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是左派我支持"改革"!

火烧 2009-03-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左派支持改革的立场,分析左派与右派的定义,区分左倾右倾,阐述改革派与保守派在资本主义中的角色,强调左派主张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进步。

我是左派我支持"改革"!  

   

1、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左派和右派?  

物以类聚,人与群分。有相同志趣和相同利益的人才能站在一起。没有相同志趣和相同利益的人不可能站在一起成为朋友,成为伙记。  

什么是左派和右派呢?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或无产阶级的立场,所谓左派就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人群,而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所以在今天左派就是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群。有一个经常和左派右派混淆的问题就是左倾和右倾的区分。同样是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因为对现实的认识不一致,因此就产生了对采取何种措施的分歧,认识落后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右倾,认识超前于实际情况的,我们叫做左倾。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属于左派,属于认识上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无论左倾右倾,都会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因此就需要即防左又防右。对认识上有偏差的左倾或右倾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思想上给以帮助,促使他们转变。所谓防,只是说要防止在策略上出现左或右倾,不是说象防贼一样的防人,甚至是把他们作为革命的对象。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主张资本主义,极力为资本主义社会辩护的,就是右派。由于右派极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历史向社会主义前进,所以右派是代表着逆历史前进方向的势力。而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要万万年的,因此他们并不承认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的是什么左派,在他们那里,左派恐怕是要被称作空想派、乌托邦的。但右派在如何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上,也还存在路线之争,主要地区分为改革派与维持派(也称保守派)。改革派就是要割除一些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一些改良,这就必然要向社会主义学习和靠拢,其政策主张也就必然更多地反映了中、下阶层的利益,由此,一般也称其为左翼或左派。而维持派(或保守派)则更多地要求维护传统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反对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因此其主张就必然更多地代表上层阶级的利益,一般称其为右翼或右派。不过也常常不用左右派的称呼来表示,比如,美国的民主党属左翼,但通常称之为自由派,而美国的右翼共和党则被称为保守派。   

与左倾和右倾的概念相对,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又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比如激进的右翼极力反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对已进行的改革拼命反对并主张撤消之,一般称为极端保守派,而激进的左翼就主张实行大胆的、迅速的改革,这大概是叫极端自由派吧。我们可以看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两派的主张变得模糊起来,都在向中间靠拢,也就是保守的保守派和保守的改革派在互相靠拢。   

其实左派也有保守、稳健和激进的区别,但这通常和右倾、左倾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   

     由上可知,在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左派就是支持和捍卫社社会主义公有制、支持和捍卫无产阶级(无产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专政的人们或政党!而右派则是支持和捍卫资本主义私有制、支持和捍卫资产阶级(资本家或其代理人)专政的人们或政党。由社会历史的前进步伐可知,历史是按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向前进的。由上可知,现在社会中的右派是支持和捍卫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制度的人们或政党;而左派则是支持和捍卫社会主义公有制,支持和捍卫无产阶级专政,支持和捍卫公有制下的公平与正义的人们或政党。左派支持社会进步,右派则阻止社会进步。对于左派来说,右派就是反动派,右派们做一切的事情都是反对左派和专政左派的。而对于右派来说,左派做的事情也是反动的,因为左派们所做一切都是反对右派和专政右派的!  

2、过上美好而幸福的生活是每一个人的奋斗目标。  

过上美好而幸福的生活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因为人的私心的存在,在社会历史中到处都存在着先富之人利用资本剥削和压榨没富之人;而有权之人也用手中的权力压榨和剥消无权之人。所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先富之人(包括有权之人)同没富之人(没权、没富之人)进行争斗中前进着的历史。奴隶社会是奴隶(包括官僚)与奴隶之间的争斗;封建社会是地主(包括官僚)与农民(或其它穷人)之间的争斗;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家(包括官僚)与工人(其他穷人)之间的争斗。他们为什么要争斗(或战争、革命。),因为他们都是为得到和捍卫自卫自身的幸福生活(也就是生存生活所需的物质财富)。因为历史上都是穷人占大多数,有权之人和富人占少数。所以社会上大多数的穷人都表现为左派,而社会历史上大多数的富人(包括有权之人)则表现为右派。右派的人们是捍卫自己的即得利益而争斗;而左派的人们则是捍卫自己应得的利益而争斗。因为右派的人们大多数是富人和有权之人,所以他们能用手中掌握的国家政权来捍卫他们的即得利益,于是就出现了奴隶主用国家暴力机器镇压奴隶的争斗,地主阶级用国家暴力机器镇压农民阶级的争斗,资产阶级用国家暴力机器镇压工人阶级的争斗。但是左派的人们(大多数是穷人阶级)为了捍卫自己的应得的利益,于是出就出现了:奴隶起义(革命),农民起义(革命),工人罢工,工人起义(革命)。特别是在20世纪,出现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革命战争,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有的国家的无产阶级终于取得了国家的政权,消灭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消灭了掠夺和剥削无产阶级的私有制的经济制度。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3、我是左派,我支持改革。  

我是穷人,我是无产者,我是无产阶级,我是左派。我在社会主义国家,我要捍卫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我要捍卫革命先辈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我要捍卫革命先辈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我要捍卫革命先辈建立的只有无产阶级和其它革命者才能加入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我要捍卫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同时我是左派,我也支持改革。但同时我反对变修式的改革,因为它是变修,它是复辟资本主义制度,它不是改革。我反对支解和瓦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的变修式改革,我反对在社会主义国家到处建立私有制企业的变修式改革,我反对停止建立独资的公有制企业的变修式改革,我反对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合资建立合资企业的变修式改革,我反对出卖公有制企业的变修式改革,我反对让共产党员能成为资本家的机制的变修式改革,同时也反对资本家入进入共产党的变修式改革。一切“变修式的改革”我都反对。下面讨论什么是改革、革命、变修和反革命。  

什么是改革和革命?  

解释: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也就是把不适应事物发展需要的不合理(不好的东西)部分去掉,并保留合理优秀的部分,同时引进优秀的东西,使事物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技术改革、改革经济体制 、宗教改革。  

   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改革是使社会和经济向前进,不是向后退!  

 一、改革的分类    

 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是逐进式;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是突变式。  

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A、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外国: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 中国: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 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外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  

二、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三、改革的原因(背景)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四、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如果改革出现两级分化,那么改革就算是失败。”  

由上可知,改革和革命都是可以捉进社会的发展。对于生产技术的改革来说,改革的目的是有利于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更好的产品;而对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来说,改革的目的是有利于社会向前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共同富裕,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平发展!只当旧的事物严重阻碍社会的改革时,才出现革命,通过革命强制社会获得进步!  

什么是变修和反革命?    

1、什么是变修?    

 修正主义    

 Revisionism    

 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其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逐步形成起来的工人贵族阶层以及补充到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由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使它的敌人披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在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施坦公然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修正”,故名。亦称伯恩施坦主义。伯恩施坦之后,主要代表是考茨基。修正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哲学上背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政治经济学上修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政治上宣扬阶级合作和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诱骗工人群众为谋取暂时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为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的而奋斗的任务。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曾在欧洲各国泛滥一时,成为一种国际现象。列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旗帜,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同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斯大林逝世后,在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集团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赫鲁晓夫在一九五六年二月主持召开了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赫鲁晓夫抛出“三和”(和平过渡、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路线,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并在所谓“反对个人迷信”的幌子下大反斯大林,竭力丑化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推行一整套修正主义路线。一九五八年底,赫鲁晓夫又使用阴谋诡计夺取了苏联部长议会主席的职位。一九五九年他通过苏共“二十一大”进一步推行修正主义,清洗老布尔什维克。最终在一九六四年被迫下台,另一位修正主义头子勃列日涅夫取代了其职位。苏联经过三十多年的修正主义统治之后,最终落得资本主义复辟的下场.现在,修正主义正在以各种面貌出现,有的已经混入到党内,甚至窃居高职,所以,我们必须对于意识形态领域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坚决的批判。    

 产生的社会条件    

1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改变统治策略,实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2各国工人政党在长期的合法斗争中取得很大成就,这使得第二国际各国工人党的许多领导人认为通过和平改良的途径和议会斗争,无产阶级也能取得政权;许多工人政党的干部更害怕失去优厚的经济待遇和优越的政治地位,力图回避同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3无产阶级队伍由于许多破产的小生产者加入面迅速扩大,这使得各式各样的世界观和思想影响了工人群众,导致各种机会主义思想在工人队伍中泛滥。    

魏巍同志根据对苏东等国复辟资本主义的观察,总结出现代修正主义具有如下的特征:     

 社会主义的旗帜,走的资本主义的路子。他们一般都依然打着马克思主义或种种社会主义的旗号,但却以实用主义的方法阉割其革命的灵魂。他们口头上挂着人民群众,实质上却代表着新旧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复辟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他们共同的手法是欺骗。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在社会主义国家内以反社会主义的面貌出现,是不得人心的,是无法得逞的。    

因此,他们往往以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弊端为名,干的却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之实。他们有时甚至只做不说,或者做成再说。他们是从来不说出自己真实的动机和目的的,仅仅以实用主义的口号和眼前的利益吸引群众,实际上却天天都在改变着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破坏着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一步一步地把人民引向资本主义的深渊。当人民觉察时大势已去为时已晚。戈尔巴乔夫其人直到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倾覆时才最后说出:他一生的主要事业已经完成了。原来他的本意就是要改变苏联的社会制度。他在回忆录中坦率承认,他是从大学时代开始对共产主义怀疑的,并认为:只有从这个制度的顶端,才能有效地改革这个制度。他一生的事业确实完成了。    

 在国际问题上,对帝国主义妥协退让,实行无原则的和平共处,是现代修正主义者的共同特征。因此他们必然放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和反帝的旗帜。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与戈尔巴乔夫鼓吹的全人类的利益超过一切阶级、集团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口号。列宁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现在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其实并没有过时,但却被他们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现代修正主义的显著特征是推行全民国家全民党的主张,或借口所有制改造的初步完成,不再提或漠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包括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相当激烈的阶级斗争。他们这样做,实质上不过是放任资产阶级思想对无产阶级的进攻。前苏东等国几乎没有一国不是造成极端的思想混乱而垮台的。    

你们懂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告诉我们:上层建筑必须适合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改革就是改变原有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失败的唯一标准,改革是手段是方法而不是目的,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当我们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生产力就会迅速地,健康地发展,当我们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生产力就会受到挫折。这是一个不可违背的科学规律。  

http://www.pinggu.org/bbs/Archive_view_4_113556.html    

   

  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都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还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把它看成僵死的东西,这就是教条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这就是修正主义。修正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者抹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抹杀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区别。他们所主张的,在实际上并不是社会主义路线,而是资本主义路线。在现在的情况下,修正主义是比教条主义更有害的东西。我们现在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开展对修正主义的批判。   

修正主义,或者右倾机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比教条主义有更大的危险性。修正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者,口头上也挂着马克思主义,他们也在那里攻击教条主义。但是他们所攻击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东西。他们反对或者歪曲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或者企图削弱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或者企图削弱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以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梦想恢复资本主义制度,他们要从各个方面向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包括思想方面的斗争。而在这个斗争中,修正主义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思潮。19世纪90年代首先出现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E.伯恩斯坦。   

当时,马克思主义已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伯恩斯坦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系统进行修正,故名修正主义或伯恩斯坦主义。修正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普遍真理,是相当完整的资产阶级的观点体系。   

现代修正主义具有如下的特征:   

(一):打的是社会主义的旗子,走的是资本主义的路子。   

(二):在国际问题上,对帝国主义妥协退让,实行无原则的和平共处,是现代修正主义的共同特征。   

(三)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现代修正主义的显著特征是推行全民国家全民党的主张,或借口所有制改造的初步完成,不在提或漠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包括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相当激烈的斗争。   

(四)在建设路线上,他们共有的特征是对市场经济万能论和私有制驱动力的迷信,为了扫除改革制度的强大阻力,他们声嘶力竭地把计划经济贬斥为“斯大林模式”,把它说的一无是处,而实际上却难以解释苏联为何在短短的时期内发展为如此强大的国家。   

(五)在依靠谁的问题上,他们天天都说依靠人民,依靠工人阶级,实际上却天天在改变其主人翁的地位,收回其已到手的福利,并是其沦为资本的雇佣奴隶。   

.中共比较少用“修正主义”这一概念。与此同时,国际上的一些左翼政党,包括一些如尼泊尔共产党(毛派)的毛主义政党则认为中国自从xxx执政以来走上了修正主义的道路。   

.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修正主义吗?如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以大多数人和民族的利益发展,就不是修正主义。只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和过渡阶段,这就是49%和51%的区别。所以现在讲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一种防守也是一种进攻,竞争的策略首先要有资格和资本主义竞争,然后才能谈打败它,这是需要策略和时间的,是需要势的转移和时间的积累。  

修正的原意是改正、修改使正确。中文中修正主义特指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反对修正主义的人认为:修正主义的反动性在于,它不是对错误的修正,而是对真理的修正。故在“修正主义”中的修正是贬义,含讽刺的意味。   

马克思主义把一切比较完整的、同马克思主义相敌对的学说排挤出去以后,这些学说所表现的倾向就开始给自己另找出路。斗争的形式和起因改变了,但是斗争还在继续。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后的第二个50年,从1890年代起,马克思主义同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个反马克思主义派别进行斗争。这个派别因前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伯恩斯坦而得名,因为伯恩施坦言词最激烈,最完整地表达了对马克思学说的修正。修正主义是以伯恩斯坦、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的一股机会主义思潮。这种思潮的追随者认为自己坚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反对那些顽固保守的“正统马克思主义”。   

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它“否定马克思主义中的劳动价值论、经济决定论,否定阶级斗争,认为资本主义并未濒临崩溃的边缘,资本并没有集中到越来越少的人手里,中产阶级并未灰心失望,工人阶级并未遭受日益沉重的苦难”。他们认为修正主义篡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阉割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麻痹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在哲学上修正主义背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庸俗的进化论诡辩论代替革命的辩证法”   

2)什么是反革命?    

通常是指以推翻现政权为目的的行为。反革命一词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的。但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刑法中,一般不用反革命罪这个罪名,而用内乱罪、外患罪等罪名。在中国现代史上,最早规定惩治反革命罪的法律,是1927年3月武汉国民政府公布的《反革命罪条例》,它规定:“凡意图颠覆国民政府,或推翻国民革命之权力,而为各种敌对行为者,以及利用外力,或勾结军队,或使用金钱,而破坏国民革命之政策者,均为反革命行为。”  

由上可知,变修是当政的某些人背叛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利有手中的权力通过社会的变修式的改革而谋取个的私利;而反革命则是一个政治集团推翻另一个政治集团;但是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是使国家或社会向着为剥削阶级和腐败官僚阶级服务前进!是社会的倒退。但变修可以通过变修式的“改革”实现逐变。变修之后,原来的政治集团能够获得了团体利益;而反革命则是突变,反革命的突变之后,原来的政治集团的利益被抢夺!所以,不管是变修式的改革,还是反革命变动,无产者成了被剥削和被掠夺的对象!社会都向后退!  

由上可知改革和变修有着根本的区别!改革可以使社会向前发展,而变修式的“改革”则使社会向后退!如:把好好的一个公有企业卖了,这是变修还是改革?把好好的一个公有企业,通过低价出卖股份变成合资的了,这是变修还是改革?不争论,是改革还是变修?生产队不搞了,又搞大面积的土地流转,让资本家来大面积承包土地,是变修还是改革?通过私有化下的市场改革,使一部人先富起来,然后让先富起来的人做资本家再剥削无产者,是变修还是改革?---------------等!!当全社会的公有财产的绝大部分都变成私有的,或变成合资的了,哪么,社会就走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家可以去查查字典!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相对社会主义来说,是前进还是后退,大家说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