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皓的开创性工作
伍皓的开创性工作
宋阳标/文
伍皓这个名字,还是我多年前在西祠记者的家见过,那时候他经常发布一些业务探讨性的文章,署名似乎是新华社记者伍皓。不过,说实话,我那时候对他的文章基本没有认真拜读过。
不过这次伍皓却是真正出名了,一下全国都知道了这个躲猫猫部长。由于组织了网友对躲猫猫事件进行调查,伍皓一夜之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不谈组织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是怎么样, 但是仅仅凭伍皓能够想出这一招,已经是宣传部门工作的突破性进展,使宣传部门在应对突然事件时常用的消防灭火和管制媒体之外,又多出了一个新的途径,让民众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解决过程里来。如果说在这件事情中有一个唯一的亮点,那就是伍皓的请网民参与,打破了宣传部门往常惯用的被动做法,而是采取主动的方式请网民来监督,而且这些网民也并非是一般的普通网民,不少都是媒体记者出身,较之一般人更具有挑衅心理和较真心态。这件事情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法,但是毕竟伍皓是让以往都掩盖在暗箱之内的解决流程部分曝光于大众面前。即使这些网民并非是纯粹的网民,但是毕竟也是这个事件中的突然闯入者,打破了以往的暗箱生态平衡,多少给这个事情的解决加上了一丝压力,不管这点压力能不能促进事情的最终解决。
以往,如果地方发生了一件负面新闻,宣传部不外刚刚说的几种解决方法:
一、封锁消息。没人捅到媒体里,事情自然在家里就好办了。
二、收买媒体。凡是媒体记者来,尽管好言相待,好礼相送。这样吃了拿了人家的,记者总不好还继续曝光吧。有的就是直接到媒体办公室找到领导,附上孝敬的费用,自然解决问题。
三、管制媒体。自己能管到的,就直接下令不得报道,自己管不到的,请求上级部门帮忙管制。
四、恐吓记者。这样做的比较少,除非是一些愣头青宣传部官员,当然,并非没有。
宣传部门对待突发的负面新闻,无非是这几种方法,但是伍皓的这次工作是对以往的惯例和常用方法进行了突破。虽然这几位网民很难算得上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工作人员,但是由于他们在网络上的影响,有时候能起到比一般记者更大的传播力,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媒体工作者。伍皓请他们参加这个监督活动,实际上也就是将社会公共权力引入对司法办案的本来不大透明的流程的监督,就像将阳光用导体引入到昏暗的房屋一般,尽管这个光亮可能是很小的,但是毕竟是一丝光亮。我们当然不能指望初次亮相,就能得到满堂喝彩,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个亮相还是具有了非凡的意义。虽然,由宣传部门引入社会的公共监督权在政治伦理上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但是在中国的特殊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伍皓在全国首开先河,引入舆论公权对司法实践的监督,有的人说,他可能会因此受到处分或者排挤,因为毕竟这样做会得罪一些身处事件漩涡中的当事人,也可能会因开了这个先例,给其他地方的宣传官员带来压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伍皓的做法应该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高明之举。以伍皓多年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理论素养、政治修养来说,他不会不没有经过认真的思量就轻率决定。我们应该给他以支持,给他以鼓励,希望像伍皓这样的宣传官员越来越多,使中国的新闻事业和司法实践越来越公正,越来越透明。
让一切都能够沐浴在阳光下,让阳光将万物照亮。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