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 必定要品尝苦果
由不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而酿成的苦果必定要品尝,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应该说,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民间忧心忡忡、恐惧不安的气氛十分浓厚。因为老百姓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官方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者说,表面上重视,内心没有重视。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现已出台的一些徒有虚名、不着边际的促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如: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去西部,去基层,去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企业一次裁员20人以上必须报告”的令人啼笑皆非、驴唇不对马嘴的“要求”,各地纷纷效仿而出台的主题不变、思路不变的多如牛毛的促就业措施,以及官员、专家每每在电视等媒体上夸夸其谈,云山雾罩却总是不能切入解决就业主题,而唯一颇具内涵的当数引导大学生“杀猪卖肉,养猪,摆摊,搓澡……”的谆谆教诲来看,便可明白无误地断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半麻痹状态,甚至连“纸上谈兵”都算不太上。而且,就从目前大学生的签约率如截至3月10号“广东省本科生的签约率仅有7.61%”的事实,也可以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有效性得到佐证。
像“保增长……就是保民生,就是保就业”,“中国没有金融危机,也不存在经济衰退”云云,说明有些官员、专家,对就业问题的严重性、艰巨性尚缺乏足够重视,没有切实将其放在心上,没有真心实意、设身处地地为走投无路的求职大学生着想,仍陶醉在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磨嘴皮子的快感之中,至于超过700万大学生就业困难,数千万下岗失业职工生活艰难,数千万农民工失去打工机会,百姓实际收入正在下降,等等,所形成的种种巨大隐患,和日益凝聚的社会危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热乎。甚至一些政客还拿着“登记失业率”作为挡箭牌并要把09年的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之内——简直就是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其实,因贫富两极分化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失稳因素,随时会激化,社会动荡,随时都可能奔袭而来。为政者若不能准确地洞察这种风险,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从最近的“河北女大学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留下10万字日记”和在北京发生的“失业大学毕业生无钱回家,抢劫4元钱后被捕”的两件事,以及过去发生在全国各高校大学生因就业压力而轻生的惨剧中,也不难得到启示: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地步。而对此所表现的任何内心和行动的冷漠和无情,都是不明智的。
其实,中国就业情况的恶化,可谓“非一日之寒”,只因为过去基本实行公有制分配制度,真正普遍私有化也是最近10来年的事,而恰恰这个时期是全球经济高度景气的时代,而由于出口和投资双重作用,促使国内经济的空前繁荣,当然这种繁荣不免以牺牲环境,枯竭资源、贱卖土地等为代价,带有浓厚的表面繁荣、畸形发展的色彩,所以中国的就业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被这种现象掩盖和淡化了。实际上早在若干年前,数以千万计的下岗失业工人已经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十分突出,这从5年前初就业大学生月薪3000元那是小菜,可后来逐年下滑,今年恨不得0薪酬都找不到工作的变化轨迹,便可见一斑。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正视,不可回避,也来不得半点虚假。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无法与外国相比:13亿人口,社会保障又不健全。就业是实实在在的民生,老百姓没有工作就没有饭碗,道理就是如此简单。看不到这一点,将会犯极大的错误。然而,令人忧虑的是,一些人却执迷不悟,总是喜欢重复“成果多辉煌,人民多幸福”等等甜言蜜语,而对逆耳忠言、不同声音置若罔闻,无动于衷。而对就业这等大事,采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做法,是必将要误大事的——纸,毕竟包不住火。更可怕的也许还在后头,如果国际金融危机一旦结束,全球经济复苏了,中国的出口恢复了原有生气,而就业状况却依然不能根本好转,又该如何呢?
今年经济增长8%大概没问题,然而,就业状况却明摆着挺糟,总不能把增长目标设到16%吧。即便增长16%,又能如何?因此,不要热衷于靠投资拉动增长,而真正务实的办法是:从投资中拿出一部分直接用于就业,这或许是应对当前就业危机求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权宜之计。至于破解今后长远就业困局,非有效遏制贫富两极分化,有力痛击腐败莫属。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