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笑之老公鸡下了个白皮蛋
文章围绕公鸡下蛋引发对知行关系的思考,结合毛泽东思想与知行合一,探讨实践与真理的关系,强调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推动真理标准大讨论。
拍案惊笑之老公鸡下了个白皮蛋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知还是行后得知?这个问题使人几天失眠,突然昨天大悟:公鸡是可以下蛋的!!
起因是2月7日在深水区看到“金牌民工”网友写的《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0902/68935.html。顿时两声大笑。
第一笑,这个标题这个内容的文章能够在深水区发出,说明我们的努力已经开始取得效果。这可不是简单一篇文章的事,这是彻底否定了检验论啊,意义非同寻常。我曾经和很多体制内的领导、高校的朋友们辩论这个问题,他们都是顽固地坚持检验论。其实他们心里是认为的。但为了既得利益,拒不承认那句话有问题。这个文章的发表,将有可能使我们以人民网和乌有为阵地,掀起第二次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请网友们一定要有这个敏锐性,集中火力,发动并掀起第二次大讨论的高潮。
第二笑,有三个原因。
一是作者的一句话“实践和真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句话非常精辟,更准确地更简要地说明了实践和真理的关系。
二是通过作者的文章,突然想到毛泽东同志是受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知就是真理,行就是实践。这样就完整地把毛泽东思想和传统君子儒联结起来了,这样就能最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然现在的形势、斗争的需要使我们暂时不能做这个工作。因为对儒学的发扬,可能会导致一定的弊端。但这个思路一定要注意沿着走下去,将来有条件了可以继续做下去。
三是理论上,毛泽东同志的教育人民、提高素质使他们摆脱异化的思想,就更清晰了。马克思是通过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通过使人的社会属性摆脱异化而实现人类的解放,这是从共性到个性,从外到内的办法。但这个路有一个问题是:由于人性的自私的一面,公有制条件下,公共权力产生后还会异化。而毛泽东同志另辟新路,在变革经济基础的同时,强调提高人民素质,通过人民道德水平的提高,从个性到共性、从内到外使人摆脱异化;同时他老人家创立了“四大”的人民民主实现形式,通过分散的个体的权力的极大释放,约束公权力。这是一个伟大的民主创造,在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最民主的制度。这是社会主义最科学的实现途径。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毛泽东主义,把这个探索系统化理论化民族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再回到鸡和蛋即知和行的关系上。为什么公鸡会下蛋?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有下蛋的因子啊。我们看个故事就明白了,
《狼图腾》中有个典型案例。作者养了一个小狼。小狼从没有睁眼就离开母亲,没有长辈教。所以它没有知的途径,只能行。可是,它在沙地上自己对着太阳方向,挖了个洞钻进去休息、它第一得到活兔子吃时,转圈跑的仪式化动作,这都表明了它思维深处,是储存的一部分“知”!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我们大脑深处,预先储存了一个“知”,这个“知”,只能通过直觉体悟的方式去把握。
知行合一的知,是后天的经验的积累。是可以和先天的“知”有机地打通的。
东方为左,左手受支配右脑,东方的思维是内向式形象化直觉体悟式思维;西方为右,右手受左脑支配,西方的思维是外向式抽象化逻辑推理式思维。我们的教育完全西方化,思维完全西方化,科学的标准完全西方化是不对的。这是哲学上的思考。
价值观上,东方价值观以公为首,西方价值观为私为首。东方人文科学讲究激励改制人性中公、善的一面,约束私、恶的一面,使人止于至善。所以东方的一切人文科学,立足点是善,是正面教化,强调和而不同。西方人文科学重视发挥人性中私、恶的一面,鼓励人们自私,通过每个人的自私,确定个人需求的边界,即法律或规范,使人止于至法。所以西方的一切人文科学,立足点是恶,是负面争斗,强调竞争达到平衡。但是由于人的需求是可以无限增长的,西方的以私有基础的市场经济,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
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得到,没有什么普世价值。价值是物的有用性。有用性取决于人的需求。比方,大阐蟹,通过西方压舱水进入欧洲,大量繁殖成为自然一害,但欧洲人却从不吃它,对吃蟹的中国人往往歧视,以致于中国人也不吃。但在中国,大阐蟹却是昂贵的美味。从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同一个事物,因为主体的不同,价值表现也不同,因此没有什么普世价值。
西方式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是建立在西方私为先的人性观基础上的,只适合于西方,不适合于东方。东方有自己的普世价值,主要内容是: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他不能为了自己的私欲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最大的最高尚的价值是公平正义。
附件:从毛泽东同志的一篇文章看他受心学的影响
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下王阳明及其对毛泽东的影响。
少年毛泽东曾十分服膺王阳明,对《王阳明全集》、《传习录》逐句逐字做批注!王阳明的“心学”是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陆启蒙发端,王发扬光大,合称陆王心学。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的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的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已的行为实践。何为心学,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心,心就是天理。
王阳明“心学”一出,学子蚁聚,风气大开,迅速成为当时明朝的一种主流哲学思想,引爆了明朝后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心学体系成为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封建社会后期异端思想的产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王阳明先生从此成为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大家想想《实践论》的写作时间。《实践论》最初是毛泽东在抗大讲课的稿子,由红军总政治部把提纲整理出来,经他本人同意,油印发给了学员。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最早油印本封面注明的时间是“1937年9月印”。《实践论》是这个《讲授提纲》第二章“辩证唯物论”的最后一节。《矛盾论》是其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第一节,原标题为“矛盾统一法则”。整个讲稿虽然是比较简略的“提纲”,但这两节看来是根据记录作了整理,已不再是“提纲”,而是完整的论文了。
《抗战教育的“知行合一”》(1939年8月2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小学教员暑期训练班毕业典礼上演讲,题目是《抗战教育与小学教员》。下面是这篇演讲的要点。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编辑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135页。)
目前全中华民族的任务是,第一要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第二要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第三要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抗战教育在抗战中占着一股重要的地位。抗战教育,一是办学校,办小学、中学、大学;二是社会教育,设立夜校,推行识字运动等。教员应当在工作中学习,应当向学生学习,向老百姓学习。在抗战教育中,知行合一是一件大事。陶行知主张知行合一,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还缺少一部分,就是生活教育。
(下面是在中央档案馆保存的这篇演讲稿中摘抄出来的第三部分,题目是《抗战教育的“知行合一”》,编号是“手6—28”,手抄件抄自其中20--24页。这里是按手抄稿编辑的。)
第三,抗战教育的“知行合一”
这个问题就是讲教科书与生活的统一问题。教科书这件事是值得研究的。我也是当过半年教员,在师范里教过书,那时候看见的教科书,实在有许多不高明,不适合实际。比方:里面讲的是大总统,又讲些轮船、火车、有线电、无线电之类,但是没有讲到小米、大米。住在乡下的老百姓就一辈子没有看见过大总统、火车、轮船、有线电、无线电,这些东西老百姓也是终生罕见的,而他们天天碰面的小米大米却没有提到,这就不合实际。另外有一种是讲了不做的。就是书本上讲的民主政治、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等等,但是没有人做,而且做的是相反的事。这些都是知行不合一。在抗战教育中,“知行合一”是一件大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搞这一套的,他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学的做的都统一起来。这在马克思主义讲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就是“知”,实践就是“行”。现在有些讲的同行的是不统一的。比方:口讲民族主义,行的是向帝国主义投降;口讲民权主义,却来压迫老百姓;口讲民生主义,而实行剥削老百姓。讲的同做的完全不对。讲什么中国要独立解放,要民主政治,要改善民生,而实行的恰恰相反。你们要大大的改变这个毛病,要做到讲的就是行的。
这一切,在我们边区里是已经做到了。民族主义,讲抗战,肖劲光、高司令,他们在后方守备,准备随时打击敌人,而且已经打走了要渡黄河的日本兵。朱总司令在前方抗战,老百姓也抗战,书上讲的都是做了的,我们是讲了就行。陕甘宁边区不是半殖民地,没有帝国主义的势力,不跟帝国主义订条约,洋货进口,就由我们做主,这就是独立自主。这不是切切实实的实行了民族主义吗?民主政治,讲了也做了。林伯渠同志、高自立同志是边区政府的主席,是老百姓选举出来的,高岗同志是边区参议会的议长,也是民选的。有证有据,决不是欺骗老百姓。陕甘宁边区是抗日的民主政治,不是半封建的,这同全国比起来也是不同。讲到民生主义,在边区,土地早已分给老百姓了,已经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在边区,是实现了三民主义,我们讲了的已经做到了。
现在我们教科书上还缺乏一部分,就是生活教育,就是讲怎样吃饭,怎样生活,讲大米、小米、养牛喂猪等等。我们的教科书就要讲这些东西,这一套就是马克思主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讲法,天下是经济第一,其他东西第二,而这些小米大米养牛喂猪等等却正是社会的经济基穿吃饱了饭可以开会上课,不穿衣服冬天就要冻死,一切的东西就是从经济上发生的。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三民主义,统统要以大米小米养牛喂猪作为基础,这就是说:有了这个基础,才可以在上面造房子;有了经济基础,其他法律,政治、艺术教育等等,才能建筑起来。我们的教科书中就要把这一部分补进去,怎样补法,同志们在工作中可以研究研究。
书上讲的大米小米要与实际的大米小米对照一下,要互相配合起来,这样做才是真正的老百姓的知识。小米怎样种法?小米有各种各样的种法,天时的好坏,山地的阳面阴面,有各种的道理在里头,这一些都应研究研究,得出结论,载在书上,使大家都能知道。从前一部分人说:农民是没有知识的,这个话等于放屁。农民也有他们的学问,他们会种大米小米,会喂羊喂猪,我们就不会。大司务能做饭煮菜,油盐酱醋放得却好,我们就不会搞。马夫同志也有他的学问,我有没有学问?也有。我虽不会种小米大米烧饭煮菜,可是也会讲一些马克思牛克思的。你们教书也是学问,而这些东西,农民老爷就讲不来。朱总司令他有打仗的学问。所以各有所长,各有各的学问。谁说农民是没有知识的?
我们教科书里要有抗战,还要把生活加进去,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这就是抗战教育的“知行合一”。
同志们要回去了,去教你们的学生与老百姓,所以讲了最后一点关于抗战教育的知行合一。这是历来的老问题,可是,从前都没有讲好,所以,我今天再来讲一讲。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