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声援孔庆东、横眉杜君立

火烧 2011-11-20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声援孔庆东,反对杜君立对文革的否定,强调文革是人民正义起义,呼吁为劳苦大众发声,捍卫革命理想与历史评价。

   

文人做文章首先得把老祖宗供上,这个老祖宗便是劳苦大众。自从盘古开天地,在荒蛮大地上自强不息、勤于耕作的劳苦大众,是他们的不辞劳苦才有了人类的生生不息,才有了日后的文化教育、才有了文人和文章。  

人类的恶魔一族,以劳苦大众的隐忍、忠实、刻苦、勤勉为契机,以花花的“知识”为刀具,血刃劳苦大众,把个已经脱离苦海的劳苦大众重又摁了下去。  

杜君立,纵然肚子里喝了千年的墨水,也只是劳苦大众的种,要做文章就得为劳苦大众呐喊呼叫,为劳苦大众鸣冤叫屈、声张正义。  

孔庆东爱憎分明,立场坚定,他说:“其实如果再来一次‘文革’的话所有的‘五毛’都会被揪出来……”;他又说:“文革是人民的正义起义”。  

杜君立仇视文革,这就证明他是个X文人,因为他分不清黑白搞不明是非。他藉着别人的牙X作食粮,作了反动势力的走狗帮凶。  

“文革”是人类彻底解放的号角;是将资本主义彻底埋葬的英勇战斗;是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尝试;是人民的正义起义!  

杜君立附和着反动势力围剿“文革”,他对文革倒底有多少了解呢?他对文革是狗屁不通(让老子给他讲讲《大革命最后的故事》)。一切反动派自以为把文革阉割掩埋了,却不知文革是人类社会的“核”,她物质不灭,并终将在腐朽没落的旧世界引起彻底改革的“裂变”、“聚变”。杜君立们,你们的子孙终将逃不脱文革的神法,除非断子绝孙。  

我坚信文革,因为在文革中我看到了人类正义的光芒;因为在文革中我体验了革命的理想。虽然在文革中我的家被抄,父母被斗,可在文革的伟大光辉面前我可以忽略。这正如在文革中刘少奇被打倒,三十多年后,王光美还是签字要将每年的12月26日立为“毛泽东日”。也正如尽管没有了毛主席,邓小平还总是战战兢兢,老是耽心是否真走了邪路了。  

孔庆东的骂由怒而生;其怒由革命被颠覆而生;革命被颠覆由极右势力猖狂反扑、倒行逆施而生。明白了这些就知道孔庆东的骂就是一个“好!”字了得了。  

孔庆东的“骂”令人心情舒畅、气迴神爽。没敢想,在如此暗无天日的世道——群魔乱舞、乌龟王八占道,竟有人敢站出来痛骂。  

骂,本没有对错,犹如把土豪劣绅地主恶霸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革命者必定叫好。再看杜君立的文章“孔庆东时代的北大”,它本是“谴责”骂人的,却通篇信口雌黄满嘴飞沫,大有“老子比你更会骂”的架势。以一般的见识,还不将其用作擦屁股了。  

本人以前并不知中国还有一个X人杜君立的,得了史威的“推荐”,一时起兴,便浏览了一遍。  

先说通篇的感觉,看杜的文章就如观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他自以为在文化的圈子里混,得了些知和识,便拿来乱点江山了。不过,这样的思辩只不过和谢作诗的差不多,是脑残!  

不过,花了些时间收获总还有一些。  

比如说杜君立一副丧家腔:贺卫方被逐;张维迎被罢免。  

我向来孤陋寡闻,只知道这些人坏事做尽,恶胆大如天,却还以为总能相安无事。还有那个叫谢作诗的,本想拿他的所有制和剥削论来玩玩,终还觉得不值。这样的人开始从各界清除出去,这是中国得救的希望。  

其次,关于北大的传统“宁可鸣而死,绝不默而生”。  

我,一个毛泽东时代的初中生,从不感兴趣于那些名门学府的旧闻轶事,今天头一次听得北大的这个传统,心里愣是咯噔一震。  

杜君立玩“把戏”,他将北大的传统“鸣”与孔庆东的骂陈列在一起,相间嘲骂,意思是,要么你孔庆东混,悖了北大的传统;要么你北大溅,把个粗口当传统。就和这些个龟孙子常玩的把戏一样,他们先将文革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让你陷入二难选择:选择革命不是(他们指责你文革);选择不革命也不是。他们这种自以为得意的手法其作用却恰恰相反,因为它实际上正好激起革命的人民捍卫文革的决心。  

那么,孔庆东的骂与北大的“鸣”又如何给杜君立的“二难”当头一棒呢?  

在休息的间隙我思量:  

何为“鸣”?何为“鸣而死”?又何为“宁可鸣而死”?这不就是说这个鸣有危险;鸣可能会死;然而却要有为鸣而死的精神吗?北大的传统其实是与杜君立们的“温文尔雅”格格不入的,它崇尚的是革命,是敢于为革命牺牲的崇高精神。孔庆东教授在反动势力的重重围剿中怒骂,这岂不正说明孔教授身上的北大精神了吗?!狗屁不如的杜君立连个文章标题都颠倒了,不是什么“孔庆东时代的北大”,而是“北大时代的孔庆东”  

北大,因孔庆东而矗立在人民的心里(当然,这只是指现在);而“孔庆东”也仅仅是“宁可鸣而死”的所有北大人的代表。  

鸣,泛指发声,亦涵有所发抒或表示。可鸣到了因此会死的地步,可见态势恶化,可见黑云压城城欲摧,在这种时候一切发声都是要得的,恐怕连骂还嫌不够。  

北大不愧为北大,一个鸣字,凸显出北大的文化底蕴。不然的话用一个“说”或者“讲”字,人们会白眼:北大真窝囊,人都将被下油锅了,还不敢呼喊、呵斥、控诉、咒骂。  

北大传统中的“鸣”,可以骂!  

为了声援孔庆东,特为他的“骂”(当然包括所有的骂)作出如下评价:  

孔庆东教授的骂是惊雷、是霹雳;是沉沉黑夜里燃起的熊熊烈火;是在一个国家将亡,一个民族将灭的危难时刻吹起的号角、擂响的战鼓。  

杜君立既然提出了北大的传统,每一个北大人应该思量:是不是该站出来了?再沉默下去,事物可能走向反面,北大的传统可能变成“宁为默而生,绝不鸣而死”了。那时将难为杜君立们要重新立意,绞尽脑汁写新篇了。  

最后,我想以别人的话作结束:  

他,本来应当最正经的,却最不正经。然而,在他的不正经里,承继了北大的真精神。  

   

 作者:徐文龙

   2011-11-2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