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免费才是及时雨
高中教育免费才是及时雨
又闻:城市义务教育也免费了。
“在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城乡义务教育都免费了,怎么说也是好事。有钱人没感觉,穷人还是受了恩惠。这是一次免费的大餐呀!俗话说,好饭不怕晚。早来晚来,来了就好。有比没有强多了。有政府管着,穷人就感到还有指望。不能扬眉吐气,也聊以自慰了。
这是履行职责,让“义务”真正兑现,仍然是还账性质。
曾经写过两个帖子,议及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
迟到的义务教育“免费”(原创首发) ( 苏鲁边河a 2006-12-30 21:00:30 )
乡镇义务教育现状一议 ( 苏鲁边河a 2008-07-01 21:33:40 )
再说几句,也无多新鲜。搞引一些报道分析,附在后面,供参考。义务教育是最不容乐观的。经济持续发展几十年,义务教育却如此这般,实在不可思议。
虽说好饭不怕晚,但是,穷人已经苦盼了多少年啦?原来是乱收费,多年治理,不少穷人的孩子进不了学校门。穷人们经历过几十年的免费教育,于是盼还是免费好。“若大旱之望云霓”!现在,终于免费了。这两年好事连连,未必解渴,总是开了头,有盼头了。可是,中小学已经分化严重,重点的,示范的、民营的,校内校,校外校,补习班、特长班,家教,照样收费,照样将穷人的孩子拒之门外。如今,免了学杂费,有的还免书本费的公立学校,有不少缺师资,资金,软硬件不达标,课程开不全,课时开不足,质量更可虑。免费能否惠及穷人?要大打折扣!不少学生,也就是能有个地方上学罢了。免费不能解渴。
义务教育中小学改制,是执行有关法规。停止改制,当然也是法规。正改制呢,能免费吗?现在,义务教育公立与民营两大块已形成。公立免费,质量未必都可靠,县以下更低。民营,收费,质量一般都高(民营的打工子弟学校还有吗,当不在此例。)。我们的教育与西方教育接轨大致完成。有钱人家的孩子上公立的重点校、特长校,或上民营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穷人的孩子也能上学了,有书读了,他们上免费的质量差的公立学校。享受尚未达标更未规范的非优质教育资源。这是规划安排好了的。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几年前就已宣示过了。
有钱人家的孩子与穷人家的孩子,从托儿所开始,就已经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了。小学中学也如此。大学里,穷人家孩子的身影越来越少。“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际的教育收费不断增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实行收费,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受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很自然很“公平”地被一道又一道门坎挡在大学校门之外。早已有很权威的统计数字揭示了这一事实。
现在,高中教育免费,才是及时雨。因为高中收费已经比大学厉害了。穷人的孩子很难进高中的门,进去了,也没钱读不起。高中也没有奖学金及贷款制度。如果说升大学是当今青年学子的一个大坎,那么穷人及弱势群体的孩子在此之前已经是屡屡过关斩将过五关斩六将了(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学习失败、辍学留级、中途弃学的,主要是家境贫寒、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的孩子。
)。他们能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已是让家庭不堪重负。辍学的数量不小。升入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多数穷人的孩子望尘莫及。侥幸进入,三年读下来,家庭已负债累累。
如高中能免费,对穷人上大学有好处,对教育改革也有促进,促进教育公平一大步。有的市(鞍山、唐山、珠海、河北滦平县、太原)已迈出了这一步。现在,当务之急不是实力、也就是钱不钱的问题,是观念与决心问题。“以人为本”,社会公平先从教育公平做起,是下决心转变观念的时候了。
现在,高中教育免费,才是及时雨。
附录,共五方面。多为政府信息,很有说服力。
第一, 摘录:
A,杨东平: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
据魏新的研究,即使是在前几年每年1千多元学费的条件下,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尚有25%左右的贫困学生。
一些调查显示,在城市的重点中学,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存在明显差别。占人口90%以上的体力劳动者的子女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试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对农村大量出现的流失辍学的调查显示,贫困仍然是使许多任上不起学的第一位的原因。
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来自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比重越来越高。即便上大学,贫寒家庭的学生进入军校、师范、农林及一些冷门专业。在城市的重点中学,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干部家庭的学生比例远远超过其它阶层。
不同阶层在学业成功上的差异同样巨大,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学习失败、辍学留级、中途弃学的,主要是家境贫寒、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的孩子。
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中,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状况虽有所改变,但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的发展差距又拉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
造成这种不平衡的传统原因之一,是强调教育的直接功利价值,希望迅速改变工业、科技落后局面,因而,教育的实际重心在高等教育。
1998年,太原市中专录取分数线,非农村学生为376分,农户生按不同区划分别为532分、529分,最大差距达156分,引起强烈不满。[xvi]近年来各省市高校录取线的极大差距(见表四),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B,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教育公平的坚定信念。
教育公平,起步公平。
十七大代表一席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以1998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为例,一片地区(东部)达到96.47%;二片地区(中部)达到81.87%,三片地区(西部)仅达到42.26%。
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全国目前现有危房约1300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
大面积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据全国教育工会1999年上半年调查,全国有2/3省、自治区、直辖市拖欠教师工资。大量代课教师的问题尚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和解决。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际的教育收费不断增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实行收费,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受地不同程度的影响,校园中的“贫困生”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农村大量出现的流失辍学的调查显示,贫困仍然是使许多任上不起学的第一位的原因。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当前许多地方出现的令农民难以承受的教育负担,是由不规范的乱集资、乱收费造成的。
一些调查显示,在城市的重点中学,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存在明显差别。占人口90%以上的体力劳动者的子女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试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北京市招办统计:1990年北京市录取新生17248人,其中干部、军人、职员子女13474人,占78%;工农子女3561人,占21%。[xi]北京市一所重点理工科大学1998年招收的新生,其中出身干部家庭的占27.0%、知识分子占9.4%、职员占3.6%、军人占2.1%,工人占26.4%、农民占 18.7%、其它占12.2%。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和热门专业,来自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比重越来越高。即便上大学,贫寒家庭的学生进入军校、师范、农林及一些冷门专业。在城市的重点中学,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干部家庭的学生比例远远超过其它阶层。
不同阶层在学业成功上的差异同样巨大,在各级学校教育中学习失败、辍学留级、中途弃学的,主要是家境贫寒、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的孩子。
值得重视的,是在这一实际国情中,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原因。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同时,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因而,认识和调整这一制度性因素,应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种制度性的不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
第二,所谓“改制校”的前因后果现状
改制校成立之初,拓宽了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但后来逐渐变味,一些好学校利用“改制校”的途径,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发展较快,而那些原本比较薄弱的学校由于缺乏资金,发展较慢,两相对比,义务教育就陷入了“好学校更好、弱学校更弱”的不良循环,“择校费”问题不降反升。
2006年9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明确了免费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我国力争年内完成义教阶段改制校清理
2008年06月25日 22:53:30 来源:新华网
第三,政府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之后的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这边免费那边乱收费
( 2008-07-05 11:48:04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3版
公告称,4个县以捐赠、赞助名义变相收费1960.98万元;9个县收取补课、课外培训等费用1250.33万元;17个县收取考试、考务等费用911.83万元;4个县收取借读、择校等费用336.73万元;12个县收取热饭、饮水、单车寄存等费用250.22万元;16个县收取电教、文印、微机等费用399.9万元。
另外,34个县代收教辅材料费6623.36万元;17个县代收保险费3352.03万元;17个县代收校服费、体检费、疫苗费等1206.19万元。
半数以上被审计县经费投入不及时
审计发现,资金拨付不及时,长期滞留在财政或教育部门。在被审计调查的54个县中,有29个县的财政、教育部门未按规定期限分配并拨付到有关中小学校账资金1.10亿元,占这29个县农村义务教育同类经费总额的45.32%。
审计调查的16个省中,有6个省的财政、教育部门共滞留中央“两免一补”专项经费1.89亿元。2个省教育部门滞留或结余以前年度安排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专项经费1.27亿元。
审计显示,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到位,未落实应由地方承担的资金1.22亿元。
大部分被调查县发现挤占挪用现象
审计发现,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较为薄弱。主要表现是:
——挤占挪用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审计调查的54个县中,有46个县的中小学校和教育、财政部门共挤占挪用公用、校舍维修改造等专项经费1.15亿元。
——部分资金管理较为混乱。审计调查的54个县中,有16个县的教育部门及学校共142个单位,把向学生收取或代收的考试、教辅材料等收费,教育经费拨款,食堂差价、房屋出租收入等共计4065.15万元,账外存放或存入个人存折保管,其中私存的个人存折达129个,金额2497.84万元。
债务负担沉重
据审计署对54个县的调查统计,2005年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负债余额28.72亿元,截至2007年6月底,已偿还债务8.63亿元,但同期又新增债务6.79亿元,尚有负债26.88亿元,平均每县4978万元。
债务负担沉重,妨碍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部分学校由于债务沉重、无财力偿还,被债权人强行封校、学生被迫停课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学校被诉诸法院,被强制划走农村义务教育资金,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据审计署介绍,教育部、财政部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此次审计调查高度重视。各地整改已初见成效。一些违反政策的行为已得到纠正,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了纪律处分。
(记者杜宇 张晓松)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从审计调查的结果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责任落实不够到位;经费管理使用方面出现挤占挪用专项经费和私设账外账、“小金库”两个方面;部分地区存在“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负担沉重,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
除上述这些问题外,在审计调查过程中还关注了其他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大量聘用代课教师及存在的相关问题,部分学生散居社会、食宿存在安全隐患等,都通过审计信息的方式进行了反映。
第四,高中收费情况一览:
辽宁高中教育收费8月初听证 学费拟定1600/学期
新标准将高于原公费生标准、低于自费生标准
2006年之前,辽宁省各市中考都是按照公费、自费、择校三个档进行录取的。按最早规定,高中应该以招收公费生为主,适当招收一些自费生。可由于自费生的学费要高于公费生很多,一些学校纷纷扩大了自费生的招收比例,导致了公费生招生比例缩小,有的学校甚至已不足30%。
2006年之前,辽宁省高中学费平均标准为:重点高中公费生600元/学期,自费生3000元/学期;普通高中公费生400元/学期,自费生2000元/学期。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21日电(袁蕾、符丹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自治区教育厅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对2006年新疆高中教育收费标准作调整。乌鲁木齐地区的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和原重点高中计划外生学费由每生每学期3750元下调为2500元,其他普通高中计划外生学费由每生每学期2500元下调为2300元。乌鲁木齐地区的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和原重点高中学费仍为每生每学期900元,其他普通高中学费每生每学期600元。
威海教育网
关于制定公办高中择校生收费标准的通知
根据山东省物价局《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教育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价费发[2007]115号)和山东省教育厅等7部门《关于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教监字[2007]4号)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现将我市公办高中择校生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市直公办高中择校费收费标准
(一)一中、二中:低于统招录取分数线5分以内的择校费每生由10000元降为8000元,低于统招录取分数线6至10分以内的择校费每生由15000元降为13000元,低于统招录取分数线11分以上至择校生报名控制分数线的择校费每生由16000元降为15000元。
(二)四中:低于统招录取分数线5分以内的择校费为每生6000元,低于统招录取分数线6至10分以内的择校费为每生8000元,低于统招录取分数线11分以上至择校生报名控制分数线的择校费为每生10000元。
二、各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按不突破每生15000元的标准自行制定择校费收费标准。
三、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政府公办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的规定,各公办高中择校生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学校实际招生人数的20%。同时,学校在收取择校费后,不得再向择校生收取学费。
附件:市直公办高中择校生招生计划数、最低录取分数线及收费标准
二○○七年七月三日
1、学费:省级规范化高中800元/生学期,城市高中500元/生学期,农村高中360元/生学期。(威政办发[2000]27号)
2、住宿费:凡住校学生,不分学校类别,每生每学期(含水电费)农村50元,城市70元。(威政办发[2000]27号)
学生入住学校学生公寓,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学生入住学生公寓要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行入住,学校应保留一定数量的普通宿舍,供经济困难学生入住。
3、电教教材费:每生每学期16元(限电化教学示范校)。(威价费发[2000]103号)
4、普通高中学生水平考试考籍管理、水平考试合格审定费:每生三年共计10元,一次性交纳。(鲁财综[2005]10号)
5、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报名费:每生每科5元。(鲁财综[2005]10号)
6、其他代收费项目:如课本费、学生装、计算器等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根据有关主管部门确定的实际价格收取。 高中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制度,减免比例,农村一般不少于学生总数的20%,城市不少于学生总数的15%。
甘肃"瘦身"高中教育收费 三项规定收费外均为"乱收费"
今年秋季开学起,甘肃省普通高中收费项目将归并为学费、住宿费、择校费三项,取消杂费、取暖费、微机上机费、电化教育建设费、借读费等收费项目,除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单位、学校一律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费用。如在收取,一律按“乱收费”严肃查处。
《通知》介绍,甘肃将进一步降低择校生收费标准,使择校生的比例和收费标准逐年降低直至全部取消;学校按规定在学生入学时一次性收取择校费后,不得再向择校生收取学费;各地不得在择校生之外以非计划生、自费生、调节生、转学生、旁听生等其他任何名义向学生收取高额费用;不得以重点校、实验班、重点班名义向学生高收费。
根据择校费收费标准,兰州地区的普通高中每位学生三年最高只能收取2万元,其他地区的最高只能收取0.6万元。
《通知》规定,严禁任何单位、学校、教师向学生强制搭售教辅读物、各科学具、制作材料和其他书籍。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提高班、补习班(补课)、特长班、竞赛班等,所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必须纳入正常课堂教学之中。
根据规定,学校代收费项目只有课本费和作业本费两项,据实收取。体检费、防疫费、班费、自行车看管费及其他代收费项目一律取消。
全省将纠正在学校校舍建设中互相攀比、追求豪华、高额举债和规模超大等不良做法,坚决禁止通过高收费,将还贷责任转嫁给学生和家长。
第五,关于高中教育免费:
约有784,000项符合高中教育免费的查询结果,
唐山成河北首个高中教育免费市,10万多学生受益
中国发展门户网中国网获悉,来自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的消息,从今秋开始,河北省唐山市全市范围内公办高中公助生将全部免除
珠海高中教育免费开全国先河
辽宁鞍山从今秋开始推广免费高中教育
--教育--人民网2008年7月27日 .
辽宁鞍山将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推广免费高中教育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目前,鞍山市7所免费高中的招生工作已经开始,广大学生报名踊跃。鞍山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鞍山市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力争用不长的时间实现全市所有公办高中全部实施 ...
太原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九成孩子可享高中教育- 培训通网
【民生】滦平在河北率先实现高中教育全免费_河北金融网
为让经济发展的成果优先惠及百姓、惠及教育,该县在2007年免除了全县中小学生住宿费, 今年又安排财政资金1687万元,用以免除全县所有高中阶段学校学生的学费、住宿费、 ...