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创新型人才被谁扼杀
泱泱华夏古国,为何培养不出类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或是最近刚刚去世的乔布斯这类的杰出的创新型,为何13亿人口的伟大的中国培养不出类似韩国的三星这样的伟大的公司,为何960万平方公里的伟岸雄狮培养出来的诺贝尔获奖者人数远远没有向日本这样的小国多呢?为什么,曾经我不懂,更无法想象这是如何发生的,而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分析,我国的创新型人才到底是被什么给扼杀了。。。
如此,我想先用我国的教育模式与美国的教育模式进行一个对比,以此作为一个分析的起点。
先说中国的教育模式吧,以我为例,四岁开始上学前班,6岁开始上小学一年级,学习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是主课还有3门如思想品德,自然,体育等作为辅助学习的课程,在我的映像中,小学的我,8点中由学校的校车接到学校上课,早上是4节课,到中午12点放学,然后老师带我们到学校食堂吃中饭,之后到了1点钟开始睡午觉,睡完午觉,下午继续上课还是4节课,然后到了下午5点钟放学,老师送我们回家,之后在家吃过晚饭后,妈妈带我到钢琴补习班上1个小时的课之后回家,到家后大概7点钟,然后休息半小时(一般妈妈会在这时放动画片给我看),之后完成在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完成后,大概就到了9点钟了,于是妈妈又开始给我讲老子,孔子,的故事,之后大概一个小时,妈妈给我洗澡,于是这一天就这么过完了。星期一至五我的小学生活就只这么过来的,然后就是双休日,妈妈会带我去学奥林匹克数学,跆拳道。就这样在这种一日复一日的重复之中我艰难的熬过了我的小学六年。
之后到初中,超多的作业加上妈妈没日没夜的催我好好读书,被逼无赖的我只好留在学校住宿,成为一名住宿生,尽管如此妈妈依然隔三差五的跑来看我有没有好好学习,学校没有双休日,一个星期只有半天的休息时间,一般的国家指定的长假,学校一定会给你打五折。初中给我的映像就是天天的上课做题,上课做题,然后就是“你怎么这么蠢那,这道题都想半天,”“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讲”“真不知道你门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
初中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们那儿最好的中学,荆州中学。本以为可以适当休息的我没想到这只是我恶梦的开始。身在一所省重点中学,环境会引导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此从那时起我的生物钟被准确的定位在早上6点起床,晚上11.半睡觉,中午1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你只能睡半小时,因为来自学校家庭同学的3方面的压力,你不得不如此。。就这样恶魔般的高中生活把我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折磨成一个目光迷茫空洞的格外安静的”成熟”大学生,就是这样,我结束了9年义务教育。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伊甸园——上海师范大学。
然而我们来对比一下美国的教育,小学也是差不多6岁开始,然而不同的是,作为小学生的他们没有所谓的家庭作业,父母也不会拼命的然孩子报补习班,孩子在小学的唯一任务就是淘气的玩,而小时候的玩玩闹闹,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没有思想禁锢的他们拥有这只有这个时期才能培养的天马行空的创兴型想法,因此为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此中学后就正式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指明正确的方向。到大学后这些孩子们开始了关于他们兴趣方面的研究,就这样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从上文的对比可以清楚的看出,教育制度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两者的差距,中国在这种古板的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不是创新型人才,而是标准的解题高手,因此你可以看到凡是在外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基本上将他们学校的奖学金包了,是的,你没有听错,这就是中国的“人才“,但是在国外拿着奖学金的中国学生依旧得不到外国学生的尊重,在中国学生眼中分数就是一切的观念显然在国外只有吃瘪的份。在国外的学生眼中,实战能力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最终标杆。
你明白了吗,亲爱的同学们中国的创新型人才,中国的创新型人才正是被我们的万恶的教育制度扼杀在了成长的萌芽阶段。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