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到不知所以
——缺少天才?
2011-11-13
在关于教育的问题上,中国人又陷入了苦闷。一方面,华裔科学家、才干比例不少;另一方面,偌大的中国却难以出现所谓的天才。
到底为什么呢?
鲁迅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指出:“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中国的传统思想就是小生产社会中的平庸,就是反对拔尖的世俗。真正的拔尖人才往往不得安适,以至于隐者为高,小隐、中隐、大隐成为名人追求的不同境界。
中庸为用,讲的是矛盾统一。真正的哲学讲的是实现矛盾的最大张力,并形成相互辅弼的统一共同体;绝不是不许彼此发展的“武大郎开店——不许高人”。
以易经为本的中国哲学却被超级官僚、野蛮皇帝演绎成为,只要中庸、不许消长的庸俗世相。中国的哲学变为将崇高压低,将棱角磨平的工具世界观。
最近,有人将“钱学森之问”演化为“乔布斯之问”,却不知两者绝对之不同。出商业天才,与出政治天才不同,与出多方面的杰出人才也不同。为什么那样羡慕美国,不关注中国的政治?万马齐喑究可哀,哀在哪里?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人们想到了小学、中学,更联系到大学,书院。在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国度,没有任何创新可言。中国的文化环境已经混乱到不知所以的地步,更是人们大隐隐于市的时代。那些成为商业亿万富翁的人群开始更急于作为流民转移到发达国家去了。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流失了多少青少年学子,又流失了多少人民的财富?自由主义正是中国失败的开闸放水利器。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0日刊登柏木钉文章,“缺少天才谁之责”,问道:“如果您是孩子的家长,您是希望他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门门考一百分,还是给他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呢?如果……您是一名地方领导,您是热衷于见效快的招商引资,还是大力培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种子企业?”
作者没有问责,只是鼓励莫叹息,快行动。但是,领导已经抉择了:“招商引资”来钱。
经济市场的所谓效率第一,只是掌握权力和资本者的效率第一问题,而不是全国人民的效率第一。这才是问题的根。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前不久公布,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有人因此惊讶: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难道比发达国家落后了20年?
佘惠敏在文章中讲,中国科普研究所何慰说是因为不同的标准。若用现在美国通行的标准,美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8%,我国的比例大致在22%左右。好了,接轨就是好。一下子就差不多了,因为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了?
私有化的经济社会人们普遍都趋向于“单向度”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人们团结一致,向“钱”看了,谁最有钱谁最灵巧。
中国封建社会土崩瓦解的时候,中国出现了无数英雄豪杰。正是土崩瓦解给英豪脱缰的机会。同时,也给真正的人才以自由。自由加之义愤,形成了大批革命领袖,使他们思考、行动。中国的崛起正是缘自二十世纪初的灾难与危机。
诗人龚自珍曰: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中国需要伟大的战略人才,需要民主激发起人民的力量,需要毛泽东思想的光辉。重在人民的科学素质和文化观念,人民的主体性。必须建立人人谈政治、讲科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