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逆淘汰”——兼谈当前干部考察任免工作
文章探讨当前干部考察任免中存在的逆淘汰问题,揭示腐败窝案与一把手腐败的关系,强调正直干部在利益集团中的困境,呼吁上级组织加强保护与考察制度改进。
警惕“逆淘汰”——兼谈当前干部考察任免工作
近日在一次聚会中,偶遇一位在区委组织部门工作的领导,因曾在一起共过事,说话也就随便了些。席间,我问起他对干部“逆淘汰”的看法,他竟然很陌生,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奇怪。于是我也震惊了:这么一级的组织部领导,居然不知道“逆淘汰”,那么当今社会干部中该有多少“冤死鬼”啊!
其实,“逆淘汰”的问题,早就有人提出来了。著名制度反腐专家邵道生就曾经论述过这种现象。所谓“逆淘汰”,就是在某个单位,一旦“一把手”是个腐败分子,或者这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政治上软弱,正气得不到支持和上升,邪气、腐气弥漫,那么这个单位的正直干部就会受到围攻、打击,在干部考察投票时就会有很多“不称职”的票,被堂而皇之地淘汰出局。这个问题在某些局部、某些领域不但存在,而且还很严重。
当今的“腐败窝案”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窝案”?这与单位的“一把手”有关。如果“一把手”是个腐败分子,那么这个班子就很容易堕落为腐败班底,这个单位的腐败气候很快就可以形成。因为但凡与“一把手”意见相左者,必然被孤立,即便你是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都无法抗衡。而所有的中层干部、职称评定都由“一把手”说了算(虽然有组织部、评委会,那都是摆设),“一把手”拥有绝对的政治资源,那么,在投票测评、民意推荐时,这些享有投票资格者,都会唯一把手脸色行事。其实,这个时候,不用“一把手”打招呼,大家早已心知肚明,一把手想让谁票数高,想提拔谁,早就清楚了。况且,他们的利益是栓在一起的,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利益取人”是不言自名的“潜规则”。如果“圈子里”的人有野心,也想侥幸提拔,那会受到惩罚的,后果可想而知。在这一点上,严厉程度不亚于“黑社会”。所以,上面来的考察组对这种现象毫无办法,甚至毫无察觉。正直的干部、与这个利益集团意见向左的干部,在这个时候就成了“鱼肉”,只能挨宰了。当上级考察组胸有成竹地以为配备了一个“好班子”时,岂不知一个更强大的腐败班底形成了。是脓疮就总有溃烂的一天,当这个腐败班底的“窝案”被揭开时,上级组织部门才知道“上了共军的当”了。
我要说的是,这里被“逆淘汰”的干部实在是太冤了。尤其身在班子里的正直干部,很容易在干部考察中淘汰出局。理由很简单,就是他不会和一把手及其亲信们同流合污,即便他不“螳螂挡车”,洁身自好,也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因为在这样的班子里,他就是“肉中刺”,让人感觉不舒服。只有除掉他,这个利益集团才能更稳固、更塌实、更保险。
在当前来说,一个班子中这样的正直干部其实是有的,他们是这些单位党的健康力量,但却暂时处于弱势,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得到上级组织的保护。而当今的现状是,这些干部很难得到保护,越来越多的干部在这种情势下,要么变得沉没消极,要么转向同流,以求残喘。
那么怎样才能保护这些即将被“逆淘汰”的干部呢?这就需要上级组织部门要有政治洞察力,要具备具备火眼金睛。这样的干部的性格特点明显,敢于直言,也容易被单位“一把手”所诟病。如果“一把手”老是向上级组织部门反映这个正直干部的“问题”,甚至栽赃诽谤,这就是苗头。再有,这个单位的“一把手”的贪腐现象如果不断被群众反映,那么这个“一把手”十有八九就是有问题的人,他的话就不可全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仅仅“以票取人”,而要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了。被“逆淘汰”的干部,可能才是党的真正的好干部,才是真正可以信任的干部。
当干部考察任免工作的制度和方式的确有很多弊端,希望引起各级组织部门领导同志的重视,特别是如何保护党在基层组织中的正直干部、健康力量,的确应该给予深思。“带病提拔”的现象为什么无法避免?应当说同样与这种考察任免制度和方式有关。
近日在一次聚会中,偶遇一位在区委组织部门工作的领导,因曾在一起共过事,说话也就随便了些。席间,我问起他对干部“逆淘汰”的看法,他竟然很陌生,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奇怪。于是我也震惊了:这么一级的组织部领导,居然不知道“逆淘汰”,那么当今社会干部中该有多少“冤死鬼”啊!
其实,“逆淘汰”的问题,早就有人提出来了。著名制度反腐专家邵道生就曾经论述过这种现象。所谓“逆淘汰”,就是在某个单位,一旦“一把手”是个腐败分子,或者这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政治上软弱,正气得不到支持和上升,邪气、腐气弥漫,那么这个单位的正直干部就会受到围攻、打击,在干部考察投票时就会有很多“不称职”的票,被堂而皇之地淘汰出局。这个问题在某些局部、某些领域不但存在,而且还很严重。
当今的“腐败窝案”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出现“窝案”?这与单位的“一把手”有关。如果“一把手”是个腐败分子,那么这个班子就很容易堕落为腐败班底,这个单位的腐败气候很快就可以形成。因为但凡与“一把手”意见相左者,必然被孤立,即便你是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都无法抗衡。而所有的中层干部、职称评定都由“一把手”说了算(虽然有组织部、评委会,那都是摆设),“一把手”拥有绝对的政治资源,那么,在投票测评、民意推荐时,这些享有投票资格者,都会唯一把手脸色行事。其实,这个时候,不用“一把手”打招呼,大家早已心知肚明,一把手想让谁票数高,想提拔谁,早就清楚了。况且,他们的利益是栓在一起的,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利益取人”是不言自名的“潜规则”。如果“圈子里”的人有野心,也想侥幸提拔,那会受到惩罚的,后果可想而知。在这一点上,严厉程度不亚于“黑社会”。所以,上面来的考察组对这种现象毫无办法,甚至毫无察觉。正直的干部、与这个利益集团意见向左的干部,在这个时候就成了“鱼肉”,只能挨宰了。当上级考察组胸有成竹地以为配备了一个“好班子”时,岂不知一个更强大的腐败班底形成了。是脓疮就总有溃烂的一天,当这个腐败班底的“窝案”被揭开时,上级组织部门才知道“上了共军的当”了。
我要说的是,这里被“逆淘汰”的干部实在是太冤了。尤其身在班子里的正直干部,很容易在干部考察中淘汰出局。理由很简单,就是他不会和一把手及其亲信们同流合污,即便他不“螳螂挡车”,洁身自好,也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因为在这样的班子里,他就是“肉中刺”,让人感觉不舒服。只有除掉他,这个利益集团才能更稳固、更塌实、更保险。
在当前来说,一个班子中这样的正直干部其实是有的,他们是这些单位党的健康力量,但却暂时处于弱势,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得到上级组织的保护。而当今的现状是,这些干部很难得到保护,越来越多的干部在这种情势下,要么变得沉没消极,要么转向同流,以求残喘。
那么怎样才能保护这些即将被“逆淘汰”的干部呢?这就需要上级组织部门要有政治洞察力,要具备具备火眼金睛。这样的干部的性格特点明显,敢于直言,也容易被单位“一把手”所诟病。如果“一把手”老是向上级组织部门反映这个正直干部的“问题”,甚至栽赃诽谤,这就是苗头。再有,这个单位的“一把手”的贪腐现象如果不断被群众反映,那么这个“一把手”十有八九就是有问题的人,他的话就不可全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仅仅“以票取人”,而要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了。被“逆淘汰”的干部,可能才是党的真正的好干部,才是真正可以信任的干部。
当干部考察任免工作的制度和方式的确有很多弊端,希望引起各级组织部门领导同志的重视,特别是如何保护党在基层组织中的正直干部、健康力量,的确应该给予深思。“带病提拔”的现象为什么无法避免?应当说同样与这种考察任免制度和方式有关。
很赞哦! (1043)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