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之子撰文:只有毛时代教育精英多出自工农
原文标题:李中清:150年来中国的教育精英阶层出身什么家庭
150年来中国的精英出身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李政道之子、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中清(James Lee)、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梁晨领导的合作团队发现,在1949年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革命,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被打破。
在11月7日进行的北京论坛史学分论坛上,李中清以《中国教育精英四段论》为题首次向国内外听众介绍这项研究,并在会后接受了澎湃新闻的采访。11月12日,澎湃新闻网私家历史频道刊登了这一专访。
李中清教授认为,在过去的150年中,中国的教育精英,即受过良好教育、最具优势的职业群体有四个阶段的转化:
1865—1905年,即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前,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
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是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和珠三角地区;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
1994—2014年,超过50%的教育精英来自各地区的有产家庭,豪门官僚和商贾,与特定的重点高中。
研究的数据来源于Lee-Campbell(李中清、康文林)领衔的中国教育精英大数据库,这是一个“基于个人层面的、自1760年至今中国教育精英社会与地区来源的数据库”。
该数据库中包括绝大部分清代举人、贡生、进士和官员(1644—1911)、大部分中华民国大学毕业生和公务员(1912—1949)、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毕业生和众多中国211工程大学的校友(1949—)。
数据显示,寒门子弟在清代进士中的比例要明显低于明朝,而到了晚清只占全体进士的10%左右,占贡生和举人的20%,绝大部分的中高级科举功名由官员子弟掌控,这是此阶段中国精英教育学生来源最显著的特征。民国以后,情况迅速转变,商人与专业技术人员子弟成为教育精英的最主要来源,总体比重超过六成,在一些私立院校甚至达到九成。
1953年至20世纪末的调查成果此前已经发表,有《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49—2002)》一书(三联书店,2013年)出版。研究认为,这一阶段社会上层子女垄断教育的状况被打破,工农等社会较低阶层子女逐渐占据相当比重。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建立以及重点中学的设置等制度安排推动了这种改变。
报告还表明,21世纪以来中国的精英大学中来自农民家庭的学生比例与人数均有下降,在自主招生体系中这一转变更剧烈。但在普通高考体系中,来自蓝领阶层家庭(农林牧副渔水利生产人员)的学生总体比例则相对稳定。而以苏州大学为例,干部子弟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越来越多的干部是商业或企业干部,而非传统认为的行政管理干部。
作为对比,李中清分析了中国香港和美国的情况。在香港接受政府资助的八家大学,约有一半本科生来自中低收入家庭,但这不排除上层社会的家庭已经把子女送去了哈佛、剑桥;而在美国,半数精英大学生来自5%最富有的顶层家庭。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教育精英空间分布的变化也被考虑在其中。从乾隆年间科举晋升官员的地理分布来看,他们遍布全国,相对集中于江苏、华北华中,在20世纪早期形成了北京天津中心、江苏浙江中心;从民国大学学生的家庭住址来看,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大学、国立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有较强的地域特征;1949年以后,中国精英大学的学生地域来源也有明显的兼容性,在学校招生范围内,地域覆盖较全面均匀。但在近几年推行的教育改革自主招生体系中,这种兼容性消失了,地域偏向非常明显,家庭背景色彩明显。
李中清教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社会科学史研究。他从2007年开始与南大学者梁晨及其团队合作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精英群体及其社会来源。
澎湃专访李中清:100年前和现在的教育都受财富影响,但仍有差别
澎湃新闻:这项针对中国教育精英的研究始于何时?有什么最新进展和计划?
李中清:我在芝加哥大学跟随何炳棣先生读研究生时已经有了初步想法,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时开始和北大校方接触,考虑做北大学生的材料。2002年与北大正式合作,此后与苏州大学合作。
最近几年,我们一方面与一些国内高校,包括内地和非211高校合作,扩展1949年以后的学生数据库;另一方面以梁晨为主,开展民国大学生数据库建设,现在已接近完成。同时还正在与厦门大学、哈佛大学等校有关学者合作,在何炳棣研究的基础上拓展、加强科举时期的材料。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大规模、长期的中国教育精英数据库,并开展相关研究。
澎湃新闻:“教育精英”如何定义?为什么不是“政治精英”、“社会精英”?它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中国的“精英”?
李中清:顾名思义,“教育精英”是指主要依靠教育或文凭、考试等成为社会精英的群体,也因此,它显然不同于以掌握政治权力为标志的“政治精英”,而“社会精英”是个更宽泛的概念,往往指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所有中上阶层。当前,“教育精英”、“政治精英”乃至“财富精英”是我们这个时代共存的社会精英的主要三种类型,他们彼此有区别,但也有联系,甚至相互重合。
中国一直是重视教育,重视考试的国家,即便是政治精英、财富精英的后代,往往也需要通过考试,成为教育精英从而延续家庭(族)精英地位,因此,从这个角度说,理解教育精英是理解中国精英的最关键所在。
澎湃新闻:数据如何细分?我们目前看到的只是整体数据,你们是否考虑到了学科之间的区分、非211大学学生的情况、三代人的情况(父母不是官员/无产者/商人,但爷爷奶奶是)……
李中清:我们的数据库还在建设中,目前只是有了一些确定的初步结果,将来肯定会做更多细化、深入的研究,包括学科、不等层级、类型的大学比较等。
澎湃新闻:你们的研究显示,在1906-1952、1994-2014这两个阶段,商人和有产者的后代最可能成为教育精英,这两个阶段有什么相似性吗?
李中清:这两个阶段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同点更加明显。
尽管这两个时期教育都受到财富的影响,但显然在统一高考和国家意志的影响下,后一阶段工农等社会中下层子弟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还较为稳定地保持着三成左右比例。当然,他们的地理来源等或许发生了较大转变,城乡、东西差别有所扩大,但在前一阶段,几乎没有社会中下层子弟。这种差别对当下中国其实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我认为这两个阶段尽管都存在大量财富所有者,但其特点可能不完全一样。我认为民国时期财富所有者主要是依靠土地或工商业起家,存在着雇佣劳动及剥削行为等,而在目前阶段,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国大量财富所有者的金钱来自地产经济的爆发,尽管都是社会不平等现象,但这与此前的直接剥削还是不尽相同的。
澎湃新闻:您认为四个阶段的结论、与中国香港及美国比较的数据,说明哪些问题?许多人认为中国现在的阶层流动正在固化、教育带来的上升通道在收紧,您怎么看?
李中清:说明中国依靠客观考试,精英教育一直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尽管在不同时期,受政治、社会的影响,最具优势的群体会发生转变。
中国现在确实面临着阶层固化的风险。同西方社会一样,不断增长的财富、收入与机会的不平等,也是中国今日的显著特点。但至少目前,与西方,譬如美国不一样的是,中国的受教育精英并非长期来自那些极少数富裕家庭。与西方社会精英长期固化,难以转变不同,作为社会精英的主体,中国的教育精英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转变中,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如何,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首先要认识自己的特点,在此前提下才能正确理解其他社会的经验与教训,从而找到符合自己发展和需要的道路。
澎湃新闻:《无声的革命》这本书呈现了你们的部分研究成果,但有学者不认同你们对数据的阐释,认为“无声的革命”是被夸大的修辞。您怎么看?
李中清:这一商榷我们已经注意过,实际上,在与商榷文章的同期期刊中,梁晨、董浩专门撰文进行过详细的回应(《社会》2015年第2期)。我认为这一商榷完全没有能正确理解我们研究的方法,以及社会科学化研究方法在运用于历史材料时可能需要进行的合理调整。
网友跟帖评论:
把回复转上来,很有趣
色诱希拉里
1953至1993年百分之四十来自无产者家庭,这可能上下五千年仅有的一个时代!
8小时前回复点赞(271)转发举报
平章事
怪不得一直听到“我是农民的儿子”
7小时前回复点赞(149)转发举报
funnybomb
简而言之就是阶级固化
2小时前回复点赞(3)转发举报
穿越单向度社会
节制资本,连孙中山都知道这个道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是靠战后管束资本家缓和阶级矛盾的。共产党如果去抱国内外资本的大腿,绝对没出路。
2小时前回复点赞(11)转发举报
风吹麦浪
那就等着再次革命,中国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循环。
3小时前回复点赞(6)转发举报
McLan
那是毛主席的境界,不是后面非议的小文人能够企及的。看现在都是谁在泼脏水。更有些爷爷辈都是世代农民的小小既得利益者跟着摇旗呐喊,岂不可悲可笑?!
大学时候听台湾一个节目,聊起当年土改多惨。有个跑到马来西亚的,他女儿打进电话,说他父亲一点不惋惜家业被分。说当年中国的农民太苦了。当年听着,这般人居然也能有这般认同,意外的很。
3小时前回复点赞(10)转发举报
鸟人3838
那看现在的趋势,又要回去了?
3小时前回复点赞(3)转发举报
深秋不见雪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也决定精英教育。今天的无产阶级就是穷人,不论有没有田地,占不占有生产资料,一个人为生计拼命,哪里能想孩子教育,有钱人能从小培养孩子,君不见农村,特别偏远山区有多少大学生?现阶段高考制度看似公平,实为不公平,因为国家不能向所有的人提供相同的资源。五、六十年代为什么能占40%?因为国家政策干预,采取保送方式,让穷人孩子受到精英教育。这份研究对中国来说很及时,精英教育走向何方,大家好好思考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3小时前回复点赞(5)转发举报
无极
无极
ymyq
ymyq5小时前
1楼
高考是公平平等,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一直要打破这种平等。
点赞(7)转发回复
高考基本上是很公平的 跟过去的科举一样 但是 教育却越来越不公平 有钱人可以上比师资和设施较好的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穷人则不行 我们都知道好学校的重要性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 私立大学超过公立大学后 那么就算你考上了优秀的私立大学 你也没有钱去上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这其实跟民主选举一样虚伪 理论上 人人都有选举权 但是有钱人掌握着媒体资源 掌握着话语权 能够影响大众的选举 所以参与竞选的人 必须得到有钱人资助 否则怎么让别人知道自己 如此一来 所谓的民主选举其实就变成了一场烧钱游戏 任何人想要竞选成功 只能成为依赖有钱人
3小时前回复点赞(2)转发举报
穿越单向度社会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
3小时前回复点赞(3)转发举报
西域散仙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3小时前回复点赞(1)转发举报
脱脱不花
张zy
张zy6小时前
1楼
共产主义国家的基础教育是非常了不起的让想学习的人都能学到知识。当年苏联统治地区都保证了很高的识字率。甚至一堆斯坦驴教国都有百分之九十多的识字率。
中国几十年高速普及了义务教育。
但是现在优质高效的义务教育开始被动摇了。更多时候堆钱能堆出效果
点赞(4)转发回复
山高松89
山高松895小时前
2楼
现在的问题很简单,国家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投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要被社会在教育上的投资给拉下太多。停止学区制的推行,因为学区就很容易将学校与周边房价联系起来,无形设置了进入学校的财富门槛。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点赞(1)转发回复
教育不公平是某些人希望的,也是推动改革的方向
3小时前回复点赞(1)转发举报
ahxkx
希望这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3小时前回复点赞转发举报
tucw000
对于他们“权贵”来讲,当然是世界上最黑暗的时期,也没说错啊
4小时前回复点赞转发举报
商君府掌书2
阶级固化无法回避
4小时前回复点赞转发举报
.
神族观察者
神族观察者
结合本文重新思考毛主席说他一生所干的两件大事,为什么是那两件?随着阅历的增长,越发认识到主席超越时代的伟大,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给力]
4小时前回复点赞(24)转发举报
将进酒
离得越远,越能体会到毛主席的伟大,越能领会他的良苦用心。
4小时前回复点赞(15)转发举报
xie1951
改革开放之前,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农民更穷(做梦都想进厂当工人,政府不让当)。那时上大学的绝对不止40%!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生长在美国的李政道之子怎能说清楚?!
4小时前回复点赞转发举报
.
topsight
topsight
关门者也是这群前“无产阶级精英”
4小时前回复点赞转发举报
神说爱我者
教育产业化的结果就是间接地固化了阶级。国家在贫困学生补助上还得加大力度,在毕业后的学生就业上也要多做些工作。
4小时前回复点赞转发举报
.
zijie3116
zijie3116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4小时前回复点赞转发举报
.
晓月清风空间
晓月清风空间
催债的是一些资本家,是一些被自由报道媒体鼓动起来的民众,更是吃喝拉撒睡都得自己负责的制度。在这些条件下你要做一个精英,而且是一群这样的精英与你竞争。
能活下来的就不容易,还要获胜的。这就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精英。
4小时前回复点赞(2)转发举报
天接云涛星河转
2014年属于精英那部分人群,起码是80前生人吧,80后生的能不能成精英,还两说吧。
5小时前回复点赞转发举报
cinet
这个研究打破了一个神话:成功者不一定非要是朱元璋的后代。
5小时前回复点赞转发举报
晓月清风空间
马英九与蔡英文的竞争,就是资产阶级精英筛选方式。
5小时前回复点赞(4)转发举报
aaa
应该是1953至1993年百分之四十来自普通工农家庭更确切。
5小时前回复点赞(5)转发举报
西风卷帘
然后我就想起了不少人痛批当前中国基础教育制度“机械、填鸭、题海”,各种羡慕外国小孩自由自在,各种不信外国有钱人的上私立学校也是学业繁重。如果国内也按西方那套来搞,恐怕也会高水平教育被上层垄断了,你小孩成龙的机会有多大?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5小时前回复点赞(8)转发举报
王者之道
底层孑弟的上升通道被堵死,一个民族便会走下坡路。
这是我的看法。
6小时前回复点赞(10)转发举报
.
红巾漫天
红巾漫天
所以老毛现在被抹黑的这么严重,因为既得利益者最怕的就是老毛这样的人
6小时前回复点赞(23)转发举报
丹徒布衣
阶级属性决定意识形态,这在任何时代都是都是具有普遍性的。
6小时前回复点赞(3)转发举报
梦汐7小时前
1楼
现在无产者连说话的声音都听不到了
无论你如何文过饰非
无论你如何歌功颂德
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低收入者问题
农村问题
你都要去解决
不解决社会肯定会出问题
国家和党之前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现在就完全不是了
代表了所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还容不得别人半点指责
不患寡患不均
大家伙走着瞧吧
张zy
共产主义国家的基础教育是非常了不起的让想学习的人都能学到知识。当年苏联统治地区都保证了很高的识字率。甚至一堆斯坦驴教国都有百分之九十多的识字率。
中国几十年高速普及了义务教育。
但是现在优质高效的义务教育开始被动摇了。更多时候堆钱能堆出效果
6小时前回复点赞(4)转发举报
生活永远美好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
对主席时代的无声赞美
6小时前回复点赞(3)转发举报
wwr1983
老高
老高7小时前
1楼
快乐教育普及后中国很快赶上美国了。到时精英就来自那5%家庭了。
如果你还没进入那人口的10%却高喊快乐教育,只能说你二了。
点赞(7)转发回复
跟美国其实差不太多了,美国有贵族私立学校,中国有补习班,都是有钱人才去得起的。公立学校不敢惩罚学生、不敢“压榨”学生、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小孩子有那么自觉要老师干什么?
6小时前回复点赞(1)转发举报
.
李由
李由
那么,这40年间中国科技和学术的发展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
7小时前回复点赞(1)转发举报
.
喵大王
喵大王
这让我想起了明朝灭亡的原因。
明朝允许商贾及商贾出身的人参加科举不加限制——>商贾出身的官员逐渐占据朝廷官员大半——>开始左右朝政——>于是:
1、废除官办下西洋,转由民间专擅海利,培养出郑氏集团——>朝廷年入下降财政削弱。
2、几百年不加商事税率,商业逐渐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农业人口转入商业——>农事因缺乏劳动力,负担加重,对灾年的抵抗力下降。
3、出现灾年,粮食歉收,流民造反,军事吃紧——>朝廷财政负担变重——>商贾集团把持朝政加农业税不加商业税——>农民负担越加变重——流民打不完,屡降屡叛。
4、农事吃紧,财政压力大——>发不出军饷——>明军哗变,加入流民成为生力军。
5、商贾集团一边豢养文人喷皇帝昏庸无能,一边拒不出资补充国家财政还拒不调整商业税率。
最后,紫禁城破。崇祯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
7小时前回复点赞(29)转发举报
侦察兵
侦察兵
阶级固化,这个王朝就快完完了,庆幸至少现在不是,但仍需警惕。有毛的思想也许中国永远不会,毛的伟大是划时代的
7小时前回复点赞(8)转发举报
.
spy
spy
说好的无产阶级专政呢
7小时前回复点赞(1)转发举报
.
喜新不厌旧4265
喜新不厌旧4265
这是民族和国家的巨大退步。百年后,囯祚尽矣!
7小时前回复点赞(2)转发举报
.
渺渺兮予怀
渺渺兮予怀
1952年开始一化三改,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这些都是很清楚的。
7小时前回复点赞(5)转发举报
.
恶魔吹着钢管来
恶魔吹着钢管来
精英的出身马上就要轮回到和从前一样了!!!
7小时前回复点赞(3)转发举报
.
1321101285
1321101285
这个也要考虑基数的变化,刚建国时农民人口就是多,现在呢,很多农民已经是拿着农村户口的新城市人了。谁都知道北京农村户口的含金量远远高于城镇户口。
核心问题是,教育不能形成阶层垄断,要让处于社会底层的子弟有学上,上得起学,真正能够用知识改变命运。政府主管的部门、企业,要优先录用品学兼优但没有任何家庭社会背景的学生。
7小时前回复点赞(4)转发举报
.
老高
老高
快乐教育普及后中国很快赶上美国了。到时精英就来自那5%家庭了。
如果你还没进入那人口的10%却高喊快乐教育,只能说你二了。
7小时前回复点赞(7)转发举报
.
村庄
村庄
色诱希拉里
色诱希拉里8小时前
1楼
1953至1993年百分之四十来自无产者家庭,这可能上下五千年仅有的一个时代!
点赞(272)转发回复
毛的伟大!
7小时前回复点赞(2)转发举报
守中知常
色诱希拉里
色诱希拉里8小时前
1楼
1953至1993年百分之四十来自无产者家庭,这可能上下五千年仅有的一个时代!
点赞(272)转发回复
正确评价和反思“文化 大 革命”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及其经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7小时前回复点赞(5)转发举报
心若菩提
这40年是中国扬眉吐气挺着脊梁的40年。其他的时候,呵呵
7小时前回复点赞(2)转发举报
梁记向
梁记向
时间离得越久,越体现出毛主席的伟大!至于毛主席的“亲密战友们”,只能呵呵呵了。
7小时前回复点赞(3)转发举报
洪立松
长久来看,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精英后代。而这些人又能借助知识,信息及人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扩展自己家族的势力。
教育其实和科研差不多,都是钱堆出来的,钱多总比钱少好,这是肯定的,如果你一定要否认,那就是罔顾事实了。
底成本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可以延迟阶级固化的时间,事实上现在的欧美发达国家,都是从学前教育就开始进行分级了。
很多羡慕西式“轻松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中国家长,不客气的说,你要真相信,那你就已经被分级了。可惜,很多中国家长并不认同这一点。
但总体的,长远的来看,阶级固化恐怕是一种必然而非可选的。
除非发生足够打破现有阶级利益进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大事(比如大战争)
7小时前回复点赞(1)转发举报
新至联
作为农民和工人的后代,我要喊一声:毛主席万岁!
8小时前回复点赞(36)转发举报
雾罩云山
色诱希拉里
色诱希拉里8小时前
1楼
1953至1993年百分之四十来自无产者家庭,这可能上下五千年仅有的一个时代!
点赞(272)转发回复
曾经作为国家统治阶级的基础 就在那一年被下岗了 而在之前他们的同盟军早就单干了
8小时前回复点赞(17)转发举报
.
平章事
平章事
怪不得一直听到“我是农民的儿子”
8小时前回复点赞(150)转发举报
.
智也愚
智也愚
这个研究说明,国家的人材取向决定了管理人员的出身阶层。同样,这些人的价值观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
8小时前回复点赞(7)转发举报
.
新至联
新至联
还有50%来自农民子弟。
8小时前回复点赞(2)转发举报
.
新至联
新至联
1953—1993年,约超过40%的教育精英是来自全国的无产阶级工人子弟;
8小时前回复点赞(1)转发举报
.
关公
关公
毛主席万岁!这都是毛主席的功劳!这是毛主席开创的新时代!
8小时前回复点赞(24)转发举报
.
nice多利安耶茨
nice多利安耶茨
1953和1993 这两个时间点很有意思。
8小时前回复点赞(7)转发举报
.
动能1
动能1
谈到阶级了,大局观就有了。
8小时前回复点赞(10)转发举报
纯参观
纯参观
革命!!!!!
8小时前回复点赞(5)转发举报
.
终不是
终不是
我语文差,是不是说无产阶级政权不知不觉又被资产阶级篡夺啦?是又要***吗?
8小时前回复点赞(12)转发举报
.
zongcat
zongcat
我们教育改革的目标不就是向1905年以前看齐么------
8小时前回复点赞(2)转发举报
.
色诱希拉里
色诱希拉里
1953至1993年百分之四十来自无产者家庭,这可能上下五千年仅有的一个时代!
8小时前回复点赞(272)转发举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