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改革前后随想

火烧 2008-11-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通过个人经历讲述改革前后医疗与集体生活的对比,回忆毛主席时代的好政策和集体互助精神,反思医疗产业化和改革对家庭的影响,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感慨。

改革前后随想

我是一个农民的子弟,六十年代初生,在我四岁时,母亲患肺结核住院,前后在医院住了两年,父亲在医院照料.用现在的话说,那两年家里可以说完全没有经济来源.但是,有毛主席、有为人民服务的先锋组织、有好政策,病中的妈妈得到了非常好的治疗。当时大队支书说,一定要好好治疗,就是治不好也要让病人死在医院。就因为有这样的听主席话的DANG支书的大力帮助,妈妈得救了,我们家走过了难关。那两年我们靠超支过日子,后来还了一些,集体又免了大部分。

为了感谢组织的关怀,报答DANG的恩情,妈妈就一直教育我们要爱学习爱劳动,听毛主席的话,为集体多作贡献。所以年纪小小的我,从七岁就开始下田劳动,到十五岁时什么农活都学会了,包括那些农闲打草绳、编竹框的手工活都学会了,不仅会了,而且还比有些成年人出的活多。那时队里有住队干部,总是在大队、小队的会上夸我,当时为了奖励我这个未成年的小男孩,每次参加队里劳动都给我记十个工分,男壮年也只有十二个工分,可让多少人同龄人羡慕啊。

直到上初中以后,因为功课原因再也没有参加队里劳动,一心一意要读好书,终于考上了大学,1982年完成学业,很荣幸的成为一个大型国有纺织企业的一员。参加工作后,我也是努力工作,勇挑重担,深得领导信任,年年受到表彰。二十八岁就荣升正科级干部,也入了党,成为先锋队的一分子。那时真是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啊!

可是1989年后,所在企业就慢慢不行了,人心开始涣散,效益连续滑坡,作为满身是铁的个人,又能打成几颗钉呢?就在单位越来越困难,个人也越来越有生存压力的时候,1996年,灾难又降临到我们家,我敬爱的母亲再一次患了重病,尽管我这个已经做到集团分公司副总的儿子,竟然拿不出治病的费用,七拼八凑了一些钱才让母亲做了手术,手术后一周就仓促回家了,从此也只能给母亲买点药吃吃,根本无力做更好的治疗。两年后五十六岁的母亲还是永远离开了她深受的亲人,弥留之际,她还深情叮嘱我,要好好工作,好好报答曾经关心我们的人,要记得没有毛主席没有党的好政策,她就在三十多年前离开了人世,能活到看到我们兄弟们都成房成户,她已知足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以后春节和清明回乡到她的坟头看看就行。

这些话一直在我的心里,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心疼.要是医疗没有产业化,还有毛主席那样的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阳光医疗政策,还是那些三十年前给她治病的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老人家还走得了吗?要是集体还存大队还在,那个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老支书的作风还在。老母亲会走得这么快吗?或是她的儿子在所谓改革的大潮中,在手握企业财经大权时,和那些无数的至今还藏得深深的官僚一样,不听她的话,不好好工作,而是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多少也捞一点,有了钱不就能好好的给老人治病吗?老人会走得这么早吗?

可是人没有后悔的药可以吃,并且我还是庆幸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有品质的中国人。现在快五十了,一万多人的大单位短短几年垮掉了,我也只好告别年愈古稀的老父,离别一起共度难关的妻子,加入了南方打工族。曾经做了十几年的单位行政工作,而今只得重头做起,在一家私企做一个小会计,好在收入也算不错,特别是能凭自己的能力吃饭也很知足。

现在这样的潮流我也得适应,只是每当看到身边太多太多的不公平,有太多太多的无助,有太多太多的恐惧,对号称GDP高速增长的国家经济,对三十多年的发展成果,真正有多少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呢?为什么那么多人成为了被剥削的弱式群体,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让我们难以为现状叫好。幸喜当前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但是以资本为前提的经济制度,能让多少人能够走到富裕的行列中。前天在网上看到,浙江扫黄,抓了一些中年妇女,他们为老年男性提供性服务。那些人被凌辱一次收费十元。看到这些,简直是对现代社会的一个严重嘲讽。在发达的浙江竟然也有为了生存甘愿以区区十元之价,向那些无聊的老头出卖肉体。试想繁荣的表面下,整个中国还有多少女人过着如此屈辱的生活,而现在剥夺了他们出卖性的权利,他们又如何继续他们的生活。那些只会叫好的官员、精英们,你们的姐妹过得好,你们吃得好、玩得好就等于全中国的人都好了吗?  

有事要忙了,想到这些就写到这里,祝愿我们的祖国真正走上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康庄大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