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从大学生就业难"看中国社会

火烧 2011-12-01 00:00:00 网友时评 1032
文章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分析其背后的社会结构问题,如阶级矛盾、教育公平与城乡差距,并指出政策影响及社会转型中的深层矛盾。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呢?

专家不知分析了多少次,结论无外乎那么几个,其中一个是大学扩找所致.

关于这个,我想发表我的一些看法.简单举个例子,假如中国需要上大学的人在一万人左右,扩找之前,有一千人能通过高考进入大学,那么毕业后他们能够找到工作.这个时候社会就没有"大学生就业难"的说法.那门那剩下的九千人后来就业了没?社会不知道.也不关心.因为他们是"文化不高,素质低的农民工".

后来大学扩找了,有九千人上了大学,一千人没上,毕业后,自然找不到工作,因为供大于求啊.这时候,社会就重视起来了,也就有了"大学生就业难"的说法.

其实反观扩找前后,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存在,只是由"就业难"变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加了个"大学生"三个字就使问题一下变的重要起了呢?是大学生分量重吗?

我看未必.原因有二.一是,一种渠道不畅了.是金字塔低层的人进入上层的渠道不顺畅了.这种不畅就直接导致"上"."下"层阶级的对立.对立会出现何种状况?翻开历史书一看就知道.一个社会能够和谐的原因就是"能把阶级模糊化,能在阶级之间搭一座桥,使其相互转化".中国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即便不仕,那些在农村看到自己的父辈没有"奔头儿"的学生是如论如何也是不想回到农村了.想留在城里,想变成另一个阶级<关于这个我在"三大阶级在中国正在行成"中有论述>,其实这也是有些专家{这些人不看本质,只看表象,实在是误国误民}说"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的主要原因.其实这不是落后,是一个正常人的做法.除非你让"仕"的部门成为清水衙门,让人们感到在城市和农村一个样.现在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回到农村去,依我看就是"亡羊补牢"也有点晚了.政府在农村的欠帐太多了,一时半会儿是补不起来的.除非你让人们感到在农村比城市好.

再就是"有人"收了大学生的钱,但却没给大学生办好事.迫于舆论压力,"这人"只能转嫁责任,把自己的责任说成是社会责任.企图混淆概念,以保全自己.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其实是一大群人,一大群收了我们钱的人,一大群在某种程度上站在我门对立面的人.他们是操纵国家机器的人.我们无力与其抗衡,只有沉默,我门是否会在沉没中爆发呢?也许时间会告诉我门的.

当然,除了上面提到的,专家还说了好多,由于时间问题我今天就只针对这一点发表看法.对于其他,日后有时间在"慢慢理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