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扩大内需
如何真正扩大内需
为抗击金融风暴,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困难依然很大.如何才能真正扩大内需.
首先扩大内需需要贬值人民币.扩大内需--增加购买力--增加用于消费的货币--增加有迫切需求的人的货币--增加劳动人民的货币--解决贫富差距.内需与货币是有直接关系的,人民币的升贬值对内需造成很大影响.人民币对社会产品升值——企业实际成本增加--降低工资--用于消费的货币减少--购买力下降--内需紧缩.而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生产破坏--产品匮乏,需求不足--经济危机.假如人民不断升值,国家得退税补贴企业,否则会造成内需紧缩.人民币升值,将造成国内企业产品成本上升,必然导致国外商品倾销,将使国内企业造受重创,使扩大内需实际成为扩大进口。我们除了必须走独立自主发展的经济道路.一方面主动贬值人民币增强其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经济危机时期奉行贸易保护主义.这也是目前扩大内需最快最直接的办法。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是影响内需最根本原因.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虽然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但农民没有住房压力,小农意识让他们注重储蓄,且农村消费不高所以农民手头上还是有余钱的,城市则不同,鼓励居民消费.城市里聪明的富人紧紧围绕资本,不断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不断投资,即使犯了错误也要投资,他们还从小就教孩子怎么投资做老板.工薪阶层却不断地被鼓励消费.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工资水平越来越高,工薪阶层却是工薪阶层,因为穷人只知道消费,根本没有余钱积累资产。永远不要让工薪阶层有余钱投资,鼓励他们消费吧.没钱的话,预支未来吧,现在就让他们未来也没有余钱.银行还发放了大量信用卡和采用借贷刺激消费.这就是雇佣工人的生产与再生产.富人不断鼓励穷人进行消费,而富人却不断进行资本积累.工薪阶层 好不容易凑了点钱,富人就让你买房子,还提供贷款,让你负债的同时,还让你自以为房子是“资产”。提高房地产价格,可以让工人为了买房工作更久,而且通过卖房,聪明的富人可以得到更大的资金去继续投资。资本主义社会让所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部自由市场化,工薪阶层的积蓄不得不全部花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上。赚钱是需要时间的, 一夜暴富是偶然的.资本家靠剥削1000个工人积累50万人民币只需要几个月时间,普通工薪阶层积累50万却需要40年时间。改革开放导致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财富聚集在极少数人手上,不解决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问题,社会不可能有真正内需.
中国的住房改革是完全失败的,房地产业对扩大内需起反作用。毛泽东时代,不存在住房难问题,人民住房免费,也不存在靠拉高房价才可以拉动内需.改革开放初,政府卖地解决了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问题,当时有积极意义。但后来走美国的“居者有其城市屋"商品房路子,就起了消极作用.美国也正是追求人人都有商品房导致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房是资产阶级对中产阶级和无产者的敛财工具,目的是为了让工薪阶层更长时间的为资本家工作,也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全民购买商品房导致国内十分有限的资金集中流向房地产市场.资产者获得资本后正确做法是继续扩大生产和科技创新,但中国许多资产者却是炒房客,没有完成产业升级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根本没有竞争力.房子具有不可移动性,民众购买商品房和消费贷款是透支未来金钱,成为房奴的中产阶级不可能有内需.商品房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毒瘤。政府靠商品房拉动内需是完全错误的,商品房应该逐步从中国消失.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也不能治本,中央应实行"居者有其屋"政策,工薪阶层才会有真正内需,原来流向商品房的资金应用于扩大生产、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改革开放的医疗养老教育改革等其他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也是完全失败的,工薪阶层根本不敢消费.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繁荣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者掠夺基础上的,毫无节制的扩大生产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整个社会缺乏内需导致经济危机.每当经济危机爆发,资产阶级统治阶级总会暂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对劳动者的剥削企图缓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但市场经济的缺陷注定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根本消除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必须避免走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子,这样才能成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成功的,虽然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几十年的封锁,但国内还是有很强的内需,证实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蓬勃生命力,也说明改革开放离不开有计划.市场机制具有巨大的能量,但也有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对于它带来的利益关系不平衡,必须由国家加以协调,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国家利用自己的权力对国民收入进行宏观调控,为普通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一个重要手段。资本主义一些国家也认识到自由市场经济的先天缺陷,建立较完善的福利体系缓和矛盾。如印度就借鉴了中国计划经济经验,建立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并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经济道路.印度企业不依赖出口,国民就可以消费企业生产的产品。印度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恢复毛主席时代的社会保障体系绝对不是倒退也不是否定改革,而是要纠正改革开放完全照搬自由市场经济的错误.为了避免政府财政过大支出,我们应推行重税重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加拿大,人民看病不用钱,所要缴纳的税要是相当重,但人民生活的很好.因此,可以在全国建立公民的个人信用档案,逃税者将受到处罚和失去享受免费住房医疗教育的资格.社保由企业员工亲自申报,每个月由银行代扣,企业再也无法逃避员工社保,企业必须按申报的员工人数缴纳企业需缴纳的社保金部分,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养老问题,.加大对富人的税收,可以借鉴欧美经验征收遗产税,同时也要着手建立个人资产档案管理和价值评估制度和尽快设计出有效访止个人财产向国外转移的约束制度,引导富人把遗产的大部分捐给社会福利机构或者拿资产用于扩大生产而不是花在享乐上。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必须通过完善宪法来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建议可以先让广东试行全民免费住房医疗教育的重税重福利改革。
最后,扩大内需必须重新调整改革开放路线。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给这次的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西方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粗放增长模式。特点就是靠资源的投入,特别是靠资本的投入拉动增长。总资本中物质资本的比重不断的升高。而对人工(工资)的投资,形成劳动者消费基金比重降低。这样的增长模式导致了西方国家爆发好几次严重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做了资本主义就要灭亡的判断 。可惜我们长期的出口导向政策使矛盾长期被掩盖了。直到经济危机全面爆发。中国的投资严重增长过快(就是投资量超过了经济发展所实际需要的投入量),特别固定资产投资,比如房地产。在内地大部分城市,房地产总收入占地方收入80%以上,这也是为什么内地GDP那么高,当地工业却如此落后的原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多了,当地的人民却因为本地没有工作机会不得不到工业发达地区打工,严重的阻碍了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在内地的顺利完成。房地产收入投资过快造成投资发展速度超过消费,消费的不足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压力,也造成了沿海地区非常大的就业压力。因此我建议中央放弃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是否促进当地工业发展和解决当地人民就业问题应纳入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范畴,房地产收入带动的GDP不再纳入考核范畴。只有内地政府的配合,沿海地区才有可能真正完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转移,内地现代化工业真正发展起来,才能切实解决广大工薪阶级就业问题。同时加对对科技的投资,跟上西方科技革命的步伐,走科技兴国道路。国内的资本是有限的,应把有限的资本投向科技和产业升级上,投资在能创造剩余财富的非固定资产。
中国的消费政策和出口是走当年葡萄牙和西班牙衰落的路子。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在海外扩张和海外贸易中积累的大量财富,却没有投资到国内的生产。在葡萄牙的工业生产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葡萄牙的东方贸易却带动了欧洲其他国家如英国、荷兰工业品的生产。大批的奢移品源源不断地从工业大国输入到葡萄牙和西班牙。西方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后,葡萄牙和西班牙衰落了 。中国也如此。外国在中国投资建厂,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中国销售属于内销,不需缴纳关税,另外如果出口还享受退税的鼓励。外商垂直型的投资多为进料加工。外商耗费我国的资源进行没有节制的生产与开发,而最终的成品又可以在我国广阔的市场上大量销售,既避免了在本国生产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又获得不菲的利润。我国则是以牺牲大量的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来所谓的发展,是为外人服务的发展,也是最不利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支持大量出口,出口贸易的不断增加,资源以实物形式存在于进口国, 这种外流效应,不但减少了我国居民和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机会,而且廉价商品出口满足了进口国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的需求,回流到他们国家的资本也推动了发达国家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制造了汽车等利润极高的奢移品倾销到中国进一步获取高额利润,构造了经济发展的竞争威胁。这在很大程度扼杀了中国民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鼓励国民消费奢移品的经济政策也使大批资金外流 。
国家很有必要调整消费政策和出口政策。建议国家鼓励本国国民消费本国商品,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再消费国外奢移品,不再把资金投向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消费,应该把资金用于工业生产。同时国家大力扶持本国民族企业的发展,收购有技术含量的外企为本国国企,扩大国内公有制企业数量。取消外商来料加工企业优惠,外企在中国做内销必须要交税。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外企加大税收,取消外商出口退税的鼓励,让国内企业和外商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大对外来奢移品的税收,如私家车,鼓励国民消费本国产品。鼓励本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朝鲜设分公司办厂,企业管理须由中国管理人员参与,直接把商品销售到第三国,如销售回中国可以减免税收,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只需要付出人工和税收成本就可以获取巨大的利润,让资本回流到中国,既可以扩大本土企业再生产和科技创新,也可以解决中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所需要的资金问题。国家也要逐步减少对本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退税,毫无利润的出口产品不再退税,加大对技术含量高利润大的出口产品的退税鼓励。
中国只有让人民币主动贬值、消除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真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新调整改革开放路线才有可能真正扩大内需。
希望我的建议对国家抗击金融风波有所帮助。
深圳江风
2008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