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特权之下,教育那有公平

火烧 2008-09-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揭露特权对教育公平的破坏,反映学校因领导条子招生而违规组织考试,凸显权力干预教育的现象,呼吁打破权大于法的惯性思维,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特权之下,教育那有公平


    据西安晚报报道,宝鸡市金台区店子街中学为三百多名学生进行升学考试。就近免试入学是国家义务教育的主要原则,学校组织升学考试属于违规。教育部门经调查后决定,考试成绩作废,参加考试的学生全部回本区就读,并责成该校作出检查。
    该校校长向传媒大吐苦水,称考试实属无奈。由于该校师资较佳,属当地名校,招收学生期间,拿领导条子来报读的络绎不绝,有的条子一张就要求安排四名学生。这样的条子,校长足足收了三个大纸袋。僧多粥少,现有资源根本无法应付,却又难顶来自大官小吏的"条子压力",校方无奈,才出此下策,组织所有由领导推荐的学生进行升学考试。校长明言,考试只是形式,目的是透过分数将人往外推,该校去年就用这一招推掉了一千多人。
    在权力面前,免试入学变成空话。三大袋条子,涉及的领导起码过百。敢写条子的人,无论官大官小,都知道自己手中权力在校方心中的重量,或能在办公经费上给学校小鞋穿穿,或能在审批报建项目时设点小关卡、找点小麻烦,甚至可以让校长和副校长的仕途从此画上句号。然而,录取指标有限,无论如何权衡利弊,依条子办事的结果,只会是得罪一大半领导,吃力不讨好。校方唯一可行的,只有用考试的公平来对付特权製造的不公平,尽管这样做会导致对可就近免试入学同学的不公平,更违反了国家的法例。宁愿犯法也不能得罪领导,权力又一次战胜了法规。
    校长的无奈,正反映出教育的无奈。教育公平,可说是社会最基本的公平,然而,各级官员利用权力为子女亲朋谋取优质教育资源,令教育不公平的矛盾日益加深。
    长年以来,写条子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的官场现象,无论项目招标、公务员录用、还是财政资金下拨,领导的条子可以成为凌驾于法例、民意和舆论之上的尚方宝剑,随之产生的权钱交易与贪污腐败,更为百姓深恶痛绝。如果只对无奈违例的学校给予处分,却不追究那些利用权力逼人犯法,透过条子行使特权的大小官员,不从根本上扭转权大于法的官场惯性思维,所谓育公平和廉洁执政,永远都只是空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