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世象”:“无官不贪”和“无贪不色”现象解读
如果用“无官不贪”、“无贪不色”八个字来概括眼下的国朝官场,尽管有偏颇之嫌,可能也没有多少正直的人提出异议和反对。
做官的为什么都“贪”?
先从做官的动机出发来分析这个问题。做官特权大好处多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级衙门、各系统职能部门、各事业管理机构、各大中小型国有企业莫不如此(有些国企高管年薪以千万元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类天生的趋利性导致几乎所有有做官意愿的人为了1%的做官希望而争相付出100%的努力,因为他们都认定了一点:“升官”之后紧跟着就是“发财”。也就是说大凡做官的人,其最原始的动机也是最终极的目标就是“发财”。但是,“财”是想“发”就能“发”的吗?不是,只能靠手中掌握的大大小小的“特权”来“攫取”,而“攫取”这两个字用一个字表达的话就是“贪”。“攫取”手段有好多:私吞、私分、占用、挪用公款,勒索、讹诈、搜刮下属的贿赂及民间资财,变着花样、名色的种种摊派和罚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再从官场环境来分析一下。第一,做官不贪的话在官场难以生存。常言“树大阴凉大”,做官的都喜欢讲排场、挣面子,但是,讲排场和挣面子都需要花钱甚至花很多钱,没钱的话就讲不得排场也挣不来面子。你做官的如果连个排场都讲不起、连个面子都要不起,不要说同僚就是普通百姓都看不起你:都是当官,你咋就那么窝囊废的呢?久而久之,谁还愿意跟你这个窝囊废玩!第二,做官不贪的话在官场难以发展。没当官的都想当官,当官的都想升官,僧多粥少,于是就跑官,跑官不能白跑,得花钱买官,偏偏是极不均衡的卖方市场,谁出的钱多、价高谁能买到,否则徒劳无益,于是竞相出高价。没钱你还升个屁!第三,做官不贪的话更难在官场立足。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官场皆贪我独廉,办不到!八方贪官如虎环视,能允许你这个“异类”存在吗?想方设法也得把你拉下,拉不下就做下。再不然众口一词共指你就是贪官,让你百口莫辩、囫囵含冤、声名狼藉、狼狈逃窜,窜的慢了就得死,死都让你死的不明不白。你想与贪官们“井水不犯河水”,他们会给你机会吗?你想与他们斗争到底?嘿嘿,伙计,你没资格陪咱玩。
如此看来,做官不贪没道理,做官不贪“天理不容”!
贪官为什么都“色”?
首先,贪“色”是人之本性。孟子曰:“食,色,性也。”将女色和吃饭摆到了同等高度,换句话说,人离了“食”不能活,人离了“色”活着也没滋味。这道理即使古之田舍翁都懂的,发了家致了富第一件事是“置地”,保住“食”;第二件事就是“纳妾”,尽情“色”。贪官再不是东西也不能开除他们的人籍,没理由不“色”。
其次,贪官贪“色”有条件。你做官手里就有权不是?你有权就有不少人有求于你不是?有求于你就得给你送礼不是?送礼最好变个花样不是?这花样一出,紧跟着就是花样百出、千出乃至层出不穷。于是,女色派上了用场。先是送婊子,如今送婊子过了时,那就送娘子,女人没有娘子送,那就送身子。人家将洗净的身子送上门来了,房间都给你开好了,你再不收下还是人吗?你真不收下叫人家今后怎么再见你?如此礼物新鲜而刺激,不收白不收,收了还想收,越收越上瘾,好得很,向各位有志于送礼的属下使下眼色:这么现成且价廉物美的礼物,大胆的送啊,多多益善,送还不让你们白送,每人发一顶绿帽子给你们做永久纪念,来也不让她们白来,剃下若干阴毛编上号、做成笔或者留作他用。
再次,贪官贪“色”也是消费。那些倒了台的大贪官无一例外都生活腐化,妻妾成群,个别小蜜、情妇、二奶、小三多的甚至动用现代化的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统一管理。那么多的小蜜、情妇、二奶、小三等是来干什么的?仅仅是来凑热闹的?来混饱肚子的?来争风吃醋的?不,是来花钱的。养小蜜、情妇、二奶、小三不是养宠物,她们要吃(山珍海味)、要穿(绫罗绸缎)、要住(高楼大厦、高档别墅)、要行(名牌跑车)、要玩(周游列国)、要乐(高级会所),还得要花,玩的大的还得炒股票、搞实业……所有这些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金钱,好在贪官们有的是钱,贪官们养这些女人就是为了花钱,不然,那么多钱藏在地板底下、锁在银行保险柜里、转移到境外银行里有什么意义?衣锦夜行跟裸体夜奔有什么区别!贪官们花钱养女人,将大把大把的赃款花在女人身上,实质上是将女色当做商品、当做高档消费品进行消费的。一个女人一个味,不同的女人可以提供给贪官们不同的享受,贪官们有的是花不完的钱,当然就广猎女色以满足自己特殊的消费心理需要。有人说,女人是无底洞,但在贪官们眼里女人的无底洞再深也没事,有的是钱,填呗。
这么说,贪官贪“色”不仅“名正”而且“言顺”,于“情”于“理”都是说得过去的,不过就是与“德”相背离、与“法”相抵牾而已,但这在官场不是主要的,当今官场里还有几个会写“德”字的官员?倒台官员里面有几个是真正因为经济和女色问题给拿下的?
看来,出现“无官不贪”、“无贪不色”现象是必然而不是偶然,如果继续往上追溯这一现象的成因,我以为还在于当初对“学而优则仕”这一经典言论的有意误读误解。“学而优则仕”本来是说“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但是,偏偏被人为的误读误解为“学习成绩出色的话就该去谋取官做”。两种解读的不同在于“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只是读书人的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学习成绩出色的话就该去谋取官做”,却变成了读书人唯一的必然的出路。误读误解“学而优则仕”的始作俑者是谁?当然是封建最高统治者。他们拿做官作为诱饵,将天下读书人尽数引入仕途,为我所用,李世民“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得意忘形不正是最好的注脚吗?“做官”为什么对“天下英雄”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还不是因为封建最高统治者赋予了“官”极大的特权和好处!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无官不贪”其实自古已然,不过,“无贪不色”好像少有提及,是因为古代的一夫多妻制消解了贪官的色欲还是今日的贪官们与时俱进了的缘故?不得而知。
综上所述,官之所以贪,贪官之所以色,真正的原因并不在“官”而在“官制”,在“官”字背后的过大的特权和过多的好处。假如将特权和好处消减至适当适度,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争相为官;假如进一步加大对贪官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将官员做贪官的机会降至最低,将贪官承受的风险升到最高,相信就不会再有“无官不贪”现象发生;官员不贪或是少贪,手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浮财,没有钱你让他们泡女人去他们肯去吗?消费的起吗?
一句话,治色先治贪,治贪须治官,治官必须拿掉官员的特权并改革官制。官员的特权不除,现行官制不改,“无官不贪”“无贪不色”现象将越来越严重,官场将越来越无药可救,社会将越来越无药可救。
话说回来,当官其实也很辛苦,清官辛苦自不必说,贪官就不辛苦吗?色官就不辛苦吗?可能比清官更辛苦。花钱本身就是很辛苦的事,消费那一群女人也不会太轻松。为什么打倒的贪官都是色官?为什么没听说过哪个清官泡过小姐,睡过几十、几百乃至上千的良家妇女?表面原因是贪官有钱,深层原因是贪官的压力大需要释放和宣泄,而女人恰是他们释放和宣泄压力不约而同的选择。
最后不能不说说牺牲在官场上的形形色色的女人们。她们既包括为了自己或是老公升迁甘愿做上司“贡女”的肉弹,也包括为了贪享荣华富贵、不劳而获、不劳而食、寄生虫一般甘做贪腐官员“玩物”的花瓶。一言以蔽之,她们都是官场的牺牲品,肉弹们牺牲的是“尊严”,得到的是政治上的抚慰;花瓶们牺牲的是“灵魂”,得到的是物欲上的满足。这些“贡品”女人、“玩物”女人,其实都是无“品”女人,都是自甘堕落的女人。女人自甘堕落为贪腐官员的贡品、玩物,连最起码的独立人格都丧失殆尽,还有个人的权利可言吗?从这个意义上看起来,“无官不色”是对女权的肆意嘲讽和恶意践踏,是人类社会倒退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