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与于丹老师商榷所谓“庄子”心得

火烧 2008-11-30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批评于丹教授对庄子的解读,认为其过于玄虚,缺乏实际意义。强调道家学说无实际价值,主张马克思主义与实事求是,反对将老庄思想神化,倡导积极进取与刻意努力。

与 于丹 老师商榷所谓“庄子”心得  

   

   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历来为人冷齿;似是而非,故弄玄虚,就更令人厌恶。

历朝历代没有把老子、庄子学说作为统治理论依据的,可见,所谓道家学说并没有可取之处,老子、庄子那一套只是典型的孤芳自赏的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东西。即使是孔子学说也只是被极少部分统治者用来作为麻痹人民的工具的。在事实上喊的是孔孟学说,行的是另类专政。否则,一天也混不下去。  

毛主席在一首诗中写到:“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文革”中,批林批孔并非一点道理没有。孔孟之道,略好于老庄,至少它是主张积极的经纶治世,部分章节字句有可用之处,但必须改造,必须推陈出新。尽管有些道貌岸然,这也正给了统治者以利用的机会。没有哪一个统治者从内心信仰孔子并用以施政的。只是把它当作了手中的工具,诸如镰刀、斧头、甚至扫帚(拖布)之类,有真心实意用以施政的,也无不做了开门揖盗的牺牲品。  

何况老庄乎?  

CCTV-10《百家讲坛》于 2007年2月22日 播了于丹教授关于“庄子”的所谓“心得”,讲得似乎头头是道,似乎现代人不学点老庄,不懂得点儿老庄,就无法在21世纪混下去,就不能远离和抗住各种诱惑,把老庄直讲得神乎其神,邪乎其邪!?  

 于 老师讲,要“无心得”。无就是有,有就是无。老子主张“无为”,甚至胡诌“无为就是有为。”显然这是囫囵的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作用于物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事实就是事实,干嘛整得那么玄虚。百无一用。 于丹 老师,您考大学的时候甚至上大学的时候,包括这么多年在大学里钻研,应该懂得老庄和马克思主义哪个是真理?哪个更能教导人们在当今时代走得更好、做得更好?怎么研究来研究去,反倒走火入魔了呢?  

 于 老师讲,要“人心自然,不要刻意。”人心自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刻意不对,但必要的孜孜以求总没有过错。如果人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目标,没有为了理想和奋斗目标而付出的“刻意”的艰辛的努力和必要的准备,那和行尸走肉还有什么分别?如果这个世界古往今来,没有“刻意”舍身求法的人,没有“刻意”慷慨悲歌的人,没有“刻意”悬梁刺股的人,没有“刻意”舌战群儒的人,没有“刻意”秉公执法的人,没有“刻意”精忠报国的人,没有“刻意”舍生取义的人,没有“刻意”……那这个世界还成一个什么样子?人类历史还有什么辉煌可言?老庄到处散布道家理论如何高深,如何适用,如何玄虚,难道不是一种“刻意”?著书立说本身就是一种“刻意”!它是一种“刻意”的劳动。如果这个世界人人按照老庄的观点,追求什么所谓毫无任何意义的“自然”,或者随遇而安,其实就是人人碌碌无为,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创造?没有了创造,还有什么发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那句名言:“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就是错的了?“人心自然,不要刻意”就是懒惰、无能的借口!人定胜天是不变的法则!  

 于 老师讲,“小人、士大夫等殉命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生存或某种目的的需要。”(大意如此)这又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盗跖说,盗亦有道。看来,老庄这个道家学说的开创者,竟然不如强盗头子跖更有鲜明的立场,更直白得可爱,至少不忽忽悠悠,而且很对。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怎么会没有区别呢?  

按照 于 老师的讲解,岳飞就不再是民族英雄,秦桧害岳飞也害得有理;汪精卫也不应该遭到唾弃,因为汉奸也没有什么不好?这个世界无所谓好人、坏人,无所谓忠臣、奸臣,无所谓无上光荣、卑鄙无耻,通通一个样,“八荣八耻”也倡导错了。  

简直一派胡言!  

按照 于 老师的讲解,苍蝇和蜜蜂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都有翅膀,只不过一个爱大粪,一个恋鲜花;一个龌龊,一个勤劳;一个为祸,一个造福……这当然又符合老庄的观点,福之所倚,祸之所伏。福和祸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只不过苍蝇永远变不了蜜蜂!这实在是老庄自己都糊了巴涂、难以自圆其说的思想啊!可悲的是21世纪的名牌大学教授竟然误入歧途在央视这个大舞台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地以传道,悲哉!   

按照 于 老师的讲解,国家扫黄打非也错了,因为结婚和嫖娼就没有什么区别了,都是以性为前提和基本目标的。做工的、种地的和贩毒、倒腾军火的也没有什么区别了,都是以生存为前提和基本目标的,只不过方法和手段不同而已。难道只有这么简单?没到 于 老师这个层次,还真理解不上去!  

 于 老师讲,“伯乐使用锥、鞭等工具训马,是戕害马的最大凶手。应该让马欢欢乐乐。”玉不琢,不成器。琢的过程,难道不是痛苦的过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道理多么浅显啊?我们的大学教授不懂啊?!  

 于 老师讲,“一个人真正的明是静下来,能听到生命最本初的东西。”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没错。但不一定是真正的明。植物人是静下来的,睡眠时是静下来的,故做深沉是静下来的,无言以对是静下来的,理屈词穷是静下来的,木讷不语是静下来的……能听到生命最本初的东西,请问:这“生命最本初的东西”是人类共有的呢?还是每人各有不同呢?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呢?应该怎样去扑捉呢?怎样才算扑捉到了呢?扑捉的过程算不算“刻意”行为?(如果)  

 于 老师讲,“应该尊重婴儿,婴儿玩药瓶,就不要给他讲积木等如何好玩、启智……”人不能生而知之,想必 于 老师不会反对,因为您就是教育专家!尊重婴儿,不等于放任甚至溺爱;构建和谐,不等于放弃原则。婴儿在吃屎,哪个家长也不会不管,说等长大了就不吃了。因为要尊重婴儿。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诲人不倦的过程。婴儿今天不理解积木的启智功能,明天还讲,直到孩子接受到喜欢再到娴熟……这是更深层次意义上的尊重。负责本身就是尊重。  

 于 老师关于“找表”的那个故事,学生实在没有明白佐证什么观点,也不明白故事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更不明白这个故事是确有来源,还是闭门造车?总之,用在这个讲座里面,实在不伦不类。  

《百家讲坛》能否请一些好教授,讲讲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艺术、伟人风范?  

   黑龙江省 陈 烈(13946877391) 2007.2.2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