗艺上多努把力”。不过,诗艺问题只是当前诗歌问题的一个侧面。当务之急,还是重新找回被某些诗人弄丢了的诗魂。 

    如果没有真诚、善良、美丽的灵魂,诗艺再好的诗歌,也不过是穿上了金缕玉衣的文学僵尸,仅仅对某些蝇营狗苟之辈有些吸引力罢了。奉劝那些喊着“保卫诗歌”口号的人,首先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看看自己与真实的社会人生的距离,看看自己与人民的距离。

    诗歌啊,魂兮归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