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警察与赞美诗》的中国现实版

火烧 2008-12-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警察与赞美诗》的现实版案例,反映中国社会中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与法律制度的矛盾,揭示部分弱势群体为获得治疗而选择犯罪的现象,引发对社会公平与制度反思。

《警察与赞美诗》的中国现实版  

库爽生  

      据11月26日《新京报》报道:“身患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19岁农民李大伟(化名),为到监狱里免费治疗,保住性命,再次实施了抢劫。日前,听到自己被判决18年有期徒刑时,他长舒了一口气。”看到这个消息,我的脑中马上浮现出20年前读过的,十九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名篇《警察与赞美诗》。

    小说描写一个因为失业而穷困潦倒、无家可归、走投无路,名叫苏比的流浪汉,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其实是妓女)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随后,他砸了街上房子的窗玻璃,等着被抓,可警察认为真正砸玻璃的人早就跑了,哪里会坐等就擒,而把苏比给“排除”了。他“扰乱治安”,在街上大吵大闹,但警察却认为只有大学生在庆祝球赛胜利时才敢在大街上如此大肆喧哗。最后,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决定重新做人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认为一个流浪汉绝不会与教堂周围幽静的环境、柔和的灯光、动人的音乐有联系,将他投入了监狱。令人辛酸不已。  

    想不到,美国作家欧.亨利刻画的艺术形象——流浪汉苏比,化名“李大伟”,在21世纪的中国大地上演了“现实版”。这位优秀作家是含泪创作这篇作品的,不知道他泉下有知,会不会为他笔下人物的复活而心酸?但是,我们是应该深思的:苏比是生活在距今约一百年前的资本主义美国,而“李大伟”是在GDP神话般高速增长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有话语权的官员们,是应该把更多关切的目光投向“李大伟”们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