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改革要警惕新“凡是”——“凡是改革都是正确”

火烧 2009-01-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批评当前改革中出现的‘凡是改革都是正确’的错误观念,指出改革需分清对错,不能盲目进行。同时分析国企改革趋势,认为国企减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向资本主义靠拢,引发腐败问题,强调改革需实事求是,避免教条主义。
     2008年11月30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协办的“改革开放30年论坛暨评选活动”举行颁奖典礼,吴敬琏在回答记者问时说,“腐败是怎么来的?有人说是因为市场经济造成的腐败;有人说不是。在我看来就不是因为市场经济,而是改革没有到位,或者是改革遭到了扭曲。”

     吴敬琏出于为他个人和社会上少数人谋利益不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来考虑问题,讲不出公正的话。这里他说“或者是改革遭到了扭曲”,无意中承认改革是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无意中否定了“凡是改革都是正确,凡是继续改革都是正确”的新“凡是”论,虽然,正确与错误、黑与白、是与非在他这里是颠倒的。
 
    实事求是地说,改革不等于正确,判断改革是否正确,需要看改革的具体事项需要不需要改革,需要改革的事项改革了,就是正确的改革,不需要改革的事项脱离实际盲目地进行改革,这样的改革就不会正确,就是犯了历史上形而上学、教条主义和绝对化认识论的错误。
 
    如今,在公有制经济已不占主体的情况下,作为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国有企业在数量和生产规模上仍然在继续减少下降,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宪法规定越走越远,也就是离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越走越远,离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越走越近,最后“接轨”。
 
    当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同时,特色社会主义变成了只是名称上是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是特色资本主义,在这个特色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人民没有通过各地方各单位的代表大会代表行使问责权和质询权对同级管理权的监督,特色资本主义同时又是封建专制资本主义,腐败问题易发、多发。
 
    当前,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被官方称为“中央企业”,仍然在讲“改革”,讲“兼并重组”,说明为数不多的国企其管理至今仍没有定型,仍处在不确定状态,或者说仍处在改革的“大刀阔斧”之下,大有不折腾完国有企业、不改变尚存的国有企业其国有性质决不罢休。
 
    是不是没有国有企业了,所谓“国企改革”和“兼并重组”才会停止?是不是只要还有一家国有企业,“国企改革”和“兼并重组”是一定要继续进行,直至最后改变和消灭所有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模式的国有企业根据宪法规定也是要与私有企业共同发展的,国有企业怎么成了改革的对立物?
 
    有国有企业就有改革运动,就有改革的“攻坚战”?国有企业怎么就不得安宁,不能与私有企业一样平稳顺利发展?如今,进行的“国企改革”、“改革攻艰战”、“兼并重组”,以改变国企国有性质为最终目的,应该说是改革出现的异化问题。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以个人占有股份为最终目的,是改变国企国有性质的一种方式。私有化浪潮,就是改革出现的异化浪潮,背离了改革初衷。
 
    为了特色社会主义不改旗易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纠正“凡是改革都是正确”的新“凡是”论的认识错误。解放思想,就不应迷信盲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巩固和优化改革开放成果,纠正改革开放出现的异化问题,全力遏止异化浪潮。
 
   纠正改革开放出现的异化问题,全力遏止异化浪潮,是回到《共产党宣言》确立的消灭私有制的正确轨道上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