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在维护他们的国家利益上,美国还是很守“信用”的

火烧 2009-03-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美国在维护国家利益时是否守信用,强调信用与道德的关系,并提及国际法与和平手段。同时引用澶渊之盟案例,说明以经济手段求和平的历史经验。

在维护他们的国家利益上,美国还是很守“信用”的

  “信用”这个东西,大体上属于“道德血液”的范畴。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担保物,“信用”基本上只能依靠自律,而自律往往是建立在道德上的,所以如果身上没有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要凭空讲信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然,国与国之间的所谓信用,一般来说还是有国际法保证的。这个世界是文明的世界,西方世界尤其如此,他们都是受过亚当斯.密斯《道德情操论》影响的,而且,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当然,目前来看,“信用”似乎也应该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是很“普世”的。所以,担心美国不守信用是没必要的。如果美国胆敢赖账,难道我们就不能向国际法庭上诉!?我们就不能“严重抗议”吗?不是还有联合国么?实在不行,十三亿人的眼泪难道还不能感化他们?因此,老僧倒觉得担心美国不守信用是有些杞人忧天。

  一般来说,商人们是不大相信“信用”这个东西的,他们都更相信庸俗的“阿堵物”,所以民间的各种借贷往往需要抵押,银行贷款也要有担保。不过有一种民间借贷似乎是一个例外,那就是放印子钱,也就是所谓的高利贷,表面上他们倒不一定需要抵押,反正收不到钱的时候有一帮子黑道大哥出马催债。其实呢,印子钱的抵押品是借贷者的生命安全,这是无价的,所以借什么千万别借高利贷,古人的话可一定的得记牢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有钱人都够资格放高利贷,没有力量、没有胆量的大胖子是不可以放高利贷的,更不应该将钱无抵押的借给一个流氓成性的黑老大,那样的“借款”最后很可能演变成提前预付的“赎金”。

  说到这里,老僧倒想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段盛世光景,那就是《明清上河图》里面所描绘的大宋盛世。很多人一提到盛世,总是忘不了提所谓的“汉朝”、“唐朝”,但我觉得真正的“盛世”应该是宋朝,据历史学家统计,那时候我们大宋的GDP比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还多;那时候我们大宋是文官政治,从来没有发生过武官叛乱,而同时期欧洲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期,文艺尚未复兴,民智尚未开化。最最关键的是,那时候我们大宋是没有外患的,是真正的和谐世界。汉有匈奴,唐有突厥,而我们大宋有什么外患呢?——西夏?辽国?金国?蒙古?他们不都是,他们后来都是我们民族中的一支。那时候,我们大宋打了胜仗,签下了“澶渊之盟”,还主动给辽国纳年绢、发岁银,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年要给辽国发压岁钱,以资鼓励,好让“小朋友”们好好茁壮成长。我们大宋向来是礼仪之邦,从来就是讲究以德服远,最擅长用经济等和平手段谋求世界和平。据考证,我们大宋澶渊之盟之后,至少争取了三十多年的和平发展时期,这为后来我们大宋和西夏的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然,战争无论胜败,我们大宋一概都是要给化外之邦发压岁钱的,反正我们大宋不差钱。

  扯远了点,还是回到标题内容吧。其实所谓的“信”,简单点理解就是概率百分百,无论是信言信行,只要符合某种规则,百分之百会发生的,就可以称之为“信”。而“信用”呢?就是百分之百遵照规律而体现出来的效用。所以,遵守承诺实际上只是“小信”,真正的“信用”得看其言行是否符合他一贯的行事规律。如果其言行符合其一贯的行事风格,就可以称为他是“守信”的。比如一个人一贯说谎,这次他仍然说谎,那么可以说他仍然坚守着他自己的“信行”;相反,如果大家根据习惯都判断他这次仍然在说谎,然而他却讲了真话,这也就违背了他自己的“信则”,也可以说他不守他自己的“信用”了。

  美国历史不长,但纵观这两百多年,他们的行为准则还是很清晰的——那就是对外一切以他们的国家利益为重,而不会遵守什么承诺。这可以看着他们对自己的“信用”。所以,如果从维护他们的国家利益上来看,美国还是很守“信用”的。当然,对他们自己守信用,那么就不一定对别人的利益守信用了。因此,这次经济危机,如果美国赖账给他们的利益比守信用更高,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赖账的。这就是他们的信用,对他们自己的信用。而我们,还是以德服远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