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三条
杂感三条
(一)
内需与拉动经济。欧洲几个发达国家,人口都只有五六千万,全都消费,不过一亿。中国难道没有一亿人口在积极消费吗?世界各国中,有一亿人在积极消费的,并不多,也就是美国,日本不过勉勉强强。所以,中国应该是世界上第二消费大国了。至于另外的人口,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也很重要。但要期以时日。通过进一步发展来实现。
三十年的中国大舞台,闹出动静与热闹的也不过几千万人。只有他们才有故事。今后,他们的故事仍会演绎。其余,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照例奉陪,奉陪到底!
(二)
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有网友上帖,建议将不再信仰共产主义的党员除名。建议很好,只是行不通。上海陈良宇在位时,他也许会利用这个口号,将反对他的党员开除。一些忠诚于共产主义信仰的党员,面对个别假惺惺的党员,也会不屑于同他们谈什么纯正的信仰,极可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不如来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哈。犯不着。何况现在正和谐着呢。
记得鲁迅说过:
例如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坏礼教。但据 我个人的意见,这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 教,不信礼教的。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 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 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 人罢了。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黩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 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 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现在说一个容易明白的比喻罢,譬如有一个 军阀,在北方——在广东的人所谓北方和我常说的北方的界限有些不同,我常称山东山西直 隶河南之类为北方——那军阀从前是压迫民党的,后来北伐军势力一大,他便挂起了青天白 日旗,说自己已经信仰三民主义了,是总理的信徒。这样还不够,他还要做总理的纪念周。 这时候,真的三民主义的信徒,去呢,不去呢?不去,他那里就可以说你反对三民主义,定 罪,杀人。但既然在他的势力之下,没有别法,真的总理的信徒,倒会不谈三民主义,或者 听人假惺惺的谈起来就皱眉,好像反对三民主义模样。所以我想,魏晋时所谓反对礼教的 人,有许多大约也如此。他们倒是迂夫子,将礼教当作宝贝看待的。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三)
小学一年级招生,学校门口停滿了车,几十辆小车,还有一大片自行车。开家长会。两位女性,刚晋升的家长,一边走一边说,三班是好班,还开着会呢。教育热,热教育,前所未有。应试教育,用人唯文凭体制,把老百姓坑苦了!一个月入2-5千元的所谓小康家庭,把点积蓄都花在孩子身上了。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看的,好的托儿所,好的学校,双语班,特长班,家教……跟风赶潮从众,没一样不花钱的!钱花了,功夫搭上了,孩子童年没了,健康完了。一到初中,大局已定,多数人就泄气了,又认命了。有什么用?不过花大钱买个心理平衡罢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