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把反“愤青”定位为反右比较现实
中青报的“冰点”还是能够顺应形势的,上次在刊登《民粹一咳嗽 大众就发烧》一文的若干天后,“遵从媒体客观、公正、平衡的报道原则”,将三篇“批评文章”在同一版面刊登了出来,亡羊补牢。这次,“冰点”刊登的刘汉鼎先生洋洋洒洒的大作《极端民族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网络激荡》,从结构上就摆出了既反左、又反右的架势,形式上客观得很,内容上却未必。
原因简单得很,刘先生在文章里说得明白:“这些年,‘左愤’们在与外国打交道时,总是一副好斗的公鸡模样,···十几年来,各大主流报刊的评论员们,写批评教育这类愤青的文章都已经写溜了,也写疲了”。在主流媒体那里对于反“左”,“溜”而至于“疲”,机械到不需要动脑子,不需要要讲道理。“左”就是错误得代名词。只要与自己观点不合,将一顶“左”的帽子扣过去,就足以了,自然不需要什么证据,也不需要什么论证,无往而不利。只是这样十几年做下来,几乎不知道什么是真正左了。相反,很多媒体界的先生们倒很以“右”为荣,“右”成了先进性和解放思想得代表,语不惊人死不休,越右越显出理性和水平。当形势需要既反左、右反右的时候,“冰点”的写手们反起右来自然是论据充分,除了受要为亲者或者尊者讳的影响外,写起来自然言之有物,条理清楚;反起左来。因为对左派根本不了解,就不免陈词滥调,流于形式,言之无物,莫名其妙。
刘文中将两个人的文字进行对照,一为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一为在北大教过书焦国标。“就作美国精确制导炸弹下的亡灵”的焦国标在中青报上发表过文章,中青报的编辑们想必是相熟的,确定为右或者极右的代表想必焦先生没有什么异议。可“纵做鬼,也幸福”的王兆山什么时候也成左派了?中青报的报道《回应网友质疑王兆山:让大家去说吧》里也倒是说:王副主席的同事都普遍觉得“王主席人特别好,业务也非常好,我们都很尊敬他”和王的作品多次获省以上奖励。又有哪个左派对王副主席的谀词表示赞扬了?相反,强国论坛、乌有之乡等网站上的很多一贯持左翼观点的网友都对该篇《江城子》进行了批评。刘文试图以王副主席的词来证明左派、右派:“思维模式和视人命如草芥的价值观,却完全相同”,实在是有些自说自话。须知,世界不只黑白二色,还有很多中间色,即便是自称左派或者右派的人,也很可能是跟风派和投机派而已。
刘文在第四段,关于“今年,极左翼‘愤青’们做得最没品的一件事,是在网上骂肯德基等几家知名外企对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太少,进而号召消费者抵制”,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大老板们···在痛骂其公关经理失职的同时,心里能不痛骂中国愤青们的亲娘吗”的论断,还算是言之成理。至于“用不了几件这样的事情,这些所谓的‘爱国主义者’就能把‘爱国主义’给彻底搞臭”的最终结论,未免显得生硬之极。这与文中对“右愤”们在美国校园枪击案、莎朗报应说、陈水扁弊案中的表演如数家珍的举例论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来就“愤青”二字还是右翼比较合适,冰点要反“愤青”,定位为反右比较现实一些,因为毕竟你们并不了解真正的左派观点是什么。
冰点原文:http://news.sina.com.cn/pl/2008-11-05/071716591250.shtml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